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8课 辛亥革命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 道试题
22-23高一上·江苏南通·期末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漫画可以通过夸张、变形、象征等手法有效地描绘特定的生活或时事。右图漫画题为《疮痍满目》,选自 1911年 11 月 9 日出版的《盛京时报》(日本人创办于沈阳)。该漫画创作的背景是(     

A.清王朝的统治土崩瓦解B.北洋时期军阀割据混战
C.工农武装割据局面形成D.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2023-01-12更新 | 117次组卷 | 3卷引用:江苏省南通市如皋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 自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屡屡遭受列强的侵略,抗击外来侵略、实现救亡图存成为中国近代史的重要主题。

材料一:英国的大炮破坏了中国皇帝的权威,迫使天朝帝国与地上的世界接触。……接踵而至的必然是解体的过程,正如小心保存在密闭棺木里的木乃伊一接触新鲜空气便必然要解体一样。

——马克思《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

材料二:慈禧太后垂帘听政以来,偏听偏信,政治腐败、经济腐败加上吏治腐败,使国运发发可危。李鸿章奉命创建海军,建设国防力量,虽学习西方之经验,但只学其表皮,未触实质。而慈禧太后竟将海军之大量军费挪用,作为修建三海及颐和园之用款。……自光绪十五年至甲午中日战争六年间(1889年~1894年),竟然只舰未添。原来清政府的海军位居亚洲第一、世界前列,此时已被日本赶超……日本几乎所有主力舰船都已安装速射炮。

——罗援《甲午战争惨败的十大教训》

材料三:历史的脚步,告诉近代中国的爱国主义者,在抵抗外国侵略的这一基本要求下,必须有了解世界、学习西方的眼光和心思,把外国的好东西作为改造中国的借鉴。

——据陈旭麓《中国近代史十五讲》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鸦片战争给中国带来的最严重影响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国在甲午中日战争中战败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9世纪及20世纪初先进的中国人在“学习西方”基础上进行了哪些重大实践活动。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世纪“西学东渐”发展阶段

阶段

时期

“西学东渐”的情况

第一阶段180018391807年,英国派马礼逊来华传教。此时嘉庆皇帝厉行闭关政策,严禁传教活动,禁止外国人学习中文
第二阶段18401860一批爱国者从战争中惊醒,他们提倡“师夷长技”……但却是空谷足音,长久不为清政府所重视
第三阶段18601895夷人的长技被提升为西学……以培养外语、军事、科技人才为目标的新式学堂增多,西式学堂逐渐被人们所接受
第四阶段18951900人们对西学的认识,由“西艺”推进到了“西政”……到1898年,学会、学堂和报馆达300多个

材料二   臣窃惟欧洲诸国,百十年来,由印度而南洋,由南洋而中国,闯入边界腹地,凡前史所未载,亘古所末通,无不款关而求互市。我皇上如天之度,概与立约通商,以牢笼之,合地球东西南朔九万里之遥,胥聚于中国,此三千余年一大变局也。

——李鸿章(18231901),1872年《筹议海防折》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中国人对待西学态度变化的原因。
(2)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面对“三千余年一大变局”,近代前期社会各阶层做了哪些探索。
2023-12-23更新 | 58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盐城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阶段性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一般而言,在社会转型过程中,改良总是比革命付出的代价要小得多。因此改良为首要选择、避免公开的暴力对抗应为常情。然而,古今中外的历史表明,革命与改良的发生皆有其深刻的社会原因,当社会矛盾尖锐到改良不足以应对时,革命便不可避免地发生了。在近代中国,革命与改良,既有路径分歧的一面,又有互为促进和声援的另一面。改良与革命各有功用,共同推动者社会的变革和发展。在经历了19世纪的苦难与动乱之后,20世纪的中国进入到一个波澜迭起的革命时代。如果说革命是高昂的主旋律,改良则是和声,是副歌,两者的配合使历史前进的交响曲更加雄浑丰满。

——摘自王建朗《再议近代中国的革命与改良》


根据材料,围绕改良与革命的关系提炼一个观点,结合近代中国历史的相关知识加以阐释。(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成文)
2023-05-22更新 | 210次组卷 | 2卷引用:江苏省决胜新高考2023届高三5月大联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