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8课 辛亥革命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75 道试题
1 . 下面是近代中国某一事件爆发后,参与者发布的一则公告。由此可知,该事件应是(     

A.义和团运动B.武昌起义C.二次革命D.护国战争
2024-04-16更新 | 16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朝阳市建平县第二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4月月考历史试题
2 . 1911年11月,英国《泰晤士报》发表社论称,袁世凯在南北阵营中均受到尊重,所以“希望袁能够找到一个办法,使对立各方团结起来,从而防止一场对中国致命、对世界和平构成威胁的灾难”。《泰晤士报》这一社论(     
A.对武昌起义持反对态度B.支持袁世凯复辟帝制
C.旨在促进南北和平谈判D.立足英国利益进行倡议
2024-04-12更新 | 58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雅安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4月月考文综试题-高中历史
3 . 武昌起义爆发后,上海的《民立报》就以头号字体刊出专电,后又特辟专栏,介绍起义进展情况。上海望平街上各家报馆及时跟进,迅速传播新闻,除正常出报外,随时加印“号外”。辛亥革命时期,望平街成为上海的新闻发布中心。这说明当时(       
A.晚清政府放宽了对新闻舆论的控制B.新闻报刊业广泛关注和支持革命
C.上海报刊业的发展推动了革命进程D.辛亥革命增强了大众传媒影响力
2024-04-12更新 | 47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武威第六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高考模拟(二)(4月)历史试卷
4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禁烟运动之前,鼓吹武力侵华,通过战争来强迫中国向其全面“开放”的舆论已经甚嚣尘上……与鸦片贸易相关的商人团体纷纷上书英国政府,要求运用武力为他们取得“补偿”。

材料二:“亚罗号事件”的消息传到伦敦后,引起英国政府内部的激烈争论。……巴麦尊的对华战争案得以通过,英国随即派出了侵华远征军。1853年,法国神甫马赖来华后,他违背条约,私自到广西西林县传教。1856年初,西林知县张鸣凤令马赖离境,马赖未予理会,张鸣凤遂于2月下旬将马赖与两名教徒处死。事件发生后,法国以此为借口,决定出兵中国。

材料三:法国侵越的目的,除了在越南建立殖民地以外,还企图以越南作为跳板,北上攫取中国的资源。使法大臣曾纪泽致书李鸿章说:“法人之夙志,非徒并越,而特欲以越为根脚耳。越边之煤矿,滇中之金矿,无不垂涎,此间人之著作,多可为证。”

材料四:趁朝鲜东学党起义之机,到1894年6月下旬,日本抛出所谓“共同改革朝鲜内政”的方案,……日本政府电令其驻朝公使大岛圭介:“不妨利用任何借口,立即开始实际行动。”

材料五:英法德美四国公使团于1900年1月下旬向清政府发出联合照会,要求清政府发表一道上谕,宣布镇压义和拳和大刀会。……3月上旬,英国公使窦纳乐主持召开五国使节会议,……不但要求中国政府在《京报》上颁布取缔义和团的上谕,而且威胁说,如果中国政府不同意这项要求,各国公使将建议他们的政府直接出兵干涉,“代为剿平”。

材料六:日本臣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所有在中国制造之货,与进口货物一样享受优待,免征一切杂捐。

——摘自《中国近代史》编写组《中国近代史》

(1)以上材料分别与哪次侵华战争有关,分别签订了哪些不平等条约?(写出战争及对应的条约
(2)面对着数千年未有的危局,中国人民从来没有停止过抗争和探索,请写出中国人民在不同时期的抗争与探索。
19世纪五六十年代:_______
19世纪九十年代:_______
20世纪初:_______
(3)材料六出自哪一条约?该项内容表明列强对华的经济侵略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024-04-09更新 | 7次组卷 | 1卷引用:宁夏回族自治区青铜峡市宁朔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3月月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关于辛亥革命的发生,部分学者提出了下列观点。由此可见(       
学者观点
张鸣辛亥革命是由偶然因素促成的,是一场意外。以后来的历史来看,立宪的变革,就是非革命的变革对中国显然更好。
姜义华辛亥革命的真正动力,其实是作为中华民族民族精神精髓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一天下国家责任伦理。
杨银权科举制的废除与辛亥革命的发生有着必然的内在关系。
沈渭滨晚清近50年的“自改革”,特别是最后十年“渐进的改革”,为辛亥革命的酝酿与准备创造了必要的条件。
A.历史真实面貌无法被认识B.历史评述并没有客观标准
C.研究者立场影响历史解释D.历史事实存在着多元解释
6 . 孙中山提出:“今者由平民革命以建立民国政府,凡为国民皆平等以有参政权。大总统由国民公举。议会以国民公举之议员构成之。制定中华民国宪法,人人共守。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此论述体现的政治原则是(       
A.自由平等B.民主共和
C.责任内阁制D.议会至上
2024-03-30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部分高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联考历史试卷
7 . 武昌起义爆发后,英、法、美、德、日、俄六国决定采取“金融中立”政策,力促南北方通过和谈解决问题。强调只有一个能够代表全中国的政府本能获得财政支持,并拒绝给予清廷和南京临时政府任何一方贷款,得到列强财政支持的袁世凯,成为南北和谈的最大赢家。据此可知(     
A.和谈使中国财政自主权进一步丧失B.列强干涉影响革命进程
C.和谈使袁世凯获得了清政府实权D.列强在华利益渐趋一致
2024-03-21更新 | 87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第一中学校2024届高三3月月考历史试题
8 .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于下列哪一历史事件之中?(     
A.太平天国运动B.义和团运动C.辛亥革命D.北伐战争
9 . 湖北新军组建时,张之洞决意招收年轻体壮、能识文写字且通文理的新人。他创立武备学堂等新式军事学堂,以致“新军的军营…有如新学堂。许多负责训练的教官,是从日本回来的新知识分子,有的且是直接负责策动革命之人”。由此可知,湖北新军的组建(     
A.客观上加速了清王朝的覆灭B.改变了清末新政的宗旨
C.推动了革命形势的迅猛发展D.开启了清朝军事近代化
2024-03-15更新 | 50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沧州市沧县中学2024届高三3月月考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庚子事变后,中国思想界有人提出了建立国民政治的主张。然而,以梁启超为代表的立宪派认为,必先有新民,然后才能建立新政治。革命党人则强调国民政治初建,只能粗具规模,不赞成先造就国民资格,然后一举建立完备的国民政治的“新民说”。新民与新政府的争论很快就为革命与立宪之争所取代。立宪派认为“起事者为盗贼”的“下等社会之革命”只能实现政权更迭,不能实现制度革新,只有“起事者为善良之市民”的“中等社会之革命”才能实现制度革新。革命派认为,必须以民族革命去除满人的贵族特权,才能建立国民政治,实现国民权利平等。

民国建立后,立宪派强调人民主权说于学理不通,也不适合中国当前之需,且易生流弊;革命党人则将主权在民看作共和政治的本质特征。思想界围绕平民政治与精英政治发生的争论持续发酵。

——摘编自邹小站《清末民初思想界关于平民政治与精英政治的争论》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末思想界围绕平民政治与精英政治出现争论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清末民初革命党人的主张及实践进行阐释。
2024-02-27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大数据联考2024届高三2月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