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9课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9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清末民初,以月亮新知批评月食救护逐渐成为大众科普议题的焦点。在京师同文馆所教授的天文学知识中已包含对月食等天文现象的解释与推算。这些知识在当时的各大报刊也屡见不鲜。在晚清报刊中,曾出现较多批评清廷月食救护礼制的言论,但这些言论并未能动摇清廷月食救护的活动。进入民国后,月食救护才不再被作为国家制度予以强制执行,但民间社会依然盛行着传统的救护月食活动。知识分子见百姓还循例救月,往往怒其不争,尤以新文化运动前后最为激烈。20世纪20至40年代,商务印书馆、中华书局出版过不少介绍月亮新知的专著,从通俗教育的角度进行科普。到40年代时,民间救月现象已难见记载。

——摘编自黄兴涛《月亮的人文史:近代中国的月亮认知、书写和话语》

(1)根据材料,概括近代国人获取月亮新知的主要途径。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影响近代国人的月亮认知的主要因素。
7日内更新 | 5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江苏省南通市高三下学期模拟预测历史试题
2 . 据《1921年浙江社会经济调查》记载,在浙江与上海的内河运输中,“小轮船除运载旅客外,还拖带货船,但运输的货物以上海过来的为多,从湖州到上海的极少,有时往往空船返航”。对该记载解读正确的是(     
A.技术进步推动农业生产繁荣B.内河航运加强东西部的联系
C.城乡交流促进民族工业产生D.新式交通便利工业品的销售
3 . 如图是发表于1919年的漫画《中国女子之今昔观》。对漫画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A.妇女解放已经成为社会新风尚B.近代中国对女性束缚已经解除
C.废止缠足是五四爱国运动的新目标D.国民政府力推社会生活的除旧布新
2023-10-13更新 | 92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区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4 . 1912年,中国报社数从100家增加到500余家,但到了第二年,中国出现了“报灾”,报社数量一下子锐减了300多家,报刊减少了三分之二,北京报刊只剩20家,上海5家,汉口2家。这一状况折射出(     
A.民族资本主义的迅速萧条B.国内政治局势的急剧变化
C.信息传播方式的迭代更新D.思想解放运动的不断深入
2023-09-11更新 | 566次组卷 | 16卷引用:江苏省南通市如东县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下图展示了近代中国工业资本家的主要来源。对图中数据变化解读正确的是(     
   
A.封建经济开始瓦解B.官僚资本凭借国家权力迅速膨胀
C.民族工业资本雄厚D.民族工业发展吸引商业资本投入
2023-05-30更新 | 258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南通市2023届高三四模历史试题
6 . 德治法治并重是中华传统法治文明的重要内容,中国传统法律在民事方面赋予基层社会极大的自治空间。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乡约起源于宋代,在明代得到广泛推广。明代名臣大儒王阳明、吕坤等人都对乡约的制度或实践有很大的贡献。王阳明以封疆大吏的身份在辖区内直接推行《南赣乡约》,以明太祖的《太祖六谕》为蓝本,使乡约逐渐成为封建国家意识形态社会化的有效途径。到清代,顺治皇帝首倡乡约,将《六谕卧碑文》加入乡约宣讲中。雍正皇帝更是亲自制定了《圣谕广训》,作为乡约宣讲的正式文本,通过乡约巩固国家在基层社会的权威,强化在基层社会的控制。

——摘编自赵岩等《(南赣乡约)与传统中国基层治理体系的重建》

材料二 清末民初,宗族组织原则发生了某些变化。1905年,上海王、朱两氏将祠堂族长制改为族会制,从事家族立宪1918年该族增订族会章程,1924年修改,并经会员大会讨论通过。曹氏宗族的管理体制也开始近代化,规定族众有参与宗族事务的重大权力。此外,浙江绍兴阮氏宗族在1923年之前设立该族议事、执行二部,实行任期制,由选举产生。

——摘编自常建华《中国文化通志·宗祖志》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朝到清朝乡约宣讲内容的变化及其作为国家基层治理手段的发展趋势。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末民初宗族管理的特点及其形成的原因。
2023-04-08更新 | 402次组卷 | 6卷引用:江苏省南通市海安高级中学2023届高三下学期第五次段考历史试题
7 . 下图《体操器具》刊登于1913年《儿童教育画》,用体操器械哑铃9只和球杆14支搭成五色旗和九星旗。该图隐喻的主题应是(     
A.武昌起义得到民众积极响应B.袁世凯走上复辟帝制的道路
C.强身健体才能取得革命胜利D.军阀割据造成政治分崩离析
2023-03-31更新 | 444次组卷 | 5卷引用:江苏省南通市2023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8 . 下表为1912年间私人开办的部分女子学校,对该表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学校地点特色
中央女校北京设有六个年级,分为工艺组、纺织组等。
神州女学上海设国文、图画等专修科,毕业生大多致力于政教的发展。
女子法政学堂上海以培养妇女参政人才、储他日议院之选为宗旨。
A.女性获得平等参政权利B.女性平等意识得到增强
C.政府主导近代教育变革D.近代中国实现社会转型
2023-01-28更新 | 172次组卷 | 3卷引用:江苏省南通市海安市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9 . 1907年清政府拟与英国借款修建苏杭甬铁路,激起江浙人民的愤怒,民众要求拒借洋款。图1描绘的是代表“民气”之人向远处的“拒款”射箭。这幅漫画反映了(     
A.保路运动波及东南地区B.江浙民众反帝爱国呼声
C.国人抵制先进交通工具D.革命党人领导反帝斗争
2023-01-13更新 | 326次组卷 | 6卷引用:江苏省南通市海安高级中学2023届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10 . 董竹君,祖籍江苏海门东灶港,近代知名女企业家,曾为当时中共地下组织做了许多工作,建国后把一手创办的上海锦江大饭店无偿献给国家。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日期

生平

1900年

出生于上海洋泾浜畔的一个贫民窟里,父亲以拉黄包车为生。

1906年

入私整读书。

1912年

为了生计,父母不得已要将女儿送去卖唱。董竹君想着读过的《二十四孝图》《孝经》,觉得自己应该做一个孝顺的孩子分担家庭重担。

1914年

与时任四川副都督夏之时相遇,并随其赴日留学,后从东京御茶之水女子高师毕业(日本近代第一所针对女性开设的官立高等教育机构)

1921年

夏之时就任四川都督后,她也从日本回国助夫革命。

1929年

因军阀派系斗争,夏之时脾气变化且染上吸食鸦片等陋习。董竹君选择净身出户,带着备受轻视虐待的四个女儿离开四川来到上海,创办群益纱管厂,成为上海当时唯一的女老板。

1935年

锦江川菜馆正式挂牌营业。

——摘编自董竹君《一个世纪的传奇》

材料二   在上海,董先生给女儿们讲些人生和爱国的道理,找些进步文艺读物给她们看,让她们学做家务、热爱劳动,培养她们善良热诚、助人为乐、先人后己、大公无私的高尚品德,还让她们多接近大自然,养成胸怀开朗和爱美的兴趣习性。教育她们:为人做事要有责任感,要光明正直。中央电视台记者采访董先生时,问她教育孩子的成功“秘诀”。她说,第一,思想要正,要跟上历史潮流;第二,要刻苦学习,练就本事,以免将来有事“做不来”。

——摘编自闻悦《董竹君的育儿经》(2009年)


(1)据材料一指出董竹君的成长受到哪些教育的影响,并说明其所起的浸润作用。
(2)据材料,概括20世纪初女性所具有的现代思想意识,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形成的时代背景。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