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8课 辛亥革命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在近代中国,既有中西文化交流,又有新陈制度代谢,文化变迁与制度兴革的关系就很有趣了。制度上的现代化与文化上的“西化”当时往往混在一起,而且后者有时还被看成是最为深刻的变化。毛泽东曾把洪秀全与康有为、孙中山并称为“向西方寻找真理”的代表人物。

——摘编自秦晖《走出帝制——从晚清到民国的历史回望》

材料二:孙中山的民族主义思想在其发展过程中具有三个鲜明的特点:一、在处理国内各民族关系上,承认民族平等,维护民族团结。二、继承中国酷爱统一的传统,始终将谋求国家的统一作为民族主义的核心内涵。三、在处理与其他民族国家的关系上,反对以强凌弱,提倡“济弱扶倾”,寻求民族主义与世界大同理想的辨证统一。这些特点,最大限度地克服了民族主义思想往往具有的狂热情绪和各种非理性成分,避免了由信仰民族主义而走上大国沙文主义歧途以及民族国家建立后国内各民族之间的纠纷和冲突,不但有利于中国多民族国家的团结和统一,亦有助于构建一个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不失为一份宝贵的人类共同思想财富。

——摘自崔志海《论孙中山民族主义思想的几个特点》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太平天国向西方寻求真理的表现。
(2)根据材料二概括孙中山民族主义的主要主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他为了实现民族主义而做出的努力。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