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9课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五四新文化时期,学者杜亚泉主编的《东方杂志》、梁启超主办的《国民公报》等在传播西方启蒙知识上比《新青年》更全面且更注重学理(自然科学原理),但对青年的影响却远不如宣传简明“主义”的《新青年》。这表明当时中国
A.改良主张缺乏社会基础B.马克思主义的开始传播
C.民主革命任务逐步改变D.重塑国民性的时代要求
2 . 下图是1820-1920年“科学”与“格致”词汇的使用频次对比,可以反映一定时期的历史状况。该图反映了
A.西学传播遭遇阻碍B.理学思想仍占主流
C.洋务运动方兴未艾D.民族危机不断加深
3 . 1916年,陈独秀在《吾人最后之觉悟》一文中说:“三年以来,吾人于共和政体之下。然自今以往,共和国体,果能巩固无虞乎!立宪政治,果能施行无阻乎?以予观之,此年政治根本解决问题,犹待吾人最后之觉悟。”陈独秀这一论述旨在强调
A.重新施行洋务新政的可能性B.改变立宪共和政体的迫切性
C.推进思想文化革新的必要性D.建立无产阶级政党的重要性
2021-11-09更新 | 486次组卷 | 15卷引用:浙江省绍兴市2022届高三11月诊断考试历史试题(选考)
4 . 1915年,当胡适还是康奈尔大学的学生时,便和赵元任(当时的哈佛大学学生,后来中国著名的语言学家)大胆地发动一场运动,介绍白话文写作方式。他们这样做
A.使新文化运动更加深入民众B.动摇了传统思想文化的根基
C.有利于新文化运动快速发展D.推动了文学革命的深入发展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2015年是新文化运动兴起100周年,社会各层对新文化运动进行反思。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当革命派效法孟德斯鸠、卢梭、华盛顿的理想被军阀统治的丑恶现实撕成碎片之后,向西方寻求真理的人们开始由器物和制度层面锲入到文化心理层面,……在孙中山埋头于“心理建设”的同时鲁迅提出了“国民性”的思想;继陈独秀《东西民族根本思想之差异》后,李大钊又再论《东西文明根本之异点》。……最终成为近代百年第二次民族反思。

——陈旭麓《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   忠、孝、贞节三样,却是中国固有的旧道德,中国的礼教,纲常、风俗、政治、法律,都是从这三样道德演绎出来的;中国人的虚伪、利己,缺乏公共心、平等观,就是这三样旧道德助长成功的。

——陈独秀《调和论与旧道德》

材料三   (鲁迅)自1906年他决定放弃医学转而从事文学之时起,就一直不倦地通过文学以探求群众的“精神”内容和深入揭示中国的“国民性”,这种努力左右着他对群众的看法。

——《剑桥中华民国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中国近代第二次民族反思的重点,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次反思出现的直接原因。
(2)据材料二,概括陈独秀对国民劣根性的认识(不得摘抄原文),并指出国民劣根性的思想根源。
(3)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指出知识分子改造国民性的措施。
(4)综合上述材料,说明第二次民族反思对民众产生的影响。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自谭嗣同在《仁学》中首揭“个人自主之权”以来,“个人自主”成为中国知识人的中心价值之一。1916年初,陈独秀在《青年杂志》上也特别提倡“尊重个人独立自主的人格”,但此后这种价值观逐渐让位于国家主义。这主要是因为
A.西方民主影响力降低B.近代思想广泛传播
C.民族危机的不断加深D.无产阶级力量壮大
7 . 中华文明的伟大复兴有其深刻的历史基因和政治文化传统。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魏晋时期)佛道的流行对中国传统的儒家学说构成了威胁,儒家奋起反击……,韩愈的思想比较粗糙,还不足以与佛老相抗衡。到了宋代,理学的兴起,儒家思想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理学家提出“理”作为宇宙万物的本源,它以儒家的礼法、伦理思想为核心,吸收佛道思想中的精粹,形成了析理精微、论证明确的哲学体系,这是两汉的粗糙儒学所无法比拟的。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   1915年,陈独秀、李大钊等人掀起了以改造国民性为主要目的的新文化运动。他们认为,国民性的改造归根到底是革除旧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观念,建立新的与共和制度相适应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观念,其根本之点就在于重视“人的价值”、树立“独立人格”。为此,他们喊出三个响亮的口号:个性主义、科学、民主。新文化运动中,他们喊出了“打倒孔家店”的口号,批判“吃人礼教”,提出要“以科学和人权并重”。中国文化到五四新文化运动大体实现了从传统向近代的转变。

——摘编自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材料三   20世纪以后,自由主义、社会主义等西方思潮先后传入中国,也渐渐与中国传统文化交融在一起。20世纪上半叶,中共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终完成中国的现代建国。

——寒竹《中国道路的历史基因》


(1)根据材料一,指出儒学走向“精微”的表现。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文化运动时期传统文化向近代转变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20世纪上半叶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成果及意义。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