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8课 辛亥革命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4 道试题
1 . 辛亥革命后,随着专制政权的土崩瓦解,各类政党、社团纷纷建立,各派政治力量迅速分化和重组。为谋求议会席位,各党派展开激烈竞争。这一现象(       
A.揭示了民国政治统治的弊端B.推动了中国近代政党政治的产生
C.直接推动中国共产党的诞生D.为国民革命的开展奠定基础
2023-08-15更新 | 87次组卷 | 1卷引用:纲要下-第六单元测试卷
2 . 下表所示为1912年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组成人员(部分)。材料可用于说明(       

职务

姓名

政治属性

外交总长

王宠惠

革命派

内务总长

程德全

旧官僚

财政总长

陈锦涛

旧官僚

陆军总长兼参谋部总长

黄兴

革命派

海军总长

黄钟瑛

起义的舰长

司法总长

伍廷芳

旧官僚

教育总长

蔡元培

革命派

实业总长

张謇

立宪派

交通总长

汤寿潜

立宪派

A.立宪派旧官僚等投机了革命B.南京临时政府的性质有待考证
C.南京国民政府面临失败危险D.资产阶级革命派失去政府主导权
3 . 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是(     
A.《钦定宪法大纲》B.《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C.《中华民国约法》D.《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4 . 南京临时政府实行“平和主义”外交政策,明确宣布清政府“与各国缔结之条约”、“所借之外债”、“所让与各国国家、各国之个人种种权利”继续有效。这表明南京临时政府(     
A.继承清政府外交政策B.急于扩大统治基础
C.获得国际社会的认可D.对现实的必要妥协
2023-06-20更新 | 408次组卷 | 3卷引用:江苏省扬州市扬州中学2023届高三考前模拟预测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1912年3月,北京某报发表时评“电报与共和”,称“自去年八月十九日以至于今……谋独立以电报,举都督以电报,以至停战以电报,议和又以电报。主张君主以电报,主张共和又以电报”,“说者谓中国之革命为电报之革命,其信然欤”。这一时评(     
A.反映出立宪派和革命派的斗争激烈B.有利于推动近代中国确立共和政体
C.折射出武昌起义后复杂的政治形势D.强调了近代通讯对革命的决定作用
2023-05-25更新 | 629次组卷 | 19卷引用:河南省郑州市中原名校2023届高三下学期第三次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章太炎曾是鼓吹“排满”最激烈的代表性人物之一,但他于武昌起义当日即致书满族留日学生,对自己昔日过激的言论深表歉意,同时表示清廷被推翻之后,“君等满族,亦是中国人民,农商之业,任所欲为,选举之权,一切平等,优游共和政体之中,其乐何似?”。章太炎民族观的转变(     
A.消除了满汉民族的隔阂B.适应了革命斗争的需要
C.引发了武装起义的浪潮D.反映了民族意识的萌发
2023-05-24更新 | 675次组卷 | 10卷引用:专题突破卷06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2024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通关卷(新高考通用)
7 . 武昌起义后南北议和,期间清政府设想过改国号为中华联邦共和国,大清皇帝改号中华联邦共和国国王,不得干预政事,同时设大总统,由议会公选,总揽行政权。这样一种共和君宪混合体制在今人看来简直匪夷所思,而当时朝野各方并非一概认为天方夜谭,只有孙中山等革命党人以及一些激进人士坚决反对。由此可见(     
A.立宪派力量大于革命派力量B.民主共和政体主张影响有限
C.共和制与君主立宪本质不同D.清政府主导了南北议和进程
2023-04-19更新 | 115次组卷 | 2卷引用:第六单元 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单元检测卷-2023-2024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期末复习通关测试卷(中外历史纲要上)
8 .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全国的立法权属于临时参议院……选举产生临时大总统、副总统,弹劾大总统和国务员,对临时大总统行使的重要权力,具有同意权和最后决定权。这体现出中华民国确立了(       
A.责任内阁制B.三权分立制C.开明君主制D.君主立宪制
2023-02-17更新 | 271次组卷 | 4卷引用:【好题汇编】期末复习-纲要上 第六单元 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2大核心考点+60道高频选择题)
9 . 19世纪末,三位中国人做出了自己的人生选择:康有为选择了变法,孙中山选择了革命,张謇选择了实业。其共同原因是(     
A.民族危机日益加深B.发展资本主义成为社会共识
C.西方民主思想传播D.清政府完全沦为洋人的朝廷
10 . 1911年11月18日,天津《大公报》主笔唐祖绳发表《论今日政体上之解决》,提出将中国建成中华联邦帝国,即在保留清帝的基础上承认各省为自主自治的联邦,由各联邦公举代表到北京组织国会,编订宪法,组建政府,外交、军事、财政、交通等要务均由国会议决,交政府执行。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中国(     
A.政体走向受到关注B.南北议和尚未形成
C.君主专制依然盛行D.共和观念难以推行
2022-10-26更新 | 396次组卷 | 6卷引用:河南省豫南九校2023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联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