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8课 辛亥革命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 道试题
1 . “此举若败,死者必多,定能感动同胞。……嗟呼,使吾同胞一旦尽奋而起,克复神州,重兴祖国,则吾辈虽死之日,犹生之年也,宁有憾哉?”这是1911年4月24日,一位留学日本的中国革命党人回国后写下的“绝笔书”中的话语。这位革命党人迅即毅然参加了
A.广州黄花岗起义B.四川保路运动C.武昌辛亥首义D.反袁“二次革命”
2021-10-07更新 | 216次组卷 | 2卷引用:2021-2022学年高一中外历史纲要上册课后培优练(统编版)-第六单元辛亥革命和中华民国建立(单元培优)
2021高三上·全国·专题练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2 . 晚清时期中国思想界出现了一场针锋相对的论战,部分观点如下图。此论战的双方是
A.地主阶级顽固派与洋务派B.顽固势力与资产阶级维新派
C.资产阶级维新派与革命派D.封建顽固势力与革命派
2021-08-27更新 | 12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2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小题多维练(新高考版)-课时11辛亥革命
3 . 章太炎:“代议政体者,封建之变相。其上置贵族院,非承封建者弗为也……不悟彼之去封建近,而我之去封建远。去封建远者,民皆平等;去封建近者,民有贵族黎庶之分。与效立宪而使民有贵族黎庶之分,不如王者一人秉权于上。”这一观点
A.反对实行代议制B.主张建立封建制C.主张建立代议制D.主张实行立宪制
2021-08-24更新 | 162次组卷 | 2卷引用:【必刷题】2021-2022学年高一历史同步练习(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8课辛亥革命
20-21高三下·全国·阶段练习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4 . 章士钊担任《苏报》主笔时,大胆革新,使宣传革命的文章和报道逐渐成为其主要内容。他在文章中直呼光绪皇帝之名,认为“载活小丑,未菽麦。”后被捕入狱,造成轰动一时的“《苏报》案”。下列与之相关史实表述正确的是
A.章士钊全力策划新政,要求“伸民权”、“设议院B.同时被捕入狱的有《革命军》的作者
C.章士钊是民主科学思想的重要代表D.章士钊的思想受到马克思主义的影响和推动
2021-07-22更新 | 127次组卷 | 1卷引用:【新东方】高中历史20210719-005【2021】【高三下】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章炳麟在《驳康有为论革命书》一书中指出:“公理之未明,即以革命明之;旧俗之俱在,即以革命去之。”邹容在《革命军》中写道:“革命者,天演之公例也。”这些“革命”的术语应该来源于
A.中国民族民主革命的思想B.西方资产阶级启蒙思想
C.西方资产阶级文艺复兴思想D.中国新文化运动的思想
2021-06-06更新 | 232次组卷 | 5卷引用:备战2022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帮-政治史-考点10辛亥革命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黄兴,湖南长沙人。1903年黄兴邀请陈天华、宋教仁、章士钊等人秘密集会,商定创立华兴会,众人公举黄兴为会长。随后华兴会联络各地革命会党,议定于次年秋在长沙举行起义。事泄,黄兴逃亡日本。1905年黄兴在日本结识孙中山,大力支持孙筹组革命政党同盟会,成为会中仅次于孙中山的领袖。随后黄兴将主要精力放在发展革命分子,组织武装起义上。1911423日,黄兴率领林觉民,方声洞等敢死队100余人攻打广州总督衙门,但寡不敌众,起义最终失败。后收敛遇难者,得遗体七十二具,合葬在黄花岗,世称“黄花岗七十二烈士”。黄兴是这次起义的总指挥,他勇敢无畏,身先士卒,在国内和旅居海外的华侨中赢得了崇高的威望。

武昌起义胜利后,黄兴任南京临时政府陆军总长。后袁世凯窃夺革命果实,黄兴与孙中山等革命党人先后发起了二次革命、护国战争,欲维护辛亥革命胜利果实,结果先后失败。191610月,黄兴病逝于上海,年仅42岁。


(1)根据材料,概括黄兴的革命贡献。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以黄兴为代表的革命党人维护民主共和斗争失败的原因。
2021·山东·一模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7 . 如图为1911年张聿光创作的漫画“加入一等”。作者旨在

(注:图左为洋人,图右为清朝官员,落入盆中的为铜钱)
A.引导民众认识思想革新的紧迫性B.表达对国人的深切同情
C.警示人们认清中外反动势力本质D.揭露帝国主义国家的贪欲
2021-04-19更新 | 314次组卷 | 4卷引用:备战2022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帮(新高考专用)-考点06太平天国运动和辛亥革命
8 . 1907年,日本早稻田大学中国留学生毕业纪念题名录中共有95人题词,其中62人附记国籍,写法如下:支那18人,清国12人,中国、中华7人,不附国号者25人,这反映出当时留日学生
A.内部分裂严重B.有较强民族自豪感
C.王朝意识受到冲击D.都不满清廷腐败无能
9 . 1903年6月,上海租界工部局查封进步刊物《苏报》,逮捕其主要撰稿人章太炎、邹容等人。之后,清政府多方活动,要求工部局将章、邹“引渡或处决”。同年12月24日,租界会审公廨组织额外公堂审判,判处章太炎、邹容永远监禁。“苏报案”从一个侧面反映出
A.反清革命团体的斗争暂时转入低潮B.中文反动势力开始联合镇压民主革命
C.保皇党人与革命党人的论战达到高潮D.清政府无力掌控其内政外交
10 . 在近代中国,梁启超虽然认可国民享有自由民主权利的合理性,但他又认为过分的内部竞争很可能会导致整体利益受损。对此陈天华也说∶"吾侪求总体之自由者也,非求个人之自由者也。"二者认识形的主要背景是
A.民族工业的发展B.民族危机的加深
C.启蒙思想的传入D.清廷统治的腐朽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