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9课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56 道试题
1 . 孔子是中华文化的象征,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对重塑社会道德、重整中华文化,对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都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国家博物馆在北门广场前竖立“孔子”塑像引起了网友热议,在人民网推出的“天安门广场附近竖立孔子像,您怎么看”的调查中,20多万网友参加了调查,近七成网友认为“门前立雕像不严肃,儒学并非所有人推崇”。还有人认为孔子的学说只不过是一家之言,代表不了中华文明……我们不可以随意否定一个历史人物,也不可以随意拔高一个历史人物。
材料二 德国莱布尼茨认为:中国道德是治国的根本,也是西方落后于中国的原因。法国伏尔泰认为:儒学是最好最合人类理性的哲学。中国的政治制度很早就得到了西方人的认可,《中华大帝国风物史》《中国通史》等早期介绍中国的书都对中国的政治制度进行过详细描述,1583年出版的《伟大的中国》一书,专章介绍了中国科举制的考试方法和内容,引起欧洲人对中国政治制度的注意,并得到欧洲皇帝们的高度肯定。魁奈吸取老子的“无为”思想,第一个把“无为”译成“自由放任”,并创立了依赖自然法则的重农经济学。亚当·斯密则直接继承了重农学派“自由放任”的经济思想,提出了“自由主义”的经济政策。
材料三 新文化运动的思想宣传者认为:由于孔子尊君权,易演成独夫专制之弊,与现代民主政治的原则不相合;孔子讲学不许问难,易演成思想专制之弊,与现代思想自由、言论自由的原则相冲突。中国的儒学不革命,儒学不转轮,中国遂无新思想、新学说,何以造新国民?悠悠万事,唯此为大。所以,中国的进步与发展完全取决于能否将儒家学说彻底打倒,需要思想文化方面的一次彻底革命。
(1) 材料一中反对竖立孔子塑像的理由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举例说明材料中的观点。
(2) 根据材料二,西方近代启蒙思想家对中国传统文明的介绍与宣传着眼于哪几个方面?在此基础上,他们提出了哪些适应近代资本主义发展的思想?
(3) 根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说明新文化运动的思想宣传者与近代西方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截然相反的原因。
(4) 同为宣传资产阶级的自由、平等、民主、科学思想,以儒家思想为代表的传统文化在东西方的待遇可谓冰火两重天。根据以上材料说明对待传统文化应该持何种态度?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2 . 【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在“五四”文学革命的前驱者中,钱玄同可说是一员骁将,一位急先锋。他虽然并不是发难者,但却最早给发难者以强有力的支持。1917年初,当胡适在《新青年》2卷5号发表《文学改良刍议》之后,钱玄同立即在该刊2卷6号发表《通信》作为声援。此后,钱玄同又发表了《论应用文之亟宜改良》等重要文章,提出了文章应加标点符号,数目字可改用阿拉伯号码,凡纪年尽量改用世界通行的公元纪元,书写方式“改右行直下为左行横移”等主张,都是有关文化教育方面重大改革的首倡。

在中国近现代的国语运动中,钱玄同有过不少建树:审定国音常用字汇(历时十年,合计一万二千二百二十字);创编白话的国语教科书;起草《第一批简体字表》(计:二千三百余字);提倡世界语等。可以说,建国以后文字改革的三大任务——简化汉字、推广普通话、制定和推行《汉语拼音方案》,钱玄同早在半个世纪以前就做过很多坚实的奠基工作,他称得起是文字改革工作的前驱。

——摘编自陈漱渝《“五四”前驱国学健将》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钱玄同倡导文学革命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钱玄同推动文字改革的历史意义。

3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 德国哲学家雅斯贝斯认为,公元前8世纪至前3世纪在中国、希腊都曾有过思想文化的飞跃,是人类精神的大觉醒时期,形成了各具特点的文化传统,他称之为“轴心时代”。其时的思想家们流传下了许多著名的观点或名言:
国别
人物
观点或名言
希腊
普罗泰格拉
人是万物的尺度
苏格拉底
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
知识即美德
认识你自己
中国
孔子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为政以德”“克己复礼”
未能事人,焉能事鬼;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

材料二 戊戌年春,康有为出版《孔子改制考》并再版《新学伪经考》(1891年初版)。在这两本书中,康有为把孔学推到国教的位置上,冀图创立自己的中国式的思想体系,并自称创立新孔教的马丁·路德。
材料三   “冲决过去历史之网罗,破坏陈腐学说的囹圄……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                                      ——陈独秀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孔子与古希腊思想家探究对象的相似之处和各自的根本目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马丁·路德的核心思想主张。材料二中康有为为何自称为“创立新孔教的马丁·路德”?
(3)依据材料三概括陈独秀所倡导的西方思想是什么?谈谈你对陈独秀“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这一观点的看法。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这段长久的历史有一点特别引起我注意,就是中国的一切几乎全是可能的、自然的。我佩服他们什么事都没有一点神奇的意味。……为什么别的民族(具体指的是希腊、罗马等民族)都要给自己造出一些荒诞不经的来源呢?到处只有神道的显形、诏谕、奇迹、巫术、变形、穿凿附会的梦境……(对于)骗子的寓言,我只有痛恨。
—伏尔泰《天真汉》
材料二: 孔子生长封建时代,所提倡之道德,封建时代之道德也;所垂示之礼教,即生活状态,封建时代之礼教,封建时代之生活状态也;所主张之政治,封建时代之政治也。封建时代之道德、礼教、生活、政治,所心营目注,其范围不越少数君主贵族之权利与名誉,于多数国民之幸福无与焉。
—陈独秀《孔子与现代生活》
材料三: 中国的立法者是比较明智的,他们不是从人类将来可能享受的和平状态去考虑人类,而是从适宜于履行生活义务的行动去考虑人类……要每个公民在某个方面都依赖其他公民……维持人民内部和平和良好秩序,以及消灭由暴戾性情所产生的一切邪恶的极其适当的方法……(但是)中国的法律决定任何人只要对皇帝不敬就该被处以死刑。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伏尔泰的思想主张。根据材料一、二,分析伏尔泰和陈独秀批判传统文化的不同着眼点。其中隐含的两者的政治诉求又有何相通之处?
(2)根据材料三,指出孟德斯鸠对中国赞赏和否定的理由。综合上述材料,我们应该如何对待传统文化?
5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至秦汉以后,中国学术大致归宗于儒家,此非各家尽被排斥之谓,实是后起儒家能荟萃先秦各家之重要精义,将之尽行吸收,融会为一。
——钱穆《中国历史研究法》
(1)秦汉时期,何人使“中国学术大致归宗于儒家”?他对儒学发展做出怎样的贡献?
材料二 “孔教”本失灵之偶像,过去之化石……妄欲建设西洋式之新国家,组织西洋式之新社会,以求适今世之生存,则根本问题,不可不首先输入西洋式社会国家之基础,所谓平等人权之新信仰,对于与此新社会新国家新信仰不可相容之孔教,不可不有彻底之觉悟,猛勇之决心,否则不塞不流,不止不行!
——陈独秀《宪法与孔教》(1916年)
(2)据材料二,概括陈独秀对“孔教”的基本态度及其目的。
材料三 尊孔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反孔的时代也已经过去了,现在应科学地研究孔子、评价孔子。
——张岱年·老专家谈儒藏
(3)依据材料三的观点,你是如何看待近代中国历史上的“尊孔”与“反孔”现象?
2016-11-18更新 | 1099次组卷 | 1卷引用:2012届福建省福州市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检查历史试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约翰弥尔“实利主义”唱道于英,孔特之“实验哲学,唱道于法,欧洲社会之制度,人心之思想,为之一变。最近德意志科学大兴,物质文明,造乎其极;制度人心,为之再变。举凡政治之所营,教育之所期,文学技术之所风尚,万马奔驰,无不齐集于厚生利用之一途。一切虚文空想之无裨于现实生活者,吐弃殆尽。失利用厚生,崇实际而薄虚玄,本吾国初民之俗;而今日之社会制度,人心思想,悉自周、汉两代而来,——周礼崇尚虚文,汉则罢黜百家而尊儒重道。——名教之所昭垂,人心之所祈向,无一不与社会现实生活背道而驰。倘不改弦而更张之,则国力莫由昭苏,社会永无宁日。
——节选自陈独秀《敬告青年》
材料二          1922年罗素出版了《中国问题》一书,阐述了他对中国文化的看法。他一反当时西方人把中国视为“东亚病夫”的藐视立场,对中国文化大加赞赏,他说:“要判断一个社会的优劣,我们必须不仅仅考虑这个社会内部有多少善与恶,也要看它在促使别的社会产生善与恶方面起何作用,还要看这个社会享有的善较之于他处的恶而言有多少。如此说来,中国要胜于我们英国。”……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致命弱点是缺乏科学。中国的艺术、文学、风俗习惯绝不亚于欧洲人。”
——《罗素眼中的中国人和中国文化》
(1)根据材料一,概述陈独秀对中西文化的认识,分析其产生的背景。
(2)依据材料二,回答罗素对中国文化大加赞赏的原因。他对中国文化弱点的认识你是否同意,说出你的理由。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