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21课 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和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 道试题
1 . 导致表格中数据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国民政府形式上完成统一B.实业救国思潮的不断发展
C.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开展D.列强对中国侵略相对减弱
2023-02-12更新 | 36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十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摸底联考历史试题
2 . 下表是中国共产党发展情况统计表(单位:千人)
年份 党员 正规军 共产党控制的地区人口 中国人口(大陆)
1934 300 350 9000 552000
1936 30 50 600 553000

造成表中数据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国民党右派的叛变革命B.国民革命运动失败
C.“左”倾错误严重泛滥D.日本发动全面侵华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下表所示为红军长征时期的四支部队“扩红”人数统计(注:这四只部队出发时总人数约20万)。“扩红”可以用于说明
部队红一方面军红二方面军红四方面军红二十五军总数
扩红人数1.38万1.6万1.62余万0.2万4.8万

A.长征壮大了革命的力量B.中共找到革命正确道路
C.农民成为红军的主力军D.长征扩大了中共的影响
20-21高三上·江苏南通·阶段练习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据中国经济学家吴承明统计,“洋货”的市场占有率从1908年的22%下降到1936年的9%,国内纺织业基本替代进口,并开始大量出口。1925年,机器制品已经远远超过手工制品比例。这些现象说明当时中国
A.形成了完整的工业体系B.对外贸易逐渐取得优势
C.民族工业获得长足发展D.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衡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下表反映的是民国时期中国民族工业的相关数据。对表中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
1912—1945年中国工业生产指数(1933年物价为衡量标准)

1912—1920年

13.4%

1921—1926年

-4.5%

1927—1936年

8.7%

1937—1945年

-2.45%


A.国民政府前十年民族工业实现了均衡发展B.两次负增长均因为大规模外敌入侵
C.两次快速发展的相同原因是政府对经济的扶持D.抗战期间全国各地民族工业均遭日本掠夺
6 . 据一位日本学者统计,从1912年到1936年,中国进口轻工业产品下降幅度约有四分之三,1926年轻工业产品的出口则增加了一倍多。重工业产品主要是机器的进口,1912年占进口总额的13.7%,1936年则增至47%。这反映了
A.一战后轻重工业协调发展
B.中国对外贸易处于顺差
C.中国工业化水平不断提高
D.中国经济结构趋于平衡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