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9课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5 道试题
1 . 如表为1913—1924年我国纱厂织布机设备的增长趋势表(1913年指数为100)。表中信息可以用于说明(     
年份华商日商英商
织机台数指数织机台数指数织机台数指数
19132016100886100800100
19183502173.71636184.71100137.5
19192650131.41486167.72353294.1
19226767335.729863372800350
19249481470.33929443.52863357.9
A.洋务运动成绩斐然B.民族工业有所发展
C.外国资本严重萎缩D.自然经济完全解体
7日内更新 | 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山西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适应性测试历史试题
2 . 20世纪20年代末,在厂长李升伯的强力推动下,大生厂先后聘请欧美及日本留学归来的专业人才主持厂务,使得沿革了30年的工头制逐步被取代。工厂不再通过工头来管理工人,工厂直接与工人签订劳动契约,直接掌握工人的雇佣和管理工人劳动,同时制定统一的劳动纪律、工资制度等。这一改革(     
A.适应了近代工厂发展的要求B.改善了民族企业发展的环境
C.推动民族工业迎来发展高峰D.化解了新旧经济体制的冲突
3 . 1913年,上海的圣约翰大学(教会大学)成立大学院,开始招收研究生,成为中国研究生教育的先行者。1918年北京大学创设了文、理、法三科研究所,开始招收研究生,清华大学也于1925年创办国学研究院招收研究生。近代中国研究生教育的兴起(       
A.适应了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需要B.促使北京大学成为新文化运动摇篮
C.标志着中国近代教育体系的建立D.体现了列强对中国文化领域的侵略
2024-04-25更新 | 9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长治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4 . 费正清教授曾把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称为“没有前途的经济奇迹”。这主要是因为(     
A.工业结构存在不合理B.地区分布存在不平衡
C.社会环境未根本改变D.军阀割据混战的影响
2024-03-14更新 | 60次组卷 | 103卷引用:山西省应县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1922年《申报》刊文指出,家中男女“皆需有经济之独立能力”,且一不靠遗产制度生活,二不只靠男子生活。家庭成员共同承担生活所需,更有两大好处:“一则可以减轻男子之劳力,一则可以使男女两方面之位置平等。”这从侧面说明(     
A.男女平等逐渐实现B.马克思主义得到传播
C.大众传媒迎合女性受众D.女性主体意识觉醒
6 . 历法与节日,体现的是社会或文化中的“时间制度”和“时间观念”。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民国初期的历法和法定节日改革

民国政府是以现代民族国家的姿态出现于世人面前的,国家从历法和节令、日常和节日两方面实现与世界同步。

中国自古以来以农立国,阴历与人民的日常生产、生活息息相关。中华民国建立后,为实现自己的现代性诉求,与世界接轨,废历改元,以西历为主,兼用传统的阴历。阴历在老百姓的实际生活里一直没有被真正废除过。

北洋政府时期第一次出现由政府确立的纪念日,很多纪念日都对国家意识形态因素进行了强调,如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纪念日、国庆纪念日、国耻日等等,强调的是“国家”“独立”“现代化”,南北统一纪念日等,强调的是“统一”,黄花岗各志士殉国纪念日、国会开幕纪念日、恢复共和纪念日、云南倡议拥护共和纪念日强调的是“革命”“民主”“共和”,大元帅逝世纪念日、孙中山诞辰纪念日强调的是“革命”“领袖”等等。法定节日中还出现带有国际色彩的节日,如植树节、国际劳动节、国际妇女节等。政府法定节日与传统节日的数量相比,仍属少数。官方纪念日一般只流行于政府机关、学校,商家有时也加入庆祝活动中,但广大民间仍是继续过自己的“废历”年节。

——摘编自艾萍《继承与异动——北洋军阀时期的风俗变革

提取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以民国初年“重塑时间制度:走向现代国家的探索”为题写一篇历史短文。(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层次分明,逻辑严密,表述成文。)
7 . 下表所示为1899~ 1913年洋纱、国产纱进入通商口岸的统计情况。据此可推知,这一时期的中国(       

时间

洋纱

国产纱

总计(担)

占比(%)

占比(%)

1899~1903年

929750

83.80

179679

16.20

1109429

1909~1913年

1079848

76.11

338924

23.89

1418772

A.对外贸易优势凸显B.棉纱质量优于外国
C.民族工业得到发展D.自然经济占据主导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表;20世纪初海派京剧部分新剧目清单

时段

剧名

时间

题材及布景等特征

时段一

瓜种兰因

1905.8

讲述了波兰在与土耳其的战争中兵败乞合的故事,传播革命思想,揭示了“不爱国之恶果”。

新茶花

1909.6

主人公新茶花与留学生少美相爱,但为了国家利益选择暂时牺牲爱情,而与敌人周旋,最后智盗敌帅的地图送交少美,使之打败了敌军。

时段二

黑奴吁天录

1912.4

讲述黑奴者而治一家不堪奴隶主的压迫,勇于反抗并逃脱奴隶主的统治的故事。该剧主人公哲而治的反抗精神体现追求人人平等的时代意识。

时段三

王莽篡汉

1915年秋

宣传时取名《篡位大汉奸》借古喻今,并以民众起义诛杀王莽来隐喻人民必胜。

学拳打金刚

1919.8

如实反映了在北京发生的群众运动。还使用了机关布景戏中所用的声电光。

华伦夫人之职业

1920.1

讲述的是新女性薇薇决定离开家庭,自己赚钱养活自己的故事。刷中表达了女性在现代社会中的独立价值。

——据钱久元《海派京剧初探》整理


从材料三个时段中选取两个时段,提取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2023-06-19更新 | 39次组卷 | 2卷引用:山西省太原市师苑中学、太原师范学院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分班测评历史试题
9 . 1922 年上海的公共汽车公司在报纸上打出这样的营业广告:“要求事业速成,必须交通便利,要求事业速成,必须时间经济,请看欧美列强由人力车而马车,由马车而脚踏车而汽车、电车,愈来愈省时间,有利于农工商学各界。”由此可见,新式公共交通的兴起(     
A.反映了中国的旧式交通工具即将退出历史舞台B.大大加快了救亡图存的步伐
C.推动了报纸、广告等大众传媒的快速发展D.适应了城市生活节奏日益加快的要求
2023-04-29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运城市康杰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10 . 1909年,北京邮政局首先使用自行车:1912年,北京至上海开通火车邮路:1917年,上海邮政开始用汽车取代马拉邮件:1919年,上海和汉口邮政开始自备邮艇运送邮件。中国近代邮政事业的发展说明(     
A.邮政事业是民族经济发展的产物B.近代邮政业务仅限于中心城市
C.交通工具进步促进邮政事业发展D.邮局邮路开始脱离列强的控制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