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6课 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 . 下面对于研究甲午中日战争最具有史料价值的是(     
A.关于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绘画B.2015年从黄海打捞出的致远舰残骸
C.关于1894甲午风云海报D.2014人民版教材甲午战争形势图
2021-08-25更新 | 177次组卷 | 3卷引用:天津市南开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五次月考历史试题
2 . 光绪八年(1882年)翰林院侍读张佩纶在奏疏中以日本吞并琉球、朝鲜祸起萧墙为由,建议清廷:“令南北洋大臣简练水师,广造战船。台湾、山东两处,宜治兵蓄舰,为南北洋犄角。沿海各省督抚,迅练水陆各军。”由此可知
A.中国已做好抗击日本侵华的准备B.有识之士认识到日本侵略的野心
C.琉球、朝鲜当时已成为日本的领土D.中国正积极备战,准备进攻日本
3 . 1894年7月16日,英国与日本签订了《日英通商航海条约》,规定英国取消在日本的租界和领事裁判权,并提高英货进口的关税税率。从该内容反映出       (  )
A.英国在日本的利益得以提高
B.日本沦为英国的殖民地
C.英国在损害自己利益的基础上支持日本对中国的战争
D.日俄战争中日本得到了英国的支持
2020-05-04更新 | 30次组卷 | 1卷引用:2014届天津市和平区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质量调查文综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下边漫画反映了中日围绕某一问题相争的状况,这一问题主要是指


       选自《刀锋下的外交:李鸿章在1870-1901》
A.台湾地位问题B.朝鲜地位问题C.义和团反帝问题D.钓鱼岛主权问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1894年日本舰队袭击清军运兵船,挑起战争中的事件发生于如图中的
A.①丰岛附近海域B.②大东沟附近海域
C.③旅顺附近海域D.④威海卫附近海域
2020-04-02更新 | 43次组卷 | 1卷引用:2013届天津市和平区高三下学期第一次质量调查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甲午战争爆发后,日本在广岛设立战时大本营,天皇亲自坐镇,统一指挥军事、政治和外交,“举国一致,目标集中,讨伐中国”的情绪弥漫全国;而处在指挥作战地位的李鸿章,事事需要奏请,难以迅速形成决策。材料主要反映了
A.清政府采取“保全和局”战略B.民族情绪左右战时决策效率
C.政治体制对政府决策影响大D.清末皇帝仍完全掌握决策权
7 . 甲午战争爆发后,日本大打舆论战,美化侵略,迎合西方价值观,欧美媒体几乎一边倒,支持日本,美国《纽约先驱报》甚至提出“日中战争是文明对专制之战,日本的作为有利于整个世界”的论点。材料反映了
A.日本明治维新后全盘西化B.美日国家利益趋向一致
C.国际舆论左右了战争进程D.美日借用“文明冲突论”掩盖侵略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8 . 中日双方对1894年7月25日发生的丰岛海战记述各异。中方《济远航海日志》记载:“7点45分,倭三舰同放真弹子,轰击我船,我船即刻还炮。”后来,日本出版的海战史对此的研究结果是:“7点52分,彼我相距约3000米之距离。济远首先向我发炮。旗舰吉野立即迎战,以左舷炮向济远轰击。”思考这一事例可以认识到
A.中方记载比日方叙述更具有史料价值
B.某些历史真相因史料杂乱而无法说清
C.辨析史料真伪是接近历史真相的前提
D.原始记录和研究文献是史料全部来源
9 . 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前夕,有些西方人士认为中国拥有一定的军备优势,“毫无疑问的是日本必然最后被彻底粉碎”,他们做出上述判断的主要依据应是,中国
A.已完成对军队的西式改革B.集权制度有利于作战指挥
C.近代化努力收到较大成效D.能获得更广泛的外部援助
2019-01-30更新 | 5267次组卷 | 116卷引用:2017届天津市宝坻区第一中学高三暑期学习质检历史试卷
10 . 甲午战争时期,日本制定舆论宣传策略,把中国和日本分别“包装”成野蛮与文明的代表,并运用公关手段让许多欧美舆论倒向日方。一些西方媒体甚至宣称,清政府战败“将意味着数百万人从愚蒙、专制和独裁中得到解放”。对此,清政府却无所作为。这反映了
A.欧美舆论宣传左右了战争进程B.日本力图变更中国的君主政体
C.清朝政府昏庸不谙熟近代外交D.西方媒体鼓动中国的民主革命
2018-06-09更新 | 14932次组卷 | 148卷引用:天津市和平区2020届高三上学期阶段性测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