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20课 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1919年5月7日《晨报》刊登了一篇题为《国民外交协会宣言》的文章,文中指出青岛、山东是“齐鲁名邦”“孔孟之圣迹”“文明吐露之源泉”。由此可见当时的部分文化精英希望(     
A.借传统文化深化爱国意识B.促使民主思想进一步扩散
C.重塑儒家思想的主流地位D.借文化圣地博得列强的理解
2023-02-09更新 | 155次组卷 | 16卷引用:湖南省邵阳市新邵县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 1903年,陈独秀认为人民群众是“草野愚民”,“每喜从同,恶德浊流,惰力甚大”。1920年,他则认为“今日的世界,不是资本家创造出来的,乃是数千年来劳动者创造出来的”,“只有做工的人最有用最贵重”。这一变化反映
A.陈独秀接受了马克思主义B.知识界认识到人民群众力量
C.民主与科学观念深入人心D.无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2020-11-21更新 | 476次组卷 | 16卷引用:山东省淄博市部分学校2020届高三6月诊断考试(二模)历史试题
3 . 1919年后,在《新青年》<晨报》《新潮》《觉悟》《星期评论》等报刊上关于劳工话题的文学作品猛增,作品的主人公有洋车夫、铁匠、校役、农夫、学徒、店员、纺织女工、烟草公司工人等,这些人物形象基本上首次出现在文学作品中。这反映了当时
A.知识分子思想的转变B.工人阶级意识的觉醒
C.近代产业结构的调整D.共产党对工人的重视
4 . “五四运动改变了以往只有觉悟的革命者而缺少觉醒的人民大众的状况,实现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自鸦片战争以来第一次全面觉醒。”这一论断揭示出五四运动
A.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B.促进了民众的思想启蒙
C.有利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D.社会参与阶层的广泛性
2020-02-01更新 | 65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湖南师大附中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对东西文化的关系的论述,不同时期的阐述标准不尽相同。辛亥革命时期,中国思想界一般习惯采用“体”“用”来解释东西方文化的关系。1919年以后,瞿秋白等人打破了东西方文化截然划分,开始采用生产力标准来衡量不同文化的高下之分。这一变化从侧面反映了
A.中体西用已被彻底抛弃B.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
C.中西文化逐渐走向融合D.中外民族矛盾趋向缓和
6 . 瞿秋白曾说“中国民族几十年来受剥削,到今日才感受殖民地的况味。帝国主义压迫的切骨的痛苦,触醒了空泛的民主主义的噩梦。……工业先进国的现代问题是资本主义,在殖民地上就是帝国主义,所以学生运动倏然一变而倾向社会主义。”这反映
A.民主革命性质发生了根本变化B.中国民族主义进一步高涨
C.先进知识分子思想方向的改变D.中共探索出新的革命道路
7 . 五四运动是一场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下列各项与五四运动相关的是
A.“停止内战,一致抗日”B.“中体西用”
C.“外争主权,内除国贼”D.“扶清灭洋”
8 . 有学者认为,中国在巴黎和会上被出卖直接导致了五四运动的爆发,由此促使中国人寻求第三条道路,这是一条介于西方思想和中国传统文化之间的道路。该学者意在说明五四运动
A.促进新文化运动进入新阶段
B.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C.推动救亡图存道路的新探索
D.使中国选择了马克思主义
9 . 五四运动后,出现了社会主义是否适合中国国情的争论,有人反对走如俄国式道路,认为救中国只有一条路,就是“增加富力”,发展实业;还有人主张“采用劳农主义的直接行动,达到社会革命的目的。”这场争论
A.确定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
B.使思想界认清了欧美的社会制度
C.在思想上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条件
D.消除了知识分子在救亡图存方式上的分歧
2018-06-09更新 | 12600次组卷 | 151卷引用:湖南省邵阳市邵东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