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7课 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6 道试题
1 . 《辛丑条约》规定,清朝地方官对于反帝事件,“必须立时弹压惩办”,否则“即行革职,永不叙用,亦不得开脱别给奖叙”。这说明(       
A.清朝封建统治极端腐败B.清廷成为列强治华工具
C.中国国内阶级矛盾尖锐D.中外和好局面已然呈现
2 . 鸦片战争以来,不平等条约多以割地、赔款、开埠通商为基本内容,而《辛丑条约》却不再有割地、开埠等,虽有赔款,也并非列强的主要目的所在。这一变化(     
A.反映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B.说明列强侵华策略的转变
C.说明中国被列强瓜分完毕D.严重削弱了列强在华势力
2023-03-02更新 | 397次组卷 | 48卷引用:甘肃省高台县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一纸条约国见亡?何及辛亥始心伤?耆英受命求和际,擦掌摩拳正列强。

材料二   当时国人舆情汹汹,大骂他为国贼仇雠:“卖国者秦桧,误国者李鸿章!”而逼迫合约落实,亦是步步紧逼。李鸿章吐紫血,郁郁而终。

临死前,李鸿章悲愤的在临终诗句中写道

“劳劳车马未离鞍,临事方知一死难。三百年来伤国步,八千里外吊民残。

秋风宝剑孤臣泪,落日旌旗大将坛。海外尘氛犹未息,诸君莫作等闲看。”

材料三   1895年甲午海战后,李鸿章代表清廷和谈。他要求日方降低赔款,拒绝割让辽东半岛和台湾,双方陷入僵持。期间,李鸿章遭遇暗杀,子弹击中其左眼下一寸的位置。一时间国际舆论汹涌,李鸿章据理力争,原定赔偿3亿两白银,降为2亿。李鸿章还要再降五千万,坚决不让台湾。但最终,未能如愿。李鸿章发誓,从此以后不再踏上日本国土。

从欧洲考察回国,要在日本换轮船,李鸿章始终不曾上岸,而是以72岁高龄,冒着落水的危险,从两船间跳板跳了过去。悲情,却也怯懦。或许真的是像梁启超所说的,有“时势造英雄”,有“英雄造时势”。李鸿章,属于前者。时来天地皆同力,运去英雄不自由。任凭其百般筹谋算计,到底还是挽回不得那“紫禁城的黄昏”


(1)阅读材料一,指出“一纸条约国见亡?”是哪个条约?
(2)阅读材料二,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误国者李鸿章!”签订的是哪个条约?该条约造成的影响?
(3)阅读材料三,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划线部分的挽回不得那“紫禁城的黄昏”,给你的启示是什么?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1901年《辛丑条约》特别规定“永禁设或入与诸国仇敌之会,违者皆斩”,并要求清政府将条约文本“于中国全境渐次张贴”。这一规定表明(     
A.中国半殖民地秩序开始确立B.清政府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C.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D.帝国主义就侵华利益达成了妥协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近代某不平等条约第十款规定:各省督抚文武大吏所属境内,如有伤害诸国人民之事,必须立时弹压惩办,否则即行革职,永不叙用。这致使清政府沦为“洋人朝廷”的条约是(     
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
2022-07-07更新 | 57次组卷 | 2卷引用: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部分校2023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联考历史试题
6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银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关税税率,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材料二   割辽东半岛、台湾及其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日本轮船可沿内河驶入以上各口;允许日本在中国的通商口岸开设工厂,产品运销中国内地免收内地税。

材料三   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界内不许中国人居住,由各国派兵保护;拆除北京至大沽的炮台,准许各国派兵驻守北京至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惩办义和团运动中参加反帝斗争的官吏,永远禁止中国人民成立或加入反帝性质的组织,对反帝运动镇压不力的官吏,“即行革职,永不叙用”;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位居六部之上。

——以上材料摘自《中国近代现代史》上册

材料四   到了建都天京,就颁布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农民革命的纲领,从反满的民族革命大步跃进到反封建的社会革命。到太平军来了,“郡县所经,如行时雨。旌旗所指,了解倒悬”,给农民们解除了封建剥削和封建压迫。他们有衣有食,感受到革命所给予的幸福,效忠于太平天国。……随着形势的发展,再进一步采取向农民颁发田凭措施,收到了“耕者有其田”的效果,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摘编自罗尔纲《太平天国史》


请回答:
(1)材料一、二、三分别出自哪些不平等条约。
(2)在材料二的各项条款中,对中国民族工商业打击最为沉重的是什么?由此反映出列强对华经济侵略方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材料四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材料中“农民革命的纲领”指的是?
7 . 晚清政府与列强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下列条款所属不平等条约按签订时间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①俾英国商民居住通商之广州等五处,应纳进口、出口货税、饷费,均宜秉公议定则例,由部颁发晓示,以便英商按例交纳
②大清国国家应允将大沽炮台及有碍京师至海通道之各炮台,一律削平
③日本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
④将粤东九龙司地方一区,交与大英……并归英属香港界内
A.④①③②B.①④②③C.①④③②D.④③①②
8 . 《二十世纪中国的崛起》指出:“一个民族的觉醒,通常要有两个条件:第一,这个民族……被逼到生死存亡的关头,旧格局再也无法继续保持下去。第二,还要……能看到出路,……深信只要奋起救亡,勇于变革,就可以改变目前的艰难处境。”下列能够反映20世纪中国面临着两种形势的史实是
A.《马关条约》和公车上书B.瓜分狂潮和义和团运动
C.《辛丑条约》和戊戌变法D.《辛丑条约》和辛亥革命
9 . 《二十世纪中国的崛起》指出:“一个民族的觉醒,通常要有两个条件:第一,这个民族面对着或者经历了以往没有遇到过的严重危机,甚至整个民族被逼到生死存亡的关头,旧格局再也无法继续保持下去。第二,还要这个民族能看到出路,燃烧起新的希望,深信只要奋起救亡,勇于变革,就可以改变目前的艰难处境。”下列能够反映20世纪中国“旧格局再也无法继续保持下去”和“奋起救亡,勇于变革”的史实是
A.《南京条约》和太平天国运动B.《北京条约》和洋务运动
C.《马关条约》和公车上书D.《辛丑条约》和辛亥革命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在研究中国近代史的进程时,某学者提出了近代中国经历从“沉沦”到“谷底”再到“上升”的基本规律,并以此为据对中国近代史阶段特征进行归纳。

阶段特征
1842年到1901近代中国历史不断“沉沦”的时期
1901年到1920近代中国“沉沦”到“谷底”的时期
19211927近代历史明显出现了“上升”趋势
十年内战时期“上升”与“沉沦”的交织,“沉沦”因素略占优势
抗战时期主要是“上升”因素起作用
解放战争时期是“上升”与“沉沦”相交织,“上升”因素起了主导作用

——摘编自张海鹏《唯物史观与民国历史人物评价思考》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表格中任选一个阶段,并运用史实予以阐述。(要求:明确指出阶段及特征,史实准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