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20课 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74 道试题
1 . 《茶馆》是近代文学家老舍创作的话剧,该剧通过一个叫裕泰的茶馆,揭示了近代中国半个世纪的风云变化。以下是《茶馆》部分人物介绍:

王利发:茶馆掌柜,一个精于处世的小商人,是旧中国广大市民生活命运的真实写照。

常四爷:旗人,在满凊时吃皇粮。他对腐败的凊王朝不满,对洋人更加痛恨。这个形象代表了不甘受奴役的中国人,反映出旧中国人民的反抗情绪。

秦仲义:茶馆的房东,是新生民族资本家。他天真地认为,可以用经济竞争的手段,把国家经济命脉掌握在中国人手里,就能战胜洋人,救国救民。在这一人物身上,体现了民族资产阶级既有斗争性又有软弱性。


编写一幕发生在北洋军阀统治时期(1912-1928年)裕泰茶馆内的人物对话场景。(要求:先写出对话主题,紧扣当时中国政治、经济、思想等方面的重大事件;对话内容要围绕主题展开,观点明确;对话角色选择以上人物;对话过程完整,逻辑清晰。)
2022-03-05更新 | 268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A佳大联考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入学考试历史试题
2 . 某中学进行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放映了一部电影,其中有这样一组镜头:青年学生高呼着“废除二十一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等口号在进行示威。请你推测影片中学生斗争的主要对象应是(  )
A.清政府B.北洋军阀政府
C.国民党反动派D.德国法西斯
3 . 民族意识的觉醒是近代中国救亡图存道路上不可缺失的重要推动力。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到了19世纪,与我抗衡的是几个以科学、机械及民族主义立国的列强。我们在道光年间虽受了重大的打击,我们仍旧不觉悟,不承认国家及民族的危险,因此不图改革,枉费了民族二十年的光阴。直到受了英法联军和太平天国的痛苦,然后有同治初年由奕䜣、文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领导的自强运动。

——摘编自张荫麟等《中国史纲》

材料二晚清时期的中国所匮乏的是现代的民族国家意识和政治形式,因此梁启超所致力建构的是一种以国民共同体为核心的民族主义。因为国民的独立自由是国家独立自由的前提,所以梁启超的民族主义既肯定人的基本权利,也强调国民拥有参与政治的权利。

——摘编自许纪霖《家国天下-现代中国的个人国家与世界认同》

材料三不言而喻,1919年的伟大思想浪潮是由许多因素共同造成的。北京大学已成为现代化的高等学府,蔡元培在北大任职时,欢迎来自全世界的各种思想,这种进步风气很快推动了语言改革运动。与此同时,由于日本的侵略,爱国民众日益关心国家的命运。军阀们为了私利与日本帝国主义勾结,1919年山东问题的纠纷,使中国民族主义情绪的高涨达到新高峰。

——摘编自费正清《剑桥中华民国史》


(1)根据材料一,“重大的打击”及“自强运动”分别指什么历史事件?材料认为中国遭受重大打击的原因是什么?
(2)材料二中梁启超的思想有什么进步之处?这种进步因哪一战争的失败而引发?
(3)材料三中“伟大思想浪潮”指的是哪一历史事件?依据材料归纳其成因。综合上述材料,指出民族意识在近代中国的作用。
4 . 有学者认为:五四运动前后,新思潮经历了一个从思想启蒙到“直接行动”、从“价值重估”到“社会改造”的转变。由此,五四运动后,革命运动代新文化运动而兴。该学者意在说明
A.五四运动推动思想启蒙B.新文化运动发生了质变
C.主流思想推动社会变革D.救亡图存运动持续高涨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传统文化精神要义,主要分为三个方面,首先是刚健有为、天人协调的精神,这是民族精神的内核,是教人们在面对苦难时要保有自强不息的精神品质。其次,在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中,人是中心,强调的是先做人后做事,这种思想在当前素质教育之中也是有所体现的。最后,中国传统文化精神强调的是牺牲与奉献,家是人们避风的港湾,父母之爱与民族之爱是有着异曲同工之妙的,受这种价值观的影响使得民族的向心力与凝聚力十分强大,也正是这种文化才会使得中国人心中始终怀有落叶归根、血浓于水、尊老爱幼、厚德载物的认知。

——摘编自张应杭《中国传统文化概论》

材料二   五四运动是影响中国民族传统文化精神发展的重要事件。作为传播新思想、新文化、新知识的伟大思想启蒙运动,五四运动通过继承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坚守转化的价值根基,开启马克思主义与传统文化的对话为转化确定前进方向,以民主科学冲破封建主义思想桎梏赋予转化时代特征,推动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为转化提供领导力量,开辟中国社会发展新阶段为转化提供现实支撑,充分体现了五四时期传统文化转化的创造性。进一步深入理解和思考五四运动对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应紧紧围绕革命性这个核心问题来深化。

——摘编自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特点并分析其成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五四运动推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神创造性转化的表现,并分析其背景。
2021-10-10更新 | 1423次组卷 | 34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四大名校2023届高三下学期高考冲刺(六)历史试题
6 . 1919年11月,有人指出当时全国新出版物中普遍有“一个‘?’疑问符”,“这个‘疑’字不但把我国固有的思想信仰摇动了,而且把‘舶来品’的思想信仰也摇动起来”。思想界这一状况
A.是基于对五四运动的反思B.促进了新思想的进一步传播
C.反映中西文化矛盾的激化D.表明使用新式标点成为时尚
2021-06-08更新 | 8794次组卷 | 80卷引用:湖南省2021年新高考历史试题
7 . 甲午战败,民族危机空前深重,从而激发了爱国仁人志士们不断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日两国同于七月初一宣战。八月十八日(阳历九月十七日),两国海军在高丽西北鸭绿江口相遇。那一次的海军战争是我民族在这次全面抗战以前最紧要的一个战争。……那时我国的海军力量比日本海军大。我们占世界海军第八位,日本占第十一位。我们的两个主力舰定远和镇远各七千吨,日本顶大的战舰不过四千吨。……所以从物质上说来,两国海军实相差不远。那一次我们失败的缘故很多。

——摘自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   康有为在近代中国,受西学东渐而奋起搞政治改制的第一位改革家。他对传统中国的学术思想和政治制度的了解,是蔚成宗师的,虽然他搞的到底只是中国思想的偏锋。可是他竟然能以此高度发展的中学偏锋,与最幼稚的西学认知相结合,搞出一套他自己的康有为思想,并画出他自己的“以君权行民权”的建国大纲的政治蓝图,再来个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方式加以推行。

——摘自唐德刚《从晚清到民国》

材料三   于是,“改造社会”、“建设新社会”的呼声越来越高,逐渐响彻全国。各种报刊纷纷参加社会改造和中国出路问题的讨论。改造社会的问题在思想界被提到突出的地位,成为先进青年关注的焦点,这在中国近代思想史上还是第一次。……把“改造社会”放“个性解放”之上,表明人们对问题的认识已从表层向更深层次开掘。

——摘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1)结合所学,指出材料中“那一次的海军战争”的名称及地位,简述“那一次我们失败”的结果以及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2)阅读材料二,指出康有为将“中学偏锋”与“西学认知”相结合的代表作及特点。结合所学,概述康有为的“政治蓝图”。
(3)阅读材料三,结合所学,请选择阐述:①在《新青年》的影响下,青年学生纷纷出版新式刊物,参加社会改造和中国出路问题的讨论。列举1919年1月出版的两个新式刊物。从民众觉醒的角度,简述新文化运动的历史意义。②五四运动是中国先进青年为“改造社会”的重要实践,结合所学,概述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关系。
2021-05-13更新 | 239次组卷 | 4卷引用:湖南省2022届新高考考前模拟(四)历史试题
8 . 下图是载于1919年5月1日《上海泼克》杂志中的一幅漫画,(注:酒瓶上标明:青岛啤酒,图中英文为:“啤酒已尽,乃以空瓶归还原主。此种计划,未免侮人太甚”)。创作该漫画的作者意在

A.抨击北洋军阀卖国行径B.唤醒国人维护国家主权意识
C.倡导开展国民革命运动D.谴责列强窃取民族工业成果
10 . 有学者认为五四运动是“中国知识分子从庙堂走向民间社会的开端”,它特有的民间性逐渐成为那个时代知识阶层的共识。五四运动后,新成立的中国共产党也积极推动学生深入工厂及乡村宣传和帮助工农建立组织。这反映出
A.马克思主义被广泛认同B.工农联盟已经基本形成
C.民主革命任务发生转变D.社会动员观念日渐更新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