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8课 辛亥革命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竹枝词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下列竹枝词可以反映的现象是
“都城一洗帝王尊,出入居然任脚跟。为问大家前二载,几人走过正阳门。”
“政局纷纷类弈棋,本来约法尚临时。四番总理曾更替,内阁从新组短期。”
A.八国联军迫使光绪帝西逃B.辛亥革命后共和政体的飘摇
C.清政府组织了“皇族内阁”D.孙中山在广州发动护国运动
2022-01-24更新 | 585次组卷 | 6卷引用:北京市顺义区2022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作为直接证据,以下材料可用于说明

如图是1912年8月31日英国《插图伦敦新闻》封面画,图注是“中华民国第一任总统(原文如此)的政治顾问莫理循博士和总统袁世凯”。莫理循是澳大利亚籍英国《泰晤士报》驻华记者,当时被西方媒体誉为“舵手”“拯救中国的救星”。他后来回忆说:“许多图片新闻刊载有我的画像,最有趣的是伪造我站在袁世凯身旁并以一份文件请其过目的那张画像。这是总统和他的秘书蔡廷干的照片,不过蔡的头被我的头取而代之了。
A.西方各国对袁世凯政府的支持B.西方社会意图干涉和影响民国政府
C.伪造的照片史料没有史料价值D.民国政府沦为列强控制中国的工具
3 .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在探究“辛亥革命的历史地位”时搜集到以下史料。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今全国人民心理,多倾向共和,南中各省既倡议于前,北方诸将亦主张于后,人心所向,天命可知,予亦何忍因一姓之尊荣,拂兆民之好恶?是用外观大势,内审舆情,特率皇帝,将统治权公诸全国,定为共和立宪国体……

——《清帝退位诏书》(1912.2.12

材料二   辛亥革命看起来并不像我们认为革命应该是的样子。真正的原因在于,从许多方面来说,它都未带来一个与过去截然不同的未来。新生的“中华民国”并不是共和主义的,尽管帝制政治架构崩溃了,但许多前清官僚仍稳居原位,文化、社会与经济也貌似毫无改变。当然,它们在发生变化,但却不是作为辛亥革命的直接结果。

——【美】沙培德《战争与革命交织的近代中国》

材料三   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必须分为两步,其第一步是民主主义的革命,其第二步是社会主义的革命,这是性质不同的两个革命过程。……而辛亥革命,则是比较更完全意义上开始了这个革命。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


(1)比较以上三则史料,分别说明其各自的史料价值。

材料四


袁世凯与各国公使合影。在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后不久,曾经明确拒绝孙中山的“五国银行团”(加了日本)随即放款2500万英镑

材料五   以下为19125月孙中山与香港《士茂西报》记者的一段谈话。

访员曰:先生让总统之位与袁世凯,是由于个人之意乎?抑以为如此更换更有益于国家乎?

孙曰:两者皆是。因袁君鼓动共和久矣。


(2)结合材料四、五与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孙中山所答内容的认识。

材料六   孙中山先生和辛亥革命先驱为中华民族建立的历史功绩彪炳千秋!在辛亥革命中英勇奋斗和壮烈牺牲的志士们名垂青史!辛亥革命永远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上一座巍然屹立的里程碑!

——习近平在纪念辛亥革命11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3)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探究辛亥革命的历史地位。
2021-11-14更新 | 224次组卷 | 3卷引用:天津市五校联考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关于武昌起义之时革命党领袖黄兴是否主张放弃武昌,有如下观点,由此可见(     
观点概况
黄兴主张放弃武昌辛亥革命后武昌起义功臣谭人凤回忆,黄兴不只是由于打了败仗,无颜再见同志,重要的是认为仍用现在的军队保卫武昌是不能取胜的,也不能坐待援军的到来,于是想放弃武昌
黄兴根本没有提出过放弃武昌主要依据是1912年9月28日上海《申报》整理发表了黄兴的演说词。汉阳失守后,他提出了严守武昌的主张
A.考辨史料真伪是历史研究的关键B.个人立场影响历史叙述
C.对历史事实的判断应持慎重态度D.亲历者自述更具可信度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武昌起义前6日,清政府颁布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首法定正式国歌。其歌词出自严复之手,旋律则是由清宗室溥伦之弟溥侗选自康熙、乾隆年间遗留下来的皇家曲调。歌词:“巩金瓯,承天峙,民物欣凫藻,喜同袍,清时幸遭。真熙嗥,帝国苍穹保,天高高,海滔滔。”(译文:铸成金瓯般的国土,承上天的护佑。民众万物皆欣喜欢悦。喜见大众同袍,我们有幸在太平盛世相遇,真谓怡然自得。帝国蒙上苍保佑。青天高高在上,大海川流不息)

1912年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正式公布了由沈恩孚作词,沈彭年谱曲的中华民国国歌:“亚东开发中华早,揖美追欧,旧邦新造。飘扬五色旗,民国荣光,锦绣河山普照。我同胞,鼓舞文明,世界和平永保。”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两种国歌反映出的不同价值导向,指出这种不同所体现出来的时代变迁。
(2)依据材料并结合史实,分析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党人是如何“揖美追欧”的,并评价其实践效果。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