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9课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新文化运动的蓬勃发展,引起了保守势力的极端仇视与恐惧。反动军阀污蔑新文化运动是“异端邪说”、“洪水猛兽”。守旧派文人标榜要“极力卫道 ”,攻击新文化运动。指责新文化运动“覆孔孟,铲伦常”,尽废古书,行土语为文字”,是“叛亲蔑伦“,“人头畜鸣”。

材料二     20世纪第二个十年,《新青年》杂志有过一场汉字存废的讨论,有学者认为:汉字难识难写,不便推广;“新理新事新物之名词,一无所有”;“欲使中国民族成为二十世纪文明之民族;必以废孔学,灭道教为根本之解决,而废记载孔门学说及道教妖言之汉文,尤为根本解决之根本解决。”


(1)据材料一和结合所学知识 ,说明反动势力和守旧文人为何如此仇视新文化运动?
(2)据材料二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废汉字”主张提出的时代背景,并评析材料二中关于文学革命的观点。
(3)据材料和结合所学知识,你如何看待传统文化?
2022-12-26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铁路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新文化运动”的主将陈独秀认为,该运动之所以爆发,实乃中西文化相交引发的多次冲突并促成国民的逐步觉悟之产物。自西方文明输入后,“凡经一次冲突”,中国“国民即受一次觉悟”。这种冲突与觉悟总共历经七个时期,概而言之,最初觉悟者为学术,其次为政治,现在迫切需要的是“伦理的觉悟”。这是因为,东西伦理观念的根本差异,正是“东西文明之一大分水岭也”,中国要“建立西洋式之新社会”,最终有赖于伦理观念的根本性变革。由此可见,“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并不是空穴来风,而是中国人在应对内忧外患的长期过程中,逐步感受与认知的结果。它高喊“打倒孔家店”,在“力排陈腐朽败者以去”的“新旧思潮之大激战”中,将以“孔教”为标识的传统文化推到“理性的法庭”上,使之遭到“最无情的批判”。

———摘编自颜德如《社会大变局与大趋向之中的“新文化运动”》

材料二   1919年年底,《新青年》为重印前五卷刊登广告,其中有这么一句:“这《新青年》,仿佛可以算得‘中国近五年的思想变迁史’了。不独社员的思想变迁在这里面表现,就是外边人的思想变迁也有一大部在这里面表现。”的确,思想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真正形成爆发式效应的则是五四运动的推动,五四运动是使得思想意义上的革新转化为现实的运动。

———摘编自陈殿林、郝新宇《新文化运动的历史作用再评价》


(1)根据材料一,指出新文化运动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态度,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析新文化运动。
3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秋》卓越地贯通了伦理学和形而上学的内容。孟子早已说过,他相信孔子在编订这部编年史时把支配万物的上天的准则运用于人类历史的进程。由于董仲舒,孔子博得了处于历史中心的圣人——素王——的位置,他(董仲舒)从这些不变的准则出发,以微而婉的方式简洁地表达了对人们的行为的褒贬。伦理学和形而上学的结合关乎对他们的品质的评判,这一点很可能给当时的统治者留下了强烈的印象。

——费正清《剑桥中国秦汉史》

材料二   当近代知识分子第一次从全球的范围内审视中国时,他们看到的是一个被理学统治的中国。近人所理解的儒学,在很大程度上只是理学,要求被理学统治了一千年的中国的知识分子不以理学的眼光看待儒学,几乎是不可能的。五四新文化运动打倒“孔家店”,这店里的东西恐怕很难有哪一件是真正属于孔子的,“孔家店”实际上是没落的封建意识形态的代表,“孔家店”实际上是理学店。

——摘编自李振纲主编《中国儒教史话》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董仲舒思想的特点及其成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代和新文化运动时期儒学地位变化的相同之处,并对此进行简要评述。

4 . 面对日益严重的民族危机,近代中国社会各阶层提出了各自的教国方案。
材料
方案一:孙中山的共和救国论
“余以人群自治为政治之极则,故于政治之精神,执共和主义.夫共和主义岂平手而可得,余以此一事而直有革命之责任者也。”
——l897年孙中山与日本友人宫崎寅藏的谈话
方案二:张謇的实业救国论
“救国为目前之急,……譬之树然,教育犹花,海陆军犹果也,而根本则在实业。若骛其花与果之灿烂甘美而忘其本,不知花与果将何附而何自生。”
——张謇《对于救国储金之感言》
方案三:陈独秀的民主科学救国论
“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若为拥护这两位先生,一切政府的压迫,社会的攻击笑骂,就是断头流血,都不推辞。”
——陈独秀《本志罪案之答辩书》
评材料中关于近代中国救国论的观点(要求:选择材料中的任意一种观点加以评述;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