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8课 辛亥革命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48 道试题
1 .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虽然罗列了人民应当享有的各种自由权利,但对政府非法侵犯人民自由却未设任何救济方法。其中第15条规定:“本章所载人民之权利”有认为增进公益、维持治安或非常紧急必要时,得依法律限制之。”故有人批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给予人民的自由只是“猫口之鼠之自由”。这表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A.保障资产阶级的自由B.存在明显的法理缺陷
C.缺失制约政府的机制D.忽视人民的民主权利
7日内更新 | 2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湖南省岳阳市高三第三次模拟测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设立行省,推行与内地相同的行政体制。1885年,在台湾设置行省,在澎湖设立总兵,并修筑新式炮台。1907年,清政府在东北置东三省总督巡抚,废除旗官,民事政令划一,统归于州县;军政事务归东三省总督掌管,统一军队指挥权力;并设置了许多兵备道,负责边务和对外交涉。

材料二

   
李鸿章

   
康有为

   
孙中山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末治边政策转变的背景。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图片中的人物对中国出路所作的探索。
7日内更新 | 1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山西省平遥县第二中学校高三下学期冲刺调研押题(四)文综试卷-高中历史
3 . 熊秉坤1911-1913 年间撰文说是程正瀛打响辛亥武昌首义第一枪。程正瀛后来投靠了北洋军阀,1916年被革命党人沉入长江。1918年孙中山说是熊秉坤打响的第一枪,并得到熊秉坤本人20世纪20年代至50年代多篇回忆录佐证。对此理解准确的是(     
A.权威人物说法更可信B.主观意图影响事实认定
C.纪实文学更具真实性D.文献互证还原历史真实
7日内更新 | 91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2024届高三下学期三模历史试题
4 . 孙中山认为西方立宪各国几乎都是用立法机关行纠察监督之权,容易导致议会权力过大而干扰行政权的正常行使。于是他主张借鉴中国古代专设监察机关的传统,让监察机构独立行使监察权,使各权力机关更好地发挥效能、保护民权。孙中山的监察权理念(     
A.能够有效保障民权B.被国民政府成功实践
C.是中西合璧的产物D.与现代宪政理论相悖
2024-04-20更新 | 266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届东北三省三校高三下学期二模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1911年10月16日,湖北军政府颁布《中华民国鄂州约法》规定:“鄂州政府由都督任命的政务委员、议会、司法等部分构成;人民一律平等,有言论、集会、结社、通讯、信教、居住等自由,都督由人民公举,任期三年,连任以一次为限;议员由人民选举产生。”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标志着新的共和政体就此产生
B.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
C.依据《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基本原则制定
D.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精神基本一致
2024-04-19更新 | 101次组卷 | 3卷引用:天津市和平区2024届高三下学期一模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   革命与改良之于社会,如燕鹊之有双翼,舟车之有两轮。革命是“用暴力打碎陈旧的政治上层建筑,即打碎那种由于和新的生产关系发生矛盾而到一定的时候就要瓦解的上层建筑”,变旧质为新质;改良则是以渐进的斗争形式推动旧事物向新事物转化,它们既是相互依存的,又是矛盾对立的,二者交叉地出现,或缓或急地促进社会的新陈代谢。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根据材料并结合中国近代史的相关知识,任选一个角度,提炼陈旭麓关于“改革与革命”的观点,并谈谈你的认识。(要求:观点正确,史实准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2024-04-18更新 | 2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重庆市第八中学校高三下学期强化训练(一)历史试题
7 . 辛亥革命武昌首义胜利后的两个月内,湖南、广东等十五省纷纷宣布“独立”。民国成立后,各省自行铸造的铜圆、银圆大量进入市场流通。湖北、四川等多地发行了有“十八星”及“汉”字的钱币。下图为中华民国元年四川大汉军政府铸造的银币。它表明,辛亥革命前后(     

军政府造有“十八星”及“汉”四川银币
A.货币体系走向近代化B.革命排满一时成为风潮
C.地方政府自治权扩大D.军阀割据局面开始出现
2024·河北·模拟预测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8 . 辛亥革命期间,美国报刊驻华记者积极描述孙中山革命领导者形象、宣传其共和理念;而英国报刊驻华记者及在华英文报刊则从支持中国实行君主立宪制转为接受共和政府建立,持偏向支持袁世凯、不看好孙中山的态度。这些报道(       
A.真实还原了中国民主革命运动B.表明中国重视社会舆论宣传
C.基于维护列强在华利益的考虑D.揭露了清王朝覆灭的必然性
2024-04-16更新 | 76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年河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猜题卷(三)历史试题
9 . 1911年11月,英国《泰晤士报》发表社论称,袁世凯在南北阵营中均受到尊重,所以“希望袁能够找到一个办法,使对立各方团结起来,从而防止一场对中国致命、对世界和平构成威胁的灾难”。《泰晤士报》这一社论(     
A.对武昌起义持反对态度B.支持袁世凯复辟帝制
C.旨在促进南北和平谈判D.立足英国利益进行倡议
2024-04-12更新 | 58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雅安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4月月考文综试题-高中历史
10 . 武昌起义爆发后,上海的《民立报》就以头号字体刊出专电,后又特辟专栏,介绍起义进展情况。上海望平街上各家报馆及时跟进,迅速传播新闻,除正常出报外,随时加印“号外”。辛亥革命时期,望平街成为上海的新闻发布中心。这说明当时(       
A.晚清政府放宽了对新闻舆论的控制B.新闻报刊业广泛关注和支持革命
C.上海报刊业的发展推动了革命进程D.辛亥革命增强了大众传媒影响力
2024-04-12更新 | 47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武威第六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高考模拟(二)(4月)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