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6课 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鸦片战争后,中国国被卷入世界市场体系,通商口岸不断增加。海关税收从1861年的490余万两增加到1902年的3000余万两。1866年左宗棠创办福州船政局,附设福州船政学堂。1868年,江南制造总局制造的第一艘近代海轮“惠吉”号下水。1904年,张謇上奏朝廷,请准各省成立海洋渔业公司,购置新式海轮,发展海洋渔业。19世纪60年代后,清政府与英法等国签订条约,允许百姓出国,“毫无禁阻”,仅南洋地区,就有中国移民500万人。

——摘编自许涤新、吴承明主编《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等

材料二   鸦片战争后,随着列强由海入侵的步步深入,清政府采取的海防战略从“弃大洋,守内河,以守为战”到“师夷智以造炮制船”“水陆兼防”“以水为主”。1885年成立海军衙门,但其权限被限制在军政方面,军令权掌握在皇帝和军机大臣手里,舰队指挥权掌握在前陆军将领手里。同期日本形成了在天皇统率之下的海军省和海军军令部,海军以平均每年置舰两艘的速度加快建设。清朝“自光绪十四年后,未增一船”,战时甚至出现“子弹巨细,多与炮径不符”的窘境。甲午中日战争以后,晚清政府开始意识到“争夺制海权”的重要性。

——摘编自李强华《晚清海防战略的嬗变历程、制约因素及其启示》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晚清时期我国海洋利用的主要表现。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晚清海防失败的主要原因。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1891年,在检阅北洋海军后,李鸿章在奏折中称:“综核海军战备,尚能日新月异,目前仅限于饷力(军费不足),未能扩充,但就渤海门户而论,已有深固不摇之势。”这反映了清廷当时
A.中体西用思想获得广泛的认同B.反侵略战争导致海军军费不足
C.未能全面认识到海洋国防危机D.政治改革推动军事现代化进程
3 . 甲午战争对中国近代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读《甲午战争形势简图》,对图中地点发生的史实描述正确的是
A.①处——1894年9月,邓世昌牺牲于此
B.②处——1895年2月,北洋水师全军覆没
C.③处——1894年l1月,日军制造大屠杀
D.④处——1895年4月,签订《马关条约》
4 . 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前夕,有些西方人士认为中国拥有一定的军备优势,“毫无疑问的是日本必然最后被彻底粉碎”,他们做出上述判断的主要依据应是,中国
A.已完成对军队的西式改革B.集权制度有利于作战指挥
C.近代化努力收到较大成效D.能获得更广泛的外部援助
2019-01-30更新 | 5267次组卷 | 116卷引用:2016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历史(新课标1卷精编版)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5 . 有学者认为:“甲午战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在形式和内容两个方面带有近代意义的对外战争”。其主要依据应是:
A.日本是亚洲第一个近代化国家B.北洋海军的参战
C.战争由朝鲜引发D.《马关条约》允许外国在华投资设厂
2019-01-30更新 | 111次组卷 | 19卷引用:2013届广东广州市高三第一次综合测试文综历史试卷
6 . 近代西方观察家曾将当时的一场战事称为“李鸿章一人与日本一国的战争”。其依据是(   )
A.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对外来侵略已无力反抗
B.清政府反对李鸿章因朝鲜问题与日本交战
C.甲午战争时中国民众民族意识未充分觉醒
D.力量弱小是甲午战争清军战败的根本原因
2018-06-19更新 | 146次组卷 | 19卷引用:广东省阳江市阳东广雅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三5月冲刺专题训练历史选择题易错试题(二)
7 . 史料记载:“旅顺陷后,日舰二十五艘环威海卫口外。海军新败,并匿不出。汝昌恐北炮台不能守,命卸巨炮机件以归,免资敌,戴宗骞坚持不可。无何北台陷,宗骞奔刘公岛。日军据炮台,以台之巨炮附击澳内兵舰。”史料认为北洋水师全军覆没的重要原因是:
A.巨炮轰击B.部下掣肘C.隐匿不战D.敌强我弱
2018-04-02更新 | 145次组卷 | 2卷引用:广东省广州市增城区香江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三年级冲刺复习历史专题 训练试题(三)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8 . 1894年10月西方列强报刊评说:“日本是披着文明的皮而带有野蛮筋骨的怪兽。”这揭露了日本在甲午战争中的野蛮暴行是(  )
A.朝鲜丰岛海面不宣而战B.镇压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
C.在旅顺对和平居民进行大屠杀D.出兵镇压东学党起义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