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8课 辛亥革命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1 道试题
1 . 下表所示为1912年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组成人员(部分)。材料可用于说明(       

职务

姓名

政治属性

外交总长

王宠惠

革命派

内务总长

程德全

旧官僚

财政总长

陈锦涛

旧官僚

陆军总长兼参谋部总长

黄兴

革命派

海军总长

黄钟瑛

起义的舰长

司法总长

伍廷芳

旧官僚

教育总长

蔡元培

革命派

实业总长

张謇

立宪派

交通总长

汤寿潜

立宪派

A.立宪派旧官僚等投机了革命B.南京临时政府的性质有待考证
C.南京国民政府面临失败危险D.资产阶级革命派失去政府主导权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章太炎曾是鼓吹“排满”最激烈的代表性人物之一,但他于武昌起义当日即致书满族留日学生,对自己昔日过激的言论深表歉意,同时表示清廷被推翻之后,“君等满族,亦是中国人民,农商之业,任所欲为,选举之权,一切平等,优游共和政体之中,其乐何似?”。章太炎民族观的转变(     
A.消除了满汉民族的隔阂B.适应了革命斗争的需要
C.引发了武装起义的浪潮D.反映了民族意识的萌发
2023-05-24更新 | 675次组卷 | 10卷引用:专题突破卷06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2024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通关卷(新高考通用)
3 . 武昌起义后南北议和,期间清政府设想过改国号为中华联邦共和国,大清皇帝改号中华联邦共和国国王,不得干预政事,同时设大总统,由议会公选,总揽行政权。这样一种共和君宪混合体制在今人看来简直匪夷所思,而当时朝野各方并非一概认为天方夜谭,只有孙中山等革命党人以及一些激进人士坚决反对。由此可见(     
A.立宪派力量大于革命派力量B.民主共和政体主张影响有限
C.共和制与君主立宪本质不同D.清政府主导了南北议和进程
2023-04-19更新 | 115次组卷 | 2卷引用:第六单元 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单元检测卷-2023-2024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期末复习通关测试卷(中外历史纲要上)
4 . 下表展示了辛亥革命进程中的重要事件。其中事件与结论相符的是(     
选项重要事件结论
A1894年,兴中会在檀香山成立全国性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诞生
B1911年,广州黄花岗起义爆发辛亥革命全面爆发
C1911年,四川保路运动爆发掀起辛亥革命高潮
D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确立了责任内阁制
A.AB.BC.CD.D
2023-03-02更新 | 116次组卷 | 5卷引用:辽宁省丹东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武昌起义一个多月的时间内,湖南、广东、江西、江苏、浙江、安徽、四川、山西、陕西等14个省和上海纷纷宣布脱离清政府独立,据此可知(     
A.封建帝制退出历史舞台B.革命形势迅猛发展
C.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D.军阀割据局面形成
2023-02-26更新 | 104次组卷 | 3卷引用:湖南省郴州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武昌起义爆发后,孙中山判断“列强之与中国最有关系者六焉:美法二国,则当表同情革命者也;德俄二国,则当反对革命者也;日本则民间表同情而其政府反对者也,英国则民间同情而其政府未定者也”。这一判断(     
A.认识到列强在华的势力消长B.抓住了划分敌友的战略先机
C.与列强的对华态度基本相符D.忽视了列强的帝国主义特征
2023-02-21更新 | 179次组卷 | 2卷引用:【好题汇编】期末复习-纲要上 第六单元 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2大核心考点+60道高频选择题)
7 . 1911年12月下旬,在南京各省代表会议上,决定实行总统制。1912年,孙中山向南京参议院提出辞职,并推袁世凯继任大总统。同年3月,南京参议院规定实行内阁制、南京参议院对中央政府组织机构形式的变化主要反映了(     
A.革命党人对袁世凯的戒备B.革命党人内部斗争日趋激烈
C.全国革命形势在不断高涨D.列强加大对中国革命的干涉
2023-02-18更新 | 89次组卷 | 2卷引用:【好题汇编】期末复习-纲要上 第六单元 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2大核心考点+60道高频选择题)
8 . 陈旭麓曾言:“孙中山汇通中西的道路经历了‘因袭(继承)规抚(引进)获’三个阶段。”其中,孙中山“规抚”的内容是(     
A.古代民本思想与制度B.三权分立和民主共和制度
C.“平均地权”的主张D.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的建立
2023-02-09更新 | 65次组卷 | 2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市官渡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9 . 民国元年2月12日,清帝逊位,翌日袁世凯电达南京,称其赞成共和,孙文遂至临时参议院辞职推荐袁世凯继任,但提出新政府要设于南京的要求一直遭到袁世凯的抵制。14日,临时参议院议决政府改设北京,总统再咨参议院复议,15日议决政府仍设南京。这说明(     
A.新政府的选址充满争议B.民主政治建设的道路充满曲折
C.封建残余势力意图复辟D.袁世凯窃取了辛亥革命的果实
2023-01-15更新 | 180次组卷 | 3卷引用:河南省驻马店市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10 . 清宣统三年十二月二十五日( 1912年 2月 12日),清帝溥仪颁布退位诏书。但在博物院典藏的清代档案中,发现一件进呈给溥仪的奏折,时间标注为“宣统十六年七月”。对此解释正确的是(     
A.宣统朝只有三年,应该是清政府官员误植年代的奏折
B.清帝虽退位,政府仍同意其继续使用帝号和原有纪年
C.洪宪帝制时,为获满族支持而以宣统纪年进呈的奏折
D.满洲国成立,其政府官员上奏给溥仪,故以宣统纪年
2023-01-15更新 | 330次组卷 | 6卷引用:考点巩固卷06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2024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通关卷(新高考通用)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