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9课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下表是摘取的河南地区1840——1911年三个阶段经济发展及社会现状描述。

1840—1894豫地农业未有甚大的突破发展,总体显现困顿的状态,只在局部方面有些许进步,如越加成熟的精耕细作、某些产物单产的大幅提高等。
1895—1901外国投资的煤矿和商行增多;外国教会建立的天主堂、耶稣堂在大多数县
市都可以看到;一些农民放弃世代沿袭的耕织结合的农业,越来越多的种
植棉花、烟叶、油料等经济作物,兼搞手工业,或专门从事手工业。
1901—19111904年卢汉铁路(北京到汉口)南段通车,驻马店火车站周围商贾云集,竞相建房开店,迅速形成新市区,成为郑州、武汉间的重要商埠。铁路全线贯通后郑州作为商品集散地的趋势渐趋明朗,1905 年河南巡抚陈夔龙上奏申请开放郑州为商埠,被获批准。不久以后,驻马店、洛阳等地也逐渐开埠。随着河南商会的发展,各商会的成立不仅反映了豫南绅商势力的崛起,而且有助于进一步推动商情沟通和商业稳定顺利发展。
综合以上材料,自选角度拟定论题,并运用中国近代史相关知识进行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2 . 据地方志记载:民国初期,湖南麻阳丧葬仪式“力矫繁华,工农商学,率皆简朴,故市乏奢侈之物,家少华丽之品”。这一现象(     
A.冲击了传统伦理的孝道主题B.折射出新旧文化的柔性冲突
C.根源于经济落后的社会现实D.反映出社会转型的良性发展
2024-04-12更新 | 116次组卷 | 4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外国语学校2024届高考模拟试题(五)历史试题
3 . 从清末到民国初期,新式高校勃兴,留学归国人员在缺乏必要考核的情况下迅速跻身教授,而本土学者却备受压迫。此时中国学术界,充斥着一批二三十岁的教授,形成了“少壮派教授”大量存在于近代中国的独有现象。据此可知,这一现象(     
A.推动了文化事业的飞速发展B.不利于中国思想解放和社会转型
C.提高了国民的整体文化水平D.冲击中国传统教育和学术独立性
4 . 下表可以反映出民国时期的上海(     
表:上海外白渡桥通行交通工具变化情况(单位:人/天)
年份步行人力车马车轿子脚踏车汽车公共汽车有轨电车
188911770689454490000
192650823146000034593764172922
A.城市化的机遇与挑战并存B.城市治理水平得到提升
C.民众出行以新式交通为主D.封建习俗退出历史舞台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