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6课 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79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19世纪六七十年代,李鸿章著文强调,中国的“制度文章”、科技水平远超西方,西方科技如算学、矿学、化学、地学等都是从中国学的;王韬也认为,“礼乐制度、天算器艺,无不由中国流传及外”。这些主张(     
A.减轻了传播西方文明的阻力B.超越了“中体西用”范畴
C.消除了“华夷之辨”的偏见D.成为洋务运动的理论依据
2022-12-23更新 | 171次组卷 | 18卷引用:2018年湖北省七校考试联盟高三10月联考历史试题(荆州中学、宜昌一中等“荆、荆、襄、宜四地七校)
2 . 鲁迅说:“至于中国所谓的手段,在我看来,有时也应该说有的,但绝非“以夷制夷”,倒是想“以夷制华”。然而,夷又哪有这么愚笨呢,却先来一套“以华制华给你看”。”中国近代史上能体现以夷制夷、以夷制华、以华制华三种策略的历史事件分别是(     
A.甲午战争、太平天国运动、《辛丑条约》B.《辛丑条约》、甲午战争、太平天国运动
C.太平天国运动、甲午战争、《辛丑条约》D.甲午战争、《辛丑条约》、太平天国运动
2022-11-03更新 | 1789次组卷 | 101卷引用:2014届湖北省黄梅一中高三上学期周末训练08文综历史试卷
3 . 近代史上清政府被迫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最初清政府总希望找机会更改条约,有时甚至就没打算真心遵守条约;后来清政府却要求“如约者即为应允”、“违约者概行驳斥”,即一是自己守约,二是要求对方也守约。这种变化客观上说明清政府(  )
A.对列强的条约要求曾全面回绝B.由保卫主权转向了卖国立场
C.外交政策正逐步接轨国际规则D.始终利用国际规则维护主权
2022-03-15更新 | 278次组卷 | 60卷引用:2015届湖北武汉市部分学校高三起点调研历史试卷
4 . “在此以后,外国渗透中国的方式从外贸领域扩大到投资、生产、销售、金融各个领域,直接改变了原有的‘小农——手工业生产方式’,使中国在经济上和财政上都日益陷入对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依附地位。”上述变化主要是由于签订了
A.《南京条约》B.《马关条约》C.《北京条约》D.《辛丑条约》
2022-01-27更新 | 260次组卷 | 139卷引用:2016届湖北襄阳五中等三校高三10月联考文综历史试卷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近代历史上中国共开放通商口岸100多个。从下列两幅近代中国通商口岸示意图中,反映出这一阶段
A.中国的领土主权不断遭到破坏B.列强控制了中国的经济命脉
C.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半封建国家D.中国民族危机的逐渐加深
2021-11-08更新 | 1019次组卷 | 22卷引用:天津市大港油田第三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论述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中国近代的社会转型

材料   在中国历史上,不乏“种豆得瓜”的历史现象。如某些措施的实施或某些历史现象的出现,往往是结果与初衷相背离,要么是“有心栽花花不开”,要么是“无心插柳柳成荫”,可谓是“事与愿违”。


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中国近代政治史的相关知识,举一个具体的史例,对材料中的观点予以论证。(要求:论证充分,史实客观准确,逻辑清晰。)
7 . 在《马关条约》中,最能体现列强对华经济侵略新特点的条款是(   )
A.开辟内河新航线B.在苏杭地区开辟新口岸
C.允许日本在华各口岸设立工厂D.给予日本巨额赔款
2021-09-02更新 | 385次组卷 | 42卷引用:2012-2013学年湖北武汉江夏区山坡中学高一上期期末考试历史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8 . 开平煤矿正式投产时,土煤在国内从一个通商口岸装船到另一个通商口岸卸货,须缴纳出口税和复进口税,每吨税金达1两以上,比洋煤进口税多20余倍。李鸿章奏准开平所产之煤出口税每吨减为1钱。这一举措(  )
A.增强了洋务派兴办矿业的信心B.加强了对开平煤矿的管理
C.摆脱了列强对煤矿业的控制D.保证了煤矿业稳健发展
2021-09-02更新 | 4129次组卷 | 155卷引用:河南省漯河市第四高级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太平天国的历史作用不在于‘运动’本身‘革命’,而在于引发了‘生死竞争’,迫使不同营垒中的开明之士顺应历史发展方向。”该观点认为太平天国运动(     
A.沉重打击了清政府统治B.不能承担民主革命重任
C.顺应了中国历史发展趋势D.客观上推动了中国近代化
2021-08-21更新 | 253次组卷 | 64卷引用:2016届湖北龙泉中学、宜昌一中高三10月联考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1862年夏,马克思在《中国纪事》一文中指出:“(太平天国)除了改朝换代以外,没有给自己提出任何任务。他们没有任何口号,给予民众的惊惶比给予旧统治者们的惊惶还要厉害。他们的全部使命,好像仅仅是用丑恶万状的破坏来与停滞腐朽对立,这种破坏没有一点建设工作的苗头……太平军就是中国人的幻想所描绘的那个魔鬼的化身。”马克思这样评价太平天国的根本原因是
A.太平天国运动既不反对帝国主义也不反对封建主义
B.太平天国是当时中国未有新的生产力和社会力量的必然产物
C.太平天国之战不过是屡见不鲜的改朝换代的新尝试
D.太平天国与清政府只是破环与腐朽的对立但两者无本质区别
2021-08-04更新 | 257次组卷 | 15卷引用:湖北省襄阳市第四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