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6课 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 道试题
1 . 下图是甲午中日战争形势图,导致北洋水师全军覆没的战役发生在(     
A.①B.②C.③D.④
2021-01-23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西城区(南区)普通中学2016届高三下学期开学测试文综历史试题
2 . 直至 1882年,清政府在向西方派遣常驻使节的同时,仍拒绝朝鲜使节进驻北京,并阻挠朝鲜向欧美派驻使节。这说明清政府
A.试图延续与朝鲜的宗藩关系B.努力避免中日之间的直接冲突
C.对日本殖民朝鲜做外交抗议D.意图缓解来自欧美的外交压力
3 . 下列图片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A.反抗外来侵略B.推翻清朝统治
C.掀起民主革命D.寻求救国之路
2020-08-07更新 | 766次组卷 | 54卷引用:西藏自治区林芝市第二高级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1894年7月,日本两位著名思想家福泽谕吉、陆羯南同一天分别发表文章《日清战争是文明与野蛮的战争》《妨害我帝国对韩政策的国度乃非文明之国》。这两位日本思想家的目的是
A.反对日本的对外扩张政策B.与欧美列强展开舆论争夺战
C.支持中国国内反清运动D.鼓动国内外势力支持日本侵华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5 . 《申报》曾报道,"奉天为我圣祖神宗当日发祥之地,今虽势不能敌,岂可轻以尺寸与人”,还有旅顺、威海皆军事要地,因而“中国万不可允倭人割地之请”。与此报道相关的战争应是(     
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2020-07-12更新 | 5565次组卷 | 52卷引用:2020年江苏卷历史高考试题
6 . 19世纪70年代,日本在前源一诚任兵部大辅时期,兵部省给陆军经费为12万石,海军经费10万石。而同时期中国海军仅是陆军军费的4.1%,且建设经费多数是沿江沿海几省的地方大员筹措。这一现象主要反映了近代前期的清帝国
A.中央集权削弱B.财政危机凸显C.沿海经济发达D.海防亟需强化
2020-06-23更新 | 131次组卷 | 6卷引用:陕西省榆林市2020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2019高三上·全国·专题练习
名校
7 . 《清史稿》中提到“军故多闽人,汝昌以淮军寄其上,恒为所制”,“步蟾通西学,海军规制多出其手,顾喜引用同乡,视统帅丁汝昌藏如也。时论责其不能和衷,致债事。”由此说明,甲午战争清军失败的原因是
A.统帅腐败无能B.兵舰装备落后C.内部矛盾重重D.乡党意识浓厚
2020-02-11更新 | 119次组卷 | 3卷引用:2020届高三《新题速递·历史》12月第03期(考点08-14)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有学者总结甲午战争中国存在七误:一误于战前对朝鲜问题始终犹豫不决;二误于日军侵朝时无备战决心;三误于平壤战役的用人不当;四误于国境线上的仓促布防;五误于大连旅顺迅速陷落;六误于北洋舰队困守威海;七误于不敢坚持长期抗敌。这学者旨在
A.指出结束专制政体的必要性B.强调改革是重振国威的关键
C.强调清政府腐朽是战败主因D.突出中国军备远远落后日本
9 . 1894年7月28日《申报》载:“以我堂堂天朝,幅员之广大,人民之多,财赋之厚,兵卒之精,十倍于尔(日本)。尔乃不自量力,轻启兵端是不明乎大小之势矣。”这反映当时
A.舆论界存在盲目自信心态B.国人过分夸大洋务运动的成果
C.统治者动员民众策略巧妙D.清政府死守“天朝上国”观念
2019-11-15更新 | 616次组卷 | 25卷引用:福建省福安一中2018届高三年上学期期中考文综历史试卷
10 . 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前夕,有些西方人士认为中国拥有一定的军备优势,“毫无疑问的是日本必然最后被彻底粉碎”,他们做出上述判断的主要依据应是,中国
A.已完成对军队的西式改革B.集权制度有利于作战指挥
C.近代化努力收到较大成效D.能获得更广泛的外部援助
2019-01-30更新 | 5267次组卷 | 116卷引用:2016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历史(新课标1卷精编版)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