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8课 辛亥革命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3 道试题
1 . 学者萧功秦在《中国近代以来的六次政治选择》中认为,牛头上的马嘴,中国的情况就是在一个高度专制传统的农业社会上面,安放着一个高度西化的政治系统。材料认为中国宪政失败的主要原因是
A.小农经济为主,资本主义发展缓慢
B.半殖民半封建社会,国家尚未独立
C.专制主义历史悠久,顽固势力强大
D.国民缺乏宪政意识,封建思想浓厚
2021-05-07更新 | 567次组卷 | 5卷引用:黑龙江省七台河市第六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辛亥革命后的十多年间,各种“主义”在社会上广泛流传,各阶级、各阶层的代表人物纷纷登台亮相;各类报刊的头版头条充斥着各色各样的政纲、政论和宣言;过去被政府严禁的政党组织,这时竞相宣告成立。辛亥革命后出现的这些变化
A.体现出西学东渐的背景下中西文化的碰撞
B.有利于国民的民主精神和公民意识的形成
C.标志着中国人民的民族民主意识开始觉醒
D.推动了清末民初社会风俗习惯的根本变革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民国初年,孙中山将"五族共和"思想作为处理国内民族关系的准则,人们开始有意识地用"中华"一词来命名各种事物,如"中华革命党""中华实业团""中华书局"等。据此可知,辛亥革命之后
A.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B.各民族实现了一律平等
C.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增强D.承认各民族享有自决权
2021-05-05更新 | 202次组卷 | 11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九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4 . 中国历史上政治制度有两次大变局,其一是封建改而郡县,其二是专制改而共和。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秦代以降,皇权专制主义越来越走向强化,从汉到宋是皇权逐渐压倒相权的时代。北宋时候,皇权已经高度专制,明代以后则皇帝自兼丞相,合国家元首与政府首脑为一,于是皇权专制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秦代以后的两千年,中央集权程度也一步一步走向强化,行政区划本来是地方政府的施政区域,到了宋代以后,已转变为中央官员的施政分区,中央集权制此时也达到巅峰状态,因此元代以后,分裂局面已不再出现。

——摘编自周振鹤《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

材料二“百代皆行秦政事”,秦始皇所建立的君主专制、中央集权行政制度与当时世界上最完备的官僚制度紧密结合,三位一体,奠定了此后中国两千多年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体制的基本模式。辛亥革命一举推翻专制王朝,建立共和政体,这是中国几千年历史上前所未有的伟大创举。但革命果实很快落入以袁世凯为代表的北洋军阀手中。要完成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与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这两大历史任务,仍然任重道远。

——摘编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编写《简明中国历史读本》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秦代走出周制、确立秦制的主要制度措施,并分别指出元代“中央集权”和明代“皇权专制”强化的主要标志。
(2)据材料二,指出辛亥革命走出秦制的历史贡献,并从“民族国家”和“人民权利”两个层面归纳近代中国所面临的历史任务。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百代皆行秦政事”谈谈你的认识。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有学者指出:辛亥革命后,专制帝制的覆灭意味着对儒学三纲之首和传统等级制度的彻底否定,意味着芸芸众生那些整天忙于磕头的脑袋和应酬跪拜的双脚,有更多的时间用于思考和走路。材料意在说明,辛亥革命
A.有利于推动民众的思想解放B.全面改变了民众的社会习俗
C.实现了资产阶级的政治理想D.肃清了封建等级制度的影响
6 . “辛亥革命从根本上确立了中国‘民主共和’的政治方向,因此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主要体现在
A.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B.推翻封建制度
C.建立民国和颁布《临时约法》D.提出三民主义
7 . 现代化是晚清历史发展的一个趋向,最能体现这一趋向的是
A.鸦片战争—中法战争—甲午战争B.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
C.洋务运动—戊戌政变—清末新政D.太平天国—义和团—辛亥革命
8 . 学者金满楼在《辛亥残梦中》指出:“正是晚清王朝的内部危机及其政施不当,以及王权内部缺乏足够的强势掌控能力和危机处理能力等的存在,为辛亥革命在仓促间推翻清政府提供了必不可少的前提条件”。该作者强调
A.多重因素加速清王朝走向灭亡B.清末新政推动了中国社会进步
C.危机处置不当导致清政府灭亡D.辛亥革命推翻清朝具有偶然性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巩金瓯》,清朝国歌。1911104日颁行全国,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首国歌。(巩即巩固的意思,金瓯在古代比喻疆土之完固,亦用以指国土。)

巩金瓯,承天帱,民物欣凫藻,喜同袍,清时幸遭。真熙皞,帝国苍穹保,天高高,海滔滔。

---摘自刘锦藻《清朝继文献通考》第二册

材料二大清皇帝统治大清帝国,万世一系,永永尊戴。君上神圣尊严,不可侵犯。

凡法律虽经议院议决,而未奉诏命批准颁布者,不能见诸施行;国交之事,由君上亲裁;司法之权,操诸君。

——摘自《钦定宪法大纲》

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公布法律……

法官独立审判不受上级官厅之干涉。

——摘自《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材料三那时革命党人有着革命的决心,却提不出一个彻底的明确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他们中许多人并未认清帝国主义的真面目,甚至天真的认为,他们既然以西方为学习榜样,就一定能得到西方国家的援助。

——摘自金冲及《辛亥革命的历史地位》

在世界历史上,完成资产阶级革命的任务是要经过许多艰难曲折的……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由于自身力量的严重不足,故虽经历许多曲折,还是不能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方志钦《辛亥革命彻底革了封建帝制的命》

孙中山主要得到了海外的中国商人和洗衣工人的支持。在国内,只有少数学生和商人受他思想的影响,而广大民众仍无知、冷漠。

——摘自(美)费正清《评中国和日本近代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歌词内容与当时的社会现实是否相符合?并简要分析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钦定宪法大纲》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在内容上有何不同?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辛亥革命后中国没有实现政治民主化的原因?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从19世纪80年代开始,传统意义上的守旧者已经很难发出声音,到甲午后则基本上可以说失语了。清季出现的革命党人,虽仍以读书人为核心,但他们所言的“革命”,已经是与以前不同的革命了。材料中提到的“革命党人”
A.已经有较明确的反帝反封建目标B.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
C.使中国向西方学习方向发生转变D.推动中国政治机构向现代的转型
2021-03-05更新 | 535次组卷 | 15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九中学2021届高三四模文综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