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6课 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 道试题
1 . 《全球通史》记载,西方列强维持着几支炮舰舰队,在从上海到重庆1500里长、横穿中国中心的长江中巡逻。实际上英国海军中有位军官还拥有“长江海军少将”的头衔。该现象发生在(     
A.《南京条约》签订后B.“二十一条”签订后
C.《辛丑条约》签订后D.《马关条约》签订后
2021-01-16更新 | 556次组卷 | 31卷引用:湖北省荆州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双周考(11月)历史试题
2 . 在晚清“西学东渐”的过程中,日本人翻译的西洋政法、史地记载,成为清末民初中国知识界认识西方的重要来源。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日本对清政府的控制加深B.中日两国之间的往来友好
C.日本距中国的地理位置近D.中国民族危机的不断加剧
3 . 关于首开甲午海战第一炮的记载,中日不尽相同。中方:倭三舰放真弹,轰击我船。日方:济远(北洋水师军舰)首先向我开炮。对这一不同解读最合理的解释是
A.日方极力推卸责任B.中方记录客观属实
C.历史文献皆不可信D.双方受制各自立场
2020-03-03更新 | 11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0届上海市奉贤区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4 . 《剑桥中国晚清史》中记载:“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知识界对外国作品的兴趣从纯 科技转向制度和政治方面……对自然科学和应用科学的热情向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转移。 新的着重点对以后几年中国的政治和社会发展起着重大影响。”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西方对中国进行科技封锁B.时人对甲午战败的反思
C.南京临时政府政策的推动D.新文化运动带来的影响
2020-02-11更新 | 207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黄山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历史(文)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有近现代史料记载一场战争说:“盖自鸭绿江(大东沟)之战,我海军将士胆愈慑……倭舰益纵横海上无所顾忌。”(《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续编:中日战争》第八册)这场战争的直接后果是中国
A.东三省沦陷,成为日本势力范围
B.平津沦陷,华北局势危急
C.制海权丧失,北洋舰队最终覆灭
D.民族危机,推动维新变法
6 . 根据光绪二十一年木刻《公车上书记》记载:“窃(康有为)闻与日本议和,有割奉天沿边及台湾一省,补兵饷二万万两,及通商苏杭,听机器、洋货流行内地,免其厘税等款。”康有为所述内容出自
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
2020-02-11更新 | 51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西南大学附中2011-201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