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7课 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 道试题
1 . 八国联军侵华期间,东南各省在没有丧失主权、治权的前提下,与各国友好合作共保东南、长江流域各省的和平与稳定,严格禁止义和团以任何方式南下,各国也承诺不在上海、不在长江流域登陆、用兵。这反映出(     
A.南北分裂趋势明显B.东南各省联系紧密
C.列强侵华方式转变D.清朝统治根基动摇
2 . 1900年,当满清政府对欧洲十一国宣战时,南方各省督抚与英、美等国洽商“东南互保”协议,表示“无论北方情形如何,请列国勿进兵长江流域与各省内地。”针对此事件产生的影响是
A.严重动摇清政府统治的根基B.东南各省脱离了清政府统治
C.开始出现中央权力下移趋势D.地方督抚成为列强的代理人
3 . 1900年6月,清政府向十一国宣战后,两江总督刘坤一、湖广总督张之洞、两广总督李鸿章、山东巡抚袁世凯等即和各参战国达成协议,称东南互保。协议规定上海租界归各国共同保护,长江及苏杭内地均归各省督抚保护。该协议的签署
A.体现了地方官僚的极度腐败
B.加深了江南地区的殖民地化程度
C.表明民主革命已成主流趋势
D.使清政府中央集权体制受到冲击
4 . 1881年,清廷开始通过电报对地方下达谕旨。某年清廷宣战上谕,被上海电报总局督办盛宣怀与南方督抚们商议后决定“廿六等日明旨二道……致碍东南大……飞饬各局,不准宣扬。”这反映了
A.湘淮系官僚集团开始崛起B.维新变法受到守旧派阻挠
C.中央集权遭到了严重削弱D.中枢行政机构发生了变化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近代史学发展变化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关于外国史地研究的开展。在19 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学界对于外国史的翻译、研究已经取得进展,其成就、规模远远超过了中日甲午战争以前的水平。该变化出现说明史学研究
A.为了“探夷情”、“师夷长技”
B.为了取得经验教训,开展政治斗争
C.为了向国人更多的介绍世界各国史地状况
D.为了应对日益严重的民族危机
6 . 下表是“克林德碑”的相关信息,其变化说明
时间事件
1900年德国驻华公使克林德在北京东单牌楼与清军发生冲突,被清军当场击毙,即“克林德事件”
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后,醇亲王载沣赴德国谢罪,清政府在克林德被杀处建立牌坊,即“克林德碑”
1918年德国在一战中战败,中国成为一战战胜国。克林德碑改名为“公理战胜碑”
1952年在亚洲及太平洋区域和平会议上,为表扬中国人民为世界和平所作的贡献,“公理战胜碑”改为“保卫和平碑”
A.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决心
B.中国社会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C.中国面临“数千年未有之变局”
D.维护民族尊严与正义的基础是国家实力
7 . 如图反映了近代西方列强发动的某次侵华战争。下列变化与这场战争相关的是
A.“师夷长技”思想出现B.“中体西用”思想开始付诸实践
C.“维新变法”思潮兴起D.“民主革命”思想逐渐成为主流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