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9课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0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有学者指出:在新文化运动各种思想尖锐冲突的当时,胡适、鲁迅、周作人等人就很注意从传统中汲取自卫和反击的力量。他们把从先秦直到清末,肯面对事实、肯作独立思考的人都引为同道,把一切“异端”都努力发掘出来。据此可知,新文化运动(     
A.试图调和中西文化冲突B.摧毁了封建旧文化的社会影响
C.全盘否定中国传统文化D.积极寻求社会转型的思想资源
2 . 1918年,作家鲁迅受“文学革命”浪潮影响,在《新青年》杂志上发表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与这场“文学革命”有关的历史事件是(  )
A.辛亥革命B.新文化运动
C.五四运动D.抗日战争
3 . 20世纪初,“海上详籍初行,社会口语骤变。报纸政吹文明,法学哲理名锦,稠叠盈幅”,学者们疾呼“国无辞书,无文化之可言也”。1915年12月,商务印书馆出版的《辞源》正式面世,当中收录的全部是中国经、史、子、集等典籍中用过的词语,解释的全部是这些词语在文献语境和思想建构中具有的本来意义。由此可知,《辞源》的出版(       
A.体现传统文化的开放性B.体现对传统文化的保护
C.深受新文化运动的影响D.推动了现代文学的发展
2023-09-15更新 | 139次组卷 | 2卷引用:第六单元 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单元检测卷-2023-2024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期末复习通关测试卷(中外历史纲要上)
4 . 在新文化运动中,蔡元培发表了《文化运动不要忘了美育》一文,论述了艺术教育和科学教育的关系,强调艺术教育的重要性,提倡要大力普及美术教育。1920年,他在《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一文中,把新式教育方针归纳为体智德美全面发展,并将其宗旨确定为“养成健全的人格”“发展共和的精神”。蔡元培的教育思想(     
A.有利于提升国民的综合素养B.脱离了当时的社会实际
C.完善了国家的美育课程体系D.继承了传统的教育思想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某学者说:“‘孔家店’倒了,孔子往何处去?是回到王朝中国,为他重建圣人牌位,还是回到民间社会,确立其文化个体性?”该学者旨在(       
A.支持倡导民主科学的做法B.反思新文化运动的基本主张
C.否定袁世凯“尊孔复古”逆流D.主张儒学思想从官方到民间
6 . 陈独秀在《新青年)。上撰文指出,“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若因为拥护这两位先生,一切政府的压迫,社会的攻击笑骂,就是断头流血,都不推辞。”据此可知,陈独秀认为弘扬民主与科学(     
A.契合了解决时弊的要求B.适应了文学革命的需要
C.体现了中体西用的思想D.缓和了中西文化的矛盾
2023-07-03更新 | 446次组卷 | 5卷引用:第19课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之新文化运动的开展·随堂练习B卷
7 . 在1915年《青年杂志》第1卷上,陈独秀发表《敬告青年》一文,该文表明了他反对中医的态度:“医不知科学,既不解人身之构造,复不事药性之分析,菌毒传染,更无闻焉;惟知附会五行、生克、寒热、阴阳之说,袭古方以投药饵,其术殆与矢人同科;其想象之最神奇者,莫如‘气’之一说,其说且通于力士羽流之术;试遍索宇宙间,诚不知此‘气’之果为何物也!”据此可知,材料的主旨是(     
A.中医附会阴阳五行学说解释人体B.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不相适应
C.新文化运动以“民主”“科学”作为旗帜D.陈独秀的思想具有绝对主义的倾向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陈独秀在《新青年》上撰文指出:“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若因为拥护这两位先生,一切政府的压迫,社会的攻击笑骂,就是断头流血,都不推辞。”由此可见,陈独秀认为弘扬民主与科学(     
A.切合了解决时弊的要求B.适应了文学革命的需要
C.推动社会变革持久发展D.缓和了中西文化的矛盾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新文化阵营所否定的只是作为官方意识形态的封建化儒学,而非原始意义上与先秦诸子并列的传统形态的儒学。同时他们褒扬墨学,挖掘了墨学价值并赋予新的时代使命。这一做法(     
A.表明新文化运动性质发生变化B.导致近代中国文化复古主义成为主流
C.强调了中西方思想冲突和融合D.意在为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型寻找出路
10 . 1915年,陈独秀强调“伦理的觉悟,为吾人最后觉悟之最后觉悟”。1920年,他又说:“我们只有用阶级战争的手段,打倒一切资本阶级……并且用劳动专政的制度,拥护劳动者的政权,建设劳动者的国家”。这一变化表明陈独秀(     
A.转换了观察社会的视角B.受到民主共和理念影响
C.认识到工人力量的强大D.找到民主革命的新道路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