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7课 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5 道试题
1 . “惩办伤害诸国国家及人民之首祸诸臣;大清国国家允定各使馆境界以为专与住用之处;大清国国家应允将大活炮台及有碍京师至海通道之各炮台一律削平,现已设法照办。”这些条款出自
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
2 . 19世纪末20世纪初,国内“世界意识”已经普遍盛行,甚至出现以“万国”“全球”“世界”等说法替代“普天之下”意义上的“天下”观,以“外国”“异邦”等说法替代传统“四夷”观。这一时期“世界意识”的增强(  )
A.根源于民族危机的加深B.丰富了“中体西用”的内涵
C.维护了官方正统意识形态D.开启了外交理念的近代化
2021-10-24更新 | 544次组卷 | 21卷引用:甘肃省白银市会宁县第一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历史试题
3 . 《二十世纪中国的崛起》指出:“一个民族的觉醒,通常要有两个条件:第一,这个民族面对着或者经历了以往没有遇到过的严重危机,甚至整个民族被逼到生死存亡的关头,旧格局再也无法继续保持下去。第二,还要这个民族能看到出路,燃烧起新的希望,深信只要奋起救亡,勇于变革,就可以改变目前的艰难处境。”下列能够反映20世纪中国“旧格局再也无法继续保持下去”和“奋起救亡,勇于变革”的史实是
A.《马关条约》和公车上书B.瓜分狂潮和义和团运动
C.《辛丑条约》和戊戌变法D.《辛丑条约》和辛亥革命
2021-09-26更新 | 459次组卷 | 88卷引用:2011年甘肃省嘉峪关市一中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二十世纪中国的崛起》指出:“一个民族的觉醒,通常要有两个条件:第一,这个民族……被逼到生死存亡的关头,旧格局再也无法继续保持下去。第二,还要……能看到出路……深信只要奋起救亡,勇于变革,就可以改变目前的艰难处境。”下列20世纪发生在中国的历史事件中符合材料观点的是
A.《北京条约》和洋务运动B.瓜分狂潮和五四运动
C.《马关条约》和维新变法D.《辛丑条约》和辛亥革命
2021-09-24更新 | 261次组卷 | 17卷引用:2016-2017学年甘肃省嘉峪关市酒钢三中高一上期中历史试卷
2021高三上·全国·专题练习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1937年7月7日,驻华北日军悍然制造卢沟桥事变,发动全面侵华战争。日本在华北地区驻军始于
A.甲午中日战争之后B.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之后
C.辛亥革命失败之后D.九一八事变之后
2021-09-04更新 | 114次组卷 | 3卷引用:甘肃省兰州市第一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6 . 有学者认为,在《辛丑条约》谈判期间,清政府代表分为军机大臣荣禄、“全权大臣”李鸿章和东南督抚张之洞等三个派别,三者之间矛盾重重。为了平衡相互之间的关系,他们不惜以牺牲条款利益为代价。这主要表明当时
A.晚清政府中央集权已名存实亡B.清廷权臣明争暗斗激烈
C.清朝专制政治体制已病入膏肓D.近代民族意识尚未形成
2021-06-19更新 | 466次组卷 | 7卷引用:甘肃省酒泉市第一中学2021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7 . 下图为根据"中国近现代思想史全文检索数据库"统计词频制作而成的"维新""变法""改良""改革""革命"使用次数(1890-1911年)曲线图。此图可用来解释
   
A.民族危机对中国社会的冲击B.民主革命逐渐成为社会主流
C.清末新政无法挽救统治危机D.各派政治变革思想趋于合流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下表清代部分中外条约作准文本统计,侧面反映了
时间条约作准文本
1689年中国与俄国《尼布楚条约》以满、俄等文种签订
1842年中国与英国《南京条约》在汉文本基础上谈判,汉、英文订约
1861年中国与普鲁士《通商条约》用中国文字并德意志字样合写
1895年中国与日本《马关条约》以汉、日、英文签订,以英文本为准
1901年中国与11国《辛丑条约》以法文本为准
A.西方列强间实力对比发生变化B.清政府逐渐接受西方外交体系
C.近代国家主权和话语权的丧失D.清政府逐步放弃传统华夷观念
9 . 近代某不平等条约中规定:“大清国国家应允将大沽炮台及有碍京师至海通道之各炮台一律削平,现已设法照办。”“会同酌定数处留兵驻守,以保京师至海通道无断绝之处。”“上谕以永禁或设、或入与诸国仇敌之会,违者皆斩”。此条约名称及影响分别是
A.南京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马关条约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程度大大加深
C.北京条约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程度加深
D.辛丑条约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有学者认为,近代某条约签订后,清政府态度发生了重大转变:“排外变而为媚外;前此之力阻变革者,至此则变为貌行新政,以敷衍国民。”该条约签订后
A.打开了中国的西南门户B.掀起了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
C.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D.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