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6课 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 道试题
1 . 1852年,咸丰帝下令允许汉族地主举办团练。曾国藩组建的湘军逐渐成为镇压太平天国的主要武装力量;李鸿章组建的淮军因配合湘军在苏、浙等地进攻太平天国亦声名显赫。这反映了当时(     
A.地方与中央分庭抗礼B.清朝统治危机加深
C.洋务运动的成就卓著D.太平天国呈现颓势
2 . 张之洞指出,“棉布本为中国自有之利,自有洋布洋纱,反为外洋独擅之利。耕织交病,民生日蹙,再过十年,何堪设想,今既不能禁其不来,惟有购备机器,纺花织布,自扩其工商之利,以保利权”。这表明他采用机器生产的直接动机是(     
A.引进西方先进技术B.为军事工业提供资金
C.抵制外国商品入侵D.维护清王朝封建统治
3 . 1861年,曾国藩在给咸丰帝的奏折中提出:“况今日和议既成,中外贸易,有无交通,购买外洋器物,尤属名正言顺。购成之后,访募覃思之士,智巧之匠,始而演习……火轮船必为中外官民通行之物,可以剿发逆,可以勤远略。”这表明曾国藩(     
A.引进了西方先进的机器生产B.提出了切实的国家发展战略
C.未能认识到中外的实质差距D.代表着时代前进的主要方向
4 . 如表反映二人争论的问题是
1889年张之洞与李鸿章的争论
主张
张之洞储铁宜急,勘路宜缓……前六七年积款积铁,后三四年兴工修造(铁路)……岂有地球之上独中华之铁皆是弃物?
李鸿章筹划开矿,炼成铁条(钢轨),器款甚巨,岂能各省同开?……日本铁路日增,至今工料皆用土产,惟钢轨等项仍购西洋。
A.洋务运动要不要借鉴明治维新B.兴办炼铁业可否举借外债
C.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孰重孰轻D.修筑铁路与炼铁孰先孰后
2022-06-08更新 | 5717次组卷 | 52卷引用:河南省洛阳市第一高级中学2023届高三8月调研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王韬在1858年曾为《中西通书》(英国传教士伟烈亚力编辑)写过一篇序 ,提到“古犹太历与中国夏、商之初不甚相远”,认为古时中外历法相同并世。他在若干年后写的一篇文章中又说:“铜壶沙漏,璇机玉衡,中国已有之于唐虞之世...器之制,宋时已有,如金人之守汴,元人之攻襄阳,何尝不恃火炮,其由中国传人可知也。”下列说法对王韬的认识理解错误的是
A.为学习西方科学技术制造依据
B.成为理解和论述中西文化关系的理论依据
C.推动了洋务运动的发展
D.当时开明士人摆脱了传统观念的束缚
6 . 至1881年,李鸿章创办的轮船招商局使长江生意,华商已占+之六,南北洋亦居其半”,出现了“人人皆知航运之利,各省商民闻风而起创办轮船公司”的景象。这表明,轮船招商局的创办
A.意在抑制西方列强经济侵略B.使中国重新掌握了航运主权
C.促进了政府经济政策的松动D.增强了民族运输业的自信心
7 . 有学者指出:“假如没有这场革命,清廷不会向西方学习,中国必然会在旧有轨道上徐徐而行假如没有这场革命,汉人士人夫还会继续沉沦。”“这场革命”和“向西方学习”分别是指
A.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B.太平天国运动和洋务运动
C.义和团运动和清末新政D.甲午中日战争和戊戌变法
2021-09-06更新 | 754次组卷 | 21卷引用:河南省名校联盟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诊断考试历史试题
8 . 有学者指出,洋务派引进西方技术时,正值国内农民起义的高潮,清朝封建统治岌岌可危他们看到西方船坚炮利、于是才决定采用西方技术兴办近代军事工业。由此可见,清政府开展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是
A.镇压太平天国运动B.实现清政府的富国强兵
C.维护晚清封建统治D.推动中国军事的近代化
9 . 1876年,中国首位外交官刘锡鸿在英国亲身体验了欧洲文明的先进性并感慨万千;1880年刘铭传奏请修建铁路,刘锡鸿却以铁路会破坏风水“不可行者八,无力者八,有害者九”等理由,反对修建铁路,据此推知
A.当时火车安全性能低
B.官僚的认识水平影响近代化进程
C.洋务派坚持中体西用
D.铁路的建设便利了列强侵略中国
10 . 1863年,有官员上奏清廷:“闻日本近遣幼童分往俄美两国,学习制造船炮、铅药及一切军器之法,期以十年而回……学习制造船炮等法,我国家亦宜行之。”据此可知,该官员
A.主张清政府开放通商口岸B.认为西方长技值得学习
C.敦促清政府学习日本政体D.意识到洋务运动的局限
2019-06-21更新 | 6019次组卷 | 59卷引用:河南省新乡市长垣市河南宏力学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