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6课 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 道试题
1 . 甲午战争爆发伊始,很多西方媒体向中日两国同时提交了随军采访申请,然而与日本政府主动邀请记者随军采访不同,清政府在整个战争期间不仅不允许国内外记者随军采访,还有两个西方记者因为错走到中方阵地,而被砍了头,引起许多外交风波。由此反应的本质问题是
A.清廷对舆论宣传的茫然B.中日政治体制的优劣
C.舆论宣传决定战争结局D.西方列强的侵略本质
2 . 甲午战争期间,《纽约世界报》记者克里曼揭露日本旅顺大屠杀事实后,日本政府勾结美国的《华盛顿邮报》《纽约时报》等报社,大量发表有利于日本的文章,质疑克里曼的报道。清政府和媒体却在屠杀事件中集体保持沉默。这一差异本质上反映了
A.日美在侵华问题上相互勾结B.中日近代化程度差距巨大
C.清政府消极避战的军事策略D.舆论宣传左右了战争进程
3 . 甲午战争期间,日本凭借其宣传和战场上的有利地位,成功操纵国际舆论把自己划在了“文明”的阵营,清政府则被贴上了“野蛮”的标签,不仅承受了旅顺大屠杀和割地赔款,而且没有得到西方国家大多数媒体的理解和同情。这反映了
A.国际舆论决定战争胜负B.日本顺应了文明的潮流
C.西方舆论霸权影响战局D.中国的近代化尚未开始
2020-03-13更新 | 141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郑州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下列是有关黄海海战细节的记述,据此可以得出的历史事实是

记述

出处

致远弹药尽,适与倭舰吉野值,管带邓世昌……谓倭舰专恃吉野,苟沉是船,则我军可以集事,遂鼓快车,向吉野冲突。吉野即驶避,而致远中其鱼雷,机器锅炉迸裂,船遂左倾,顷刻沉没……(清)姚锡光《东方兵事纪略》
致远忽出阵冲突吉野,于是吉野以纽状火药连弹装入快炮击之,密如雨下,三点三十分遂沉没。浅野正恭《日清海成史》
日舰第一游击队见致远舰奋然挺进,连连轰击。有数颗榴弹同时命中致远水线,致使其舷旁鱼雷发射管内一枚鱼雷爆炸,右舷随即倾斜,最终舰首先行下沉。1895年出版《普拉茨塞海军年签》
A.致远舰被日舰鱼雷击沉B.致远舰欲与吉野同归于尽
C.吉野号发炮击沉致远舰D.致远舰直冲日舰被击而沉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近代西方观察家曾将当时的一场战事称为“李鸿章一人与日本一国的战争”。其依据是(   )
A.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对外来侵略已无力反抗
B.清政府反对李鸿章因朝鲜问题与日本交战
C.甲午战争时中国民众民族意识未充分觉醒
D.力量弱小是甲午战争清军战败的根本原因
2018-06-19更新 | 146次组卷 | 19卷引用:河南省郑州五中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
6 . “战败无可置疑地证明了满人无力应付时代的挑战,自强运动那种表面化的现代化,无法使江河日下的统治获得新生。而且,新的帝国主义危机产生了瓜分中国的危险。”这次“战败”是指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7 . 1894年西方评论家评价道:“日本海军以其精华,突袭中国二等慢舰‘济远’舰及辅助舰,而最速之‘吉野’竟受重伤,在‘济远’舰上外籍引擎师称:日炮多不准,实非日本海军之胜。”该评论可能印证的是
A.西方列强支持日本侵略中国
B.北洋水师的军事素质较弱
C.洋务运动的自强梦已告破产
D.清政府的军力远胜于日军
8 . 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台湾煤炭资源丰富,农作物和经济作物丰饶,主要有稻米、甘蔗、樟木等,同时台湾扼日本进出东南亚的战略要冲。日本统治者长期觊觎台湾,对台湾垂涎已久。明治维新一开始,日本在对外政策上确立了“开疆拓土”的侵略总方针。地处西南太平洋上的琉球和台湾成为其对外扩张的首选目标。1874年4月日本组织3000余人,由陆军中将西乡从道率舰队侵略台湾,并在琅峤登陆。清政府得知日军侵犯台湾的消息后,一面与日军交涉,一面积极备战。日军由于不服台湾水土,士兵病死较多。日本政府考虑到不能立即军事占领台湾,于是转而用外交手段解决问题。经过一番外交斗争后,清政府与日本政府于10月31日签订《北京专条》,同意给日军赔款白银50万两,日军从台湾全部撤走。日本内务卿大久保利通曾欢呼此事的了结:“呜呼!此诚为古今所罕有,终生所无的大业!”

——摘自马钰《1874年日本侵略台湾始末》


材料二 清光绪十一年(1885年),左宗棠向清帝上奏折,明确提出台湾须建行省的主张。他在奏折中称:今日之事势,以海防为要图;台湾每年出产及关税,较之广西、贵州等地为多;台湾孤峙大洋,为七省门户,关系全局非浅。清廷令军机大臣、六部、九卿进行讨论,他们都一致主张台湾设省。9月5日,清廷下令台湾建省,任命刘铭传为首任台湾巡抚。

——摘编自连横《台湾通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日本侵略台湾的原因,并分析清政府的做法产生的危害。
(2)根据材料二,概括左宗棠提出台湾建省的理由。
(3)综合以上材料,简析清政府在台湾建省的历史意义。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9 . 1889年4月,日本参谋本部收到有关中国大势的分析报告,报告认为,清国的“上下腐败已达极点,纲纪松弛.官吏逞私,祖宗基业殆尽倾颓”。而中日两国“唇齿相保、辅车相依”,在列强虎视眈眈下,清国一旦不保,日本势将进退维谷。这说明日本发动侵华战争旨在
A.占领中国与列强对抗B.教训腐败的清政府
C.与列强共享在华利益D.转移国内政治危机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0 . 有些日本人认为:甲午中日战争是文明之战、解放之战、救亡之战。文明之战是指一种先进文化战胜落后文化;解放之战是指解放中国、光复中原;救亡之战是指黄种人团结起来,共同对付西方。下列各项对这种观点认识最准确的是
A.揭示了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原因
B.掩盖了日本对华侵略的战争本质
C.突出了日本对中国文化的认同
D.表明了中国备受异族压迫的事实
2016-11-27更新 | 256次组卷 | 32卷引用:河南省郑州市巩义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