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6课 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历史学家黄仁宇认为:中国在历史上产生过九个统一全国的大朝代,我们可称秦汉为“第一帝国”,隋唐宋为“第二帝国”,明清则为“第三帝国”。第一帝国的政体还带贵族性格,世族力量强大。第二帝国则大规模和有系统地科举取士,造成新的官僚政治,而且将经济重心由华北的旱田地带逐渐转移到华南的水田地带。……若将第二帝国和第三帝国比较,则可以看出第二帝国“外向”“开放”,带“竞争性”。与明清之“内向”“保守”及“非竞争性”迥然不同……第二帝国带扩张性,而第三帝国则带收敛性。

——摘编自黄仁宇《赫逊河畔谈中国历史》

材料二   这种由战争而造成的变化意味着中国主权的丧失。从香港和五口输入的外国商品,开始冲击中国的自然经济,为资本主义因素的发生和发展让出了地盘。一批爱国知识分子在比较中思考,于是出现了《海国图志》、《瀛环志略》。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三   自强运动的领袖们并不是事前预料到各种需要而定一个建设计划。他们起初只知道国防近代化的必要。但是他们在这条路上前进一步以后,就发现必须再进一步;再进一步以后,又必须更进一步。其实必须走到尽头,然后能生效。近代化的国防不但需要近代化的交通、教育、经济,并且需要近代化的政治和国民。半新半旧是不中用的……曾国藩诸人虽向近代化方面走了好几步,但是他们不彻底,仍不能救国救民族。

——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分别从政治、经济、思想、对外关系四个方面,简要说明第三帝国“内向”“保守”及“非竞争性”的表现。
(2)根据材料二、概括这场战争带给中国社会的影响。结合所学,指出这场战争的爆发时间和两部著作的作者。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简述你对“曾国藩诸人虽向近代化方面走了好几步,但是他们不彻底,仍不能救国救民族”的理解。
2 . 晚清时期,列强入侵,中华民族危机不断加深。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加深的新表现有(     
①割让香港岛给英国   ②割让台湾岛及附属岛屿给日本
③鸦片贸易合法化       ④划定使馆界,各国可派兵驻守
A.①③B.②④C.①②D.③④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