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20课 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194月底,中国在巴黎和会上交涉失败、日本要求中国撤换两个专使的消息纷纷传来,北大学生开了一个会,并且捐了几百块钱:一方面用于打电报给巴黎和会中国代表,要求他们坚持:一方面用于通电全国,反对因为外国压迫而撤换本国专使。这两个电报打出以后,所捐电报费还存300元左右,后拿出来买竹布等游行用品。53号,北大同学们在宿舍和新潮社(位于红楼一层22号)内奋战一夜。用长竹竿做大旗子,小竹竿做小旗子。并且推罗家伦撰写《北京学界全体宣言》印刷多份散发。第二天早上,他们还准备了一个英文的备忘录,送给各国使馆。而三个总代表因为准备有关文件,直到下午110分左右才赶到天安门集会。

——摘编自1931年罗家伦《关于五四运动的回忆》

材料二   北京特约通信北京学界之大举动:昨日之游街大会,曹汝霖宅之焚烧;青岛问题之力争,张宗祥大受夷伤。乃于昨日(四日)星期休假国立大学及各专门学校学生举行游街大会,以为国民对于外交表示誓正到底。午后一时许,各校学生结队数千人在天安门齐集。各执白旗,大书誓死力争青岛,不争回青岛毋宁死,取消二十一条等语。

——摘自1919年5月5日天津《大公报》

今日午后两点,各校生五千人入使馆界,执旗书“誓死争青岛”及“卖国贼陆曹章”的字样。后又拥至曹宅,初极文明,警察弹压,激动公愤,有举火烧宅者。(四日下午九钟)

——摘自1919年5月6日上海《中报》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两则材料的不同史料价值。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你能确认的历史事实和结论。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启蒙运动时期宗教、迷信遭到前所未有的冲击,法国教育的世俗化逐渐推进,由于上流社会女性活跃于法国政治文化中心,女子只能在家中操持家务的观点受到抨击,女子教育得到发展。如诺亚尔学校重视逻辑思维训,圣西尔学校关注女孩的健康与卫生,除此之外新思潮碰撞的场所——沙龙,也是女性接受非系统教育的地方。到18世纪法国女性识字率上升至45.3%,但是不同阶层女孩受教育程度不同,如18世纪巴黎地区入学女孩中,来自军官、商人、手工业者比例最大,农民阶层的女儿入学率微乎其微……19世纪以来,女性要求获得受教育权的抗争一直在持续,直到狄律依法案确定500人以上的市镇女子可以获得免费义务教育,卡米耶法案确定了中等教育向女子开放。19世纪80年代,法国一些大学向女子开放,女子教育经历了一个长期且曲折的过程。

——摘编自曾咏柳《法国启蒙运动时期的女子教育研究》

材料二五四运动时期近代女子教育不再以培养“贤妻良母”为目标,使妇女具有独立人格,随着平民教育运动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平民女性获得求学的权利,改变了“贵族式”教育的模式。一些知识分子认为:“女子与男子在教育上当然绝对的平等,要是不平等,就不得谓之平民教育”。此外为了解决入学期间的经济问题,又发展出了女子工读活动,一些妇女还得到了赴法勤工俭学的机会,不仅影响“留法学界”,而且“影响华人在世界之地位”。五四时期的教育变革使越来越多的女性走出封闭的家庭,开始走向社会,成为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摘编自贾任军《五四运动时期的女子教育变革》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法国女子教育的特点,并分析该时期女子教育发展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五四运动时期中国女子教育的历史意义。
3 . 国耻记忆是关于国家的集体记忆.其目标在于培养国人的民族国家观念。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15年.中日进行了“二十一条”的交涉。在交涉期间,日本提出最后通牒的日期5月7日和中国对日本通牒的覆文日期5月9日,成为象征“二十一条”国耻记忆的两个重要日期。5月13日,陆征祥以中国外交部的名义。全文发表了顾维均起草的声明。向中外宣告了中日交涉的始末。北京政府的此举,既是向后世有所交代,也是为了向民众灌输国家主义观念。为此,北京政府顺应舆情需求,制订了国耻纪念日,将国耻教育纳入学校教育计划。与此同时,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则利用“二十一条“国耻记忆进行反对袁世凯的革命动员。很快。北京政府就意识到中华革命党人对其固耻记忆控制权构成威胁。北京政事堂在5月21日致电广东巡按使李国筠,指示“报纸造谣,党人煽乱,亟应查禁"。

——摘编自马建标《历史记忆与国家认同:一战前后中国国耻记忆的形成与演变》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国耻记忆与五四运动"为题。论述对国耻记忆作用的认识。(要求:史论结合,逻辑清晰,结论正确合理。)
2020-08-13更新 | 46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济宁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五四运动是中国历史的一个转折点。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五四运动过程简表


——摘编自“五四运动纪念馆”之“五四运动前后大事记”

材料二 1924年4月,中共中央局发出通告:“此时国外列强之压迫,国内旧思想之反攻,都日甚一日,因此,五四运动的精神仍有发挥之必要。”1938年5月4日,毛泽东发表讲话号召青年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为建立独立、自由、幸福的新中国奋斗。1948年周恩来认为五四运动划时代的意义之一在于新民主。新民主就是人民民主。1979年,共青团中央向全国团组织发出通知,指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发扬五四运动的科学精神、民主精神和爱国主义精神,像老一辈革命家和五四运动先驱者那样,以天下为己任,以祖国繁荣富强为己任,同心同德搞四化。五四运动跨时代的期许,在于唤醒民众、汇聚力量,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摘编自胡献忠《中共话语体系中的“五四”叙事》

材料三 “五四”……价值取向没有错,经得起历史的检验,回愿中国这90年的历史,我们找不到任何时段和时刻,标志着“五四"提出的任务已经完成或大致完成。相反,除了外敌入侵,我们这个民族的大不幸和大悲哀,几乎多多少少与“五四"精神失落、启蒙规划受阻有关。我们今天纪念“五四",不仅仅是怀念历史,而是着眼于现在和将来。

——徐友渔《我们为什么要纪念“五四”》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述五四运动所取得的成果及取得成果的主要原因。
(2)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就“五四精神与中华民族复兴"为主题写篇小论文。(要求:概念清晰,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流畅;250字左右)
2020-07-25更新 | 109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无锡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选修)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香港的命运从来同祖国紧密相连。近代以后,由于封建统治腐败、国力衰弱,中华民族陷入深重苦难。19世纪40年代初,区区一万多英国远征军的入侵,竟然迫使有80万军队的清朝政府割地赔款。那时的中国历史,写满了民族的屈辱和人民的悲痛。

——引自习近平《在庆祝香港回归祖国20周年大会暨香港特别行政区第五届政府就职典礼上的讲话》

材料二   五四运动的爆发有着深刻的社会原因。1912-1919年,北洋政府的田赋增加了7倍,盐税、烟税、酒税增加了3倍。五四运动前,民主科学推动着人们思想不断更新。1917年11月7日,俄国爆发社会主义革命,给中国带来了震撼,也指出了新的发展方向。1919年5月外交交涉的失败直接推动了五四风雷的到来。……五四运动在近代中国历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摘编自孔雀《五四运动爆发原因新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近代以来列强对中国发动的一系列侵略战争。
(2)根据材料二概括五四运动爆发的原因。
2021-07-08更新 | 79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六安市舒城县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1954日,北京大学等10余所学校的3000多名学生在天安门前集会演讲。不少市民闻讯而来,或围观或加入。各地学生也都纷纷响应北京学生的行动,各地商、工各界多有参加声援者。这表明,从巴黎和会决议的祸害中,产生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觉醒,使他们为了共同行动而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了。

——摘编自汪朝光著《中国近代通史·民国的初建》

材料二   19241927年国共合作实际上是以“国民革命”为号召的民族革命,北伐战争即为这场革命最具体的实现手段。北伐战争这一军事统一过程,从一个侧面清楚地反映出,中国社会民族主义观念广泛发酵,多数社会大众对国家统一运动明显抱以期待和欢迎的态度。

——摘编自王建朗、黄克武主编《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民国卷)

材料三   19377月开始的日本帝国主义全面侵华,在历次帝国主义侵华过程中时间最长,但中国人民没有被打趴下,中国取得了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这是以国共合作为基础,各阶级、各民族人民团结起来共同奋斗争取得来的。在这个过程中,中华民族的民族意识空前觉醒了,抗战胜利成为中华民族复兴的重要标志。

——摘编自张海鹏《走向民族复兴的重要标志一论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五四运动的时代背景,分析五四运动多有“声援者”表现出的显著特点。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民族革命”的主要意义。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军事方面说明抗日战争胜利是“共同奋斗”取得的。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辛亥革命失败后,袁世凯取代清朝,建立北洋军阀的坑治。在军阀统治下,民众毫无民主权利,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随着民族工业的进一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日益迫切地要求摆脱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束缚。其间,中国工人阶级成长壮大,新文化运动蓬勃兴起。俄国爆发十月革命,“帮助了全世界的也帮助了中国的先进分子,用无产阶级的宇宙观观察国家命运的根据,重新考虑自己的问题”。由于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五四运动爆发

——摘编自王桧林《中国现代史》(上)

材料二 为反对巴黎和会牺牲中国主权,反对日本侵占山东,为营救五四运动中被捕学生,全国各地,各个阶层,包括工人、工商业者、教育界、学术界、新闻界,甚至军界中,都有人奋起抗争,游行示威,宣言通电,派请愿团,组织各种团体,等等,用各种方式,表达他们爱国、救国的意志…在有的地方,青年学生还到农村做宣传,使一部分农民也加入这觉醒行列。

——耿云志《傅斯年对五四运动的反思——从傅斯年致同礼的信谈起》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五四运动发生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概括五四运动的特点。综合上述材料,分析五四运动的历史作用。
8 . 五四运动是我国近现代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事件,它体现了中国人民的 整体性觉醒。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这之前,中国人民也发生过多次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的政治行动,可是它们或者是单纯的军事行动,或者是只有较少人参加的爱国运动。五四运动就大不相同了, 它所牵动的社会面如此之广,不仅有学生、工人、商人、市民、士兵,还有乡镇的农民 群众等。斗争于北京发生,蔓延到全国各地,形成声势浩大的规模抗争。这样的斗争如 果缺少有序的组织引导是难以开展起来的。启蒙推动了救亡,推动了五四运动的发生和 发展;救亡又是启蒙的有机延伸和继续,并最终导致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

——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材料二     五四爱国运动不是被动地反抗,而是主动地抗争,是为国家地位和民族尊严而战,体现出近代国家和民族意识的真正觉醒,并使中国人民开始清醒地认识到了帝国主义的本质,打破了对外国侵略者的幻想,进一步看清了封建统治阶级成为帝国主义附庸的面目,开始认识到必须推翻他们的统治。毛泽东指出:“五四运动的杰出的历史意义, 在于它带着为辛亥革命还不曾有的姿态,这就是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国主义和彻底地不 妥协地反封建主义。”

——摘编自齐卫平《100年后,我们为什么还要纪念“五四”?》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说明五四运动性质的多重性。
(2)据材料一、二,概括“五四运动体现了中国人民的整体性觉醒”的表现。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