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6课 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 道试题
2 . 下面材料是日本各界在甲午中日战争时期对中国现状的叙述:

《万朝报》直陈:“自称中华,视他国为夷狄,尝不能摆脱中华不以夷狄为敌的迷信”。嘲笑日本为“模拟欧洲文明之皮相的小岛夷国”。荒尾精在1894年10月《对清意见》一书指出:“在各省设置总督巡抚,任以兵马权,统领绿营军,恐其背叛,割财政权予布政使,储粮权予粮储道,武器权予兵备道。”各地总督巡抚“各自任意制定兵制,进行训练”全国八旗绿营80余万兵,但除“练军”外,皆为手执大刀长矛的旧式兵,士气操练均无可观之处。旅顺失陷前,清军共30余营,但“六统领互不相系属”,“诸将互观望”,“致以北洋屏障措手让人”清军四支水师“皆处于半独立状态,甚至暗地里将对方视为敌人”。尾崎行雄在1895年的《支那处分案》一书中写道:中国人“知道有朝廷,而不知有国家”,“尚不知国家为何物,焉有国家思想乎?”


(1)根据材料,归纳日本认为中国甲午战败的原因。
(2)依据所学知识,简要说明甲午战争对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
2020-06-27更新 | 64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市东川区明月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清国若为纯然之共和政治,但缺乏忠君精神即使富于爱国精神之义勇,在一朝有事之际,人心亦可以奋然于此。”

——日本间谍小川又次《征讨清国策案》

材料二   清廷在洋务运动时期共建立了四支舰队:北洋舰队、南洋舰队、福建船政舰队、广东舰队。分别归属直隶总督、两江总督、船政大臣、两广总督节制。而日本在1872年成立海军省后,海军发展就有了统一的指导机关。

——摘自《甲午战争,你可能不知道的七个事实》

材料三   甲午战争,成为两国命运的分水岭。梁启超对此曾经有过入木三分的评论:“吾国四千年大梦之唤醒,实自甲午战败割台湾,偿二百兆始”


(1)依据材料一、二,指出中日在军事方面的区别,并指出形成这种区别的根本原因。
(2)概括梁启超论述的主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举例论证其观点。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