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8课 辛亥革命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 道试题
22-23高三上·全国·单元测试
1 . 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寻找通往伟大复兴光明道路的脚步从未停歇,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展现出无限光明、无比广阔的发展前景。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共同的梦想。为了实现这个伟大的梦想,从中国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各个阶级包括地主阶级、农民阶级、资产阶级进行了一系列的艰苦探索和抗争,虽然最终都以失败而告终,但是中华民族勇于探索的追梦精神是中华儿女的宝贵精神财富。

——刘文《近现代中国各阶级追逐“中国梦”的历史考察》

材料二   同文馆于同治元年(1862年)成立。馆学最初只有英文、法文。……同文馆是成立了,但招不到学生,因为风气未开,无人肯入,大家以为学了洋文,便是降了外国。

——齐如山《齐如山回忆录》

材料三

《四洲志》《变法通议》《海国图志》
江南制造总局奕䜣张之洞
开平煤矿《新学伪经考》林则徐
《资政新篇》李鸿章《时务报》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指出中国近代地主阶级、农民阶级和资产阶级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开展的运动,并简要分析为什么说这些运动都是失败的。
(2)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指出同文馆的办学目的,并分析当时“招不到学生”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中国近代化探索”的某个侧面,从表格中选出3个相关的关键词,并提炼出一个主题。
2022-08-20更新 | 964次组卷 | 4卷引用:第五单元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夯实基础】2023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备考《中外历史纲要(上)》
2 . 中华民国成立前夕,孙中山力排众议,坚决效仿美国实行总统共和制;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建立的却是责任内阁制,内阁总理成为实际权力中枢,并有权否决总统的提案。这一转变
A.事实上确立了共和制B.利于提高政府的行政效率
C.体现了三权分立特点D.皆在预防专制独裁的出现
2022-03-02更新 | 836次组卷 | 15卷引用:山西省吕梁市孝义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3 . 19世纪末,三位中国人做出了自己的人生选择:康有为选择了变法,孙中山选择了革命,张謇选择了实业。其共同原因是(     
A.民族危机日益加深B.发展资本主义成为社会共识
C.西方民主思想传播D.清政府完全沦为洋人的朝廷
4 .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它所彰显的政治意义是
A.否定君主专制政体B.否定了儒表法里治国思想
C.确立君主立宪政体D.断绝了袁世凯称帝的梦想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是(     
A.《钦定宪法大纲》B.《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C.《中华民国约法》D.《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6 .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在国家机构的体制上,特意将原来《临时政府组织大纲》规定的总统制改为责任内阁制,规定“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此举旨在(       
A.限制袁世凯实行专制独裁B.独立自主发展资本主义经济
C.效法美国实行总统共和制D.保障总统权力维护民主共和
2023-07-19更新 | 168次组卷 | 2卷引用:广西百色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7 . 武昌起义后南北议和,期间清政府设想过改国号为中华联邦共和国,大清皇帝改号中华联邦共和国国王,不得干预政事,同时设大总统,由议会公选,总揽行政权。这样一种共和君宪混合体制在今人看来简直匪夷所思,而当时朝野各方并非一概认为天方夜谭,只有孙中山等革命党人以及一些激进人士坚决反对。由此可见(     
A.立宪派力量大于革命派力量B.民主共和政体主张影响有限
C.共和制与君主立宪本质不同D.清政府主导了南北议和进程
2023-04-19更新 | 115次组卷 | 2卷引用:第六单元 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单元检测卷-2023-2024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期末复习通关测试卷(中外历史纲要上)
8 . 1912年3月,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了《临时约法》,将已经开始实施运作的总统制改为责任内阁制。这一改动的主要目的是
A.限制袁世凯的权力
B.获得更多列强支持
C.保障宪法更好实施
D.维护革命胜利果实
2019-10-16更新 | 448次组卷 | 20卷引用:渭南市咸林中学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历史月考试题
9 . 1912年初,南京传唱着这样一首歌“东亚开化中华早,揖美追欧,旧邦新造……”根据当时的情景,歌词中的“旧邦新造”是指
A.清政府实行“新政”
B.武昌起义爆发
C.新文化运动兴起
D.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
10 . 1912年1月24日《申报》刊登“北京某要津之秘密信”,内有“项城(袁世凯)并不坚持君主政体,惟所处地位断不能直截了当宣布共和。南中舆论每不谅其苦心,疑忌甚深,不无误会。某微窥其意,盖始终不愿以兵力从事。”该文内容引发关注评论,一时广为流传。该文的发表(     
A.导致了辛亥革命的爆发B.客观上加速清帝的退位
C.反映了社会的主流认知D.推动了中华民国的成立
2023-02-18更新 | 79次组卷 | 2卷引用:湖南省永州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