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8课 辛亥革命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同盟会的成立,兴中会和华兴会的携手起着决定性作用,其中孙中山领导的兴中会是主导。而这种主导作用的形成,很大程度上就是源于孙中山提出的“三民主义”的号召力。孙中山通过发行股票、贷款、义捐等多种渠道募集资金,截至武昌起义前孙中山共募集经费约140万港币。武昌起义胜利后,著名华侨陈嘉庚还以个人名义直接汇给孙中山五万元捐款。孙中山由此感慨:海外华侨“捐助军饷者,络绎不绝,共和前途,实嘉赖之”。

——摘编自龚铭、张道有《中山先生的一天》等

材料二   “周恩来同志领导南昌起义胜利的消息”,使“我们异常兴奋”,南昌起义打起了一面旗帜,树立了一个榜样,鼓舞全党都要这样来进行革命。为制定土地政纲,起义领导机关曾几次进行过讨论。尤其是彭湃在海陆丰的丰富的土地改革的经验,在南昌起义后更是得到了发扬光大,毛泽东在井冈山时期的土地革命也是受惠于南昌起义后的土地革命的指导思想的。据统计,除了已经遇难的叶挺和间接参与者叶剑英外,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授衔的十大元帅中,参加南昌起义的就有6人,在十位大将中有2人,在57位上将中有5人。

——摘编自樊安群《对南昌起义历史意义的重新评价》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孙中山对辛亥革命所作的贡献,用一句话概括孙中山在中国革命史上的历史地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述南昌起义爆发的历史背景,并分析其历史意义。
2021-05-05更新 | 260次组卷 | 3卷引用:2021年高考历史终极猜题卷(新高考版广东地区专用)
2 . 读图并根据相关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1)分析图示地区发展经济的有利条件。
(2)图示地区在中国近代革命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请列举近代发生在这一地区的中国社会不同阶级反抗外来侵略或封建主义的重大斗争。
(3)试用内因和外因相结合的哲学道理,分析我们在开展对外经济技术交流时,如何正确处理引进、消化和创新的关系。
2021-01-23更新 | 46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西城区(南片)普通中学2016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近代屈辱中产生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包括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三个不可分割的方面孙中山等人试图以西方资本主义政治模式的发展道路来实现国家富强梦、民族复兴梦但以失败告终。10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人通过艰辛探索找到了中国民主革命的胜利道路……之后又找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7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以世界大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速度快速发展迅速崛起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汤水清《世界历史与中梦》

材料二美国学者普遍认为《独立宣言》是美国梦的根基自由女神像是美国梦的象征,“人人生而平等,造物主给予他们若干不可剥夺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这句话引了世界各地的男男女女来到美国实现自由的梦想。在《独立宣言》之后制定的宪法等各种法律为美国梦提供了法治保障。法治确保每个人都有机会实观自己的梦想一个国家如果没有好的制度个人再好的梦也难以实观。

——摘自百度文库

材料三然而一百年后的今天人还没有得到自由一百年后的今天在种族隔离的镣铐和种族歧视的枷锁下黑人的生活备受压榨。一百年后的今天人们生活在物质充裕的海洋中的贫困的孤岛上。一百年后的今天黑人仍然萎缩在美国社会的角落里并且意识到自己是故土家国中的流亡者。今天我们在这里集会就是要把这种骇人听闻的情况公诸于众。

——马丁路·金《我有一个梦想》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以史实说明“孙中山等人试图以西方资本主义政治模式的发展道路来实现国家富强梦、民族复兴梦和中国共产党找到的中国民主革命胜利的道路,并据此分析出新中国建立前孙中山和中国共产党追求笑现民族复兴梦的手段途径。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为美国梦提供法治保障的美国宪法确立的原则。
(3)根据材料二、三和所学知识,用史实说明美国“法治确保每个人都有机会实现自己的梦想”的虚伪性。
2020-03-27更新 | 104次组卷 | 1卷引用:湖湘名校2019-2020学年高二线上自主联合检测历史试题
4 .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鸦片战争以后,各国列强纷纷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的不平等条约,疯狂掠夺中国的资源,破坏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在反抗帝国主义侵略的斗争中,各族人民面临着的共同命运和共同责任,进一步加强了他们在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联系,推动着中国民族整合的进程。
1912年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孙中山在《临时大总统就职宣言》中说:“国家之本,在于人民。合汉、满、蒙、回、藏诸地为一国,即合汉、满、蒙、回、藏诸族为一人,是曰民族之统一。”资产阶级制定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明确宣布,中华民国乃“合五族而成”。中国境内各民族,主要是汉、满、蒙、回、藏五族“共享国家的权力,共担国家之义务”,“各于政治上有发言之权”,共享“立于平等地位”,“国家之事, 由全国五族人共组织之”,用“政治改革” 来实现“五族一家”。
——摘编自熊坤新等《孙中山“五族共和”思想的时代进步性和历史局限性》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孙中山“五族共和”思想提出的背景并分析其影响。
2016-12-12更新 | 186次组卷 | 3卷引用:2015届河北邯郸市高三9月摸底考试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