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8课 辛亥革命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8 道试题
1 . 依据《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规定,1912年12月至1913年3月进行了国会选举。选举结果为:参议院中,国民党占54.5%,共和党、民主党、统一党、进步党占25.2%;众议院中,国民党占60.4%,共和党、民主党、统一党占20.6%。这表明国民党在当时(     
A.用法律武器捍卫民主B.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C.成为社会进步总代表D.确立了责任内阁制
2 . 武昌起义爆发后,同盟会领导人黄兴赞叹:湖北革命党人已有“如此实力,则以武昌为中枢,湘、粤为后劲,宁、皖、陕、蜀亦同时响应以牵制,大事不难而定也。急宜趁此机会,勇猛精进,较之徒在粤谋发起者,事半功倍”。黄兴意在(       
A.提升同盟会的政治影响力B.赞扬湖北革命党的斗争精神
C.强调湖北革命时势已形成D.夺取革命运动全国性的胜利
3 . 学术界有观点认为:无论从破还是从立的角度看,武昌起义都可谓首创性义举,故史称“辛亥首义”。这里强调的“首义”是(     
A.推翻清王朝并推动民国建立的起义
B.革命党人领导的第一次武装起义
C.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次反清起义
D.第一次得到广泛响应和支持的起义
2023-09-13更新 | 190次组卷 | 33卷引用:甘肃省张掖市山丹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章太炎曾是鼓吹“排满”最激烈的代表性人物之一,但他于武昌起义当日即致书满族留日学生,对自己昔日过激的言论深表歉意,同时表示清廷被推翻之后,“君等满族,亦是中国人民,农商之业,任所欲为,选举之权,一切平等,优游共和政体之中,其乐何似?”。章太炎民族观的转变(     
A.消除了满汉民族的隔阂B.适应了革命斗争的需要
C.引发了武装起义的浪潮D.反映了民族意识的萌发
2023-05-24更新 | 656次组卷 | 10卷引用:甘肃省兰州市第五十五中学2024届高三9月月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习近平总书记曾说:“以孙中山先生为代表的革命党人发动了震惊世界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政府,结束了在中国延续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近代以来中国发生的深刻社会变革由此拉开了序幕。”辛亥革命开始的标志性事件是(     
A.兴中会的建立B.同盟会的建立
C.武昌起义的爆发D.中华民国的建立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6 . 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规定实行责任内阁制。据载,宋教仁曾谓:“改总统制为内阁制,则总统政治上之权力至微,虽有野心者,亦不得不就范。”下列各项中,与宋教仁限制总统权力意图相吻合的是(     

①临时大总统代表政府总揽政务②临时大总统统帅全国陆海军队

③参议院行使立法权并可弹劾临时大总统④临时大总统发布命令须由国务员副署才能生效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3-01-10更新 | 3670次组卷 | 30卷引用:甘肃省张家川回族自治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12月月考历史试题
7 . 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即着手改革司法制度,颁布了《大总统令内务、司法两部通饬所属禁止刑讯文》和《大总统令内务、司法两部通饬所属禁止体罚文》等法令,宣布废除封建刑讯体罚,明令“不论行政司法官署,及何种案件,一概不准刑讯鞠狱。当视证据之充实与否,不当偏重口供,其从前不法刑具,悉令焚毁。”这反映出(     
A.总统集司法、行政大权于一身B.封建刑讯制度终结
C.中国法律制度的近代化趋势D.司法体系的成熟
8 . 1911年年底,英国外交大臣格雷称“此次革命举动,秩序井然,并于外人利益,非常尊重,与从前此等乱事,大不相伴”,建议在京“各领事目下须以实在政府待革命”。英国外交大臣的上述举措(     
A.说明民主革命成为时代主流B.使清政府统治土崩瓦解
C.利于巩固资产阶级革命成果D.便利了革命形势的发展
9 . 1912年1月1日,南京临时政府发布第一个文告《临时大总统宣言书》,对临时政府的施政方针作了如下的规定:对内要实现民族、领土、军政、内治、财政的统一,对外要将清政府“辱国之举措与排外之心理,务一洗而去之,持和平主义,……循序以进”。对此解读最为合适的一项是
A.使民主共和思想逐渐深入人心
B.南京临时政府明确提出反帝的目标
C.该文告的发布表明清政府的统治彻底结束
D.对内强调统一有利于彻底推翻清王朝的统治
2021-08-23更新 | 952次组卷 | 15卷引用:甘肃省平凉市静宁县第一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10 . 中华民国建立后,陆军部下令将清朝各昭忠祠改建为大汉忠烈祠,汇集各省”尽忠民国死事诸烈,入祀其中,由本部派专员致赏,以后即由各执政春秋致奠。”这一做法的主要目的是
A.否定传统的儒家价值观念B.强化民众对新政权的认同
C.改变原有祠堂的社会功能D.宣传五族共和的建国理念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