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21课 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和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工业化之争】

材料一   二十世纪2030年代中国思想界关于工业化问题的对立思潮

工业化思潮反工业化思潮
孙倬章指出:中国因以农立国,故数千年以来,毫无进化之成绩;今欲与彼进化之工业国,并驾齐驱,以谋生存,而仍欲偏重农业,宁非南辕北辙,背道而驰乎章士钊指出:“英德两国,为争工业之霸权,创开古今未有之大战局”“当世工业国所贻于人民之苦痛何若”
陈宰钧指出:“欲减少农民之人数,以期农化之实现,舍广立工厂,多雇佣工外,实无他术”董时进指出:“农业国可以不需工业国而独立,工业国不能离农业国而存在”“中国若行工业化,…外人之染指是也。农业之性质,不许人有攫取大利之机会”
杨明斋指出:“在农业进入工业之际,一国的政治法律、社会的道德、人格风俗习惯都是因之而变动…补救的办法,惟有急进于工”龚张斧指出:“窃以为立国之道不在物质文明,而在风俗之淳厚;不在都市之华美,而在乡村之逸安”

——摘编自周积明等著《震荡与冲突:中国早期现代化进程中的思潮与社会》

材料二   1940年,翁文灏提出“以农立国,以工建国”的口号,认为中国要“加强国防,争取抗战胜利”以及“跻于现代国家之林”必须加紧发展工业,即以工建国;但同时因为中国是一个农业古国,国家的主要财源依然要依赖于农业,此即以农立国。共产党人许涤新提出:“今日在可能之限度内我们绝不能放松工业化的工作;在抗战成功以后的建设征程中,我们必须把中国由农业国变为能够以自己本身力量来生产必需机器设备品的工业国。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注重重工业。苏联第一个五年计划之注重重工业,就是我们最好的参考。”

——摘编自郑大华编《西方思想在近代中国》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述工业化思潮和反工业化思潮的主要论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说明20世纪上半叶中国思想界围绕工业化问题展开论战的历史背景并对论战进行评述。
2 . 【近代中国农村合作运动】

材料一   20世纪20年代后期,为了农村赈灾和反共的政治需要,南京国民政府将西方传来的合作社思想付诸实践,开始用行政命令主动发起农村合作运动。在“救治农村”“调节农村金融”的口号下,通过政府的组织和宣传,将城市银行的剩余资金贷往农村,创办信用合作社。1928年,国民党中央执监会通过了《组织合作运动委员会建议案》,将其规定为国策运动之一。“经中央及地方政府的提倡,始逐步具体化、普遍化,益以各方面的推动,合作事业之进展逐日形蓬勃矣。”但终因未能改变封建制度,农村合作运动未能起到挽救农业危机和复兴农村经济的功效。

——摘编自傅宏《论1927—1936年南京国民政府的农村合作运动》

材料二   国共十年对峙时期,为了解决中央苏区粮食极度缺乏的问题,中国共产党号召农民组织起来建立合作社,并设立国民经济人民委员部负责管理。19302月闽西根据地发布的《合作社讲授大纲》作为第一个向群众系统讲述合作社的宣传材料,提出了合作社的多项原则,如合作社以增进社员共同的经济幸福为目的,社员必须是自动结合的,等等。19321933年,苏区政府相继颁发了合作社暂行组织条例等法律规则,推动了合作社的迅速发展。如他们在个体经济的基础上,为调剂劳动力和耕牛以促进生产而自愿结合组建劳动互助社、耕田队和犁牛合作社等。19342月,中央苏区的消费合作社、粮食合作社、生产合作社等成倍增加,在反经济封锁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摘编自葛文光、李录堂《新中国成立前农村合作社的历史沿革及其评述》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20年代后期南京国民政府推行农村合作运动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30年代苏区农村合作运动的特点及意义。
2024-05-29更新 | 152次组卷 | 5卷引用:2024届湖北省十堰市高三下学期4月调研考试(二模)历史试题
3 . 下图为时人对五四运动的评述。这一评述反映出五四运动

此次中国委员既非激于意气,出于偏爱,而为代表国民全体之活动,则留意中日根本关系而欲图永久亲善者,有乌可漠然视之乎?我国或因中国问题而陷入意外之难境,未可知也。

——巴黎和会日本代表牧野伸显


A.支持中国代表拒签对日合约B.使中国国际地位显著提高
C.促使日本改变对华既定决策D.激发国人民族意识的觉醒
2021-12-17更新 | 212次组卷 | 4卷引用:湖北省十堰市天河英才高中2021-2022学年高一12月月考历史试题
4 . 有学者指出,巍峨的雪山掩盖了革命烈士的躯体,却埋藏不了他们满腔为国为民的赤诚之心;如雨的子弹夺取了革命烈士的生命,却夺不去他们的精神。该学者评述的是
A.中共成立B.南昌起义C.红军长征D.遵义会议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中国近代化的征途经历了艰难曲折的历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洋务运动是近代中国第一次大规模模仿西式工业化的改良运动,引进了大量西方18世纪以后的科学技术成果,引入译入了大量各类西方著作文献,培养了第一批留学童生,打开了西学之门;学习近平代公司体制兴建了一大批工业企业,开启了日后中国的工业发展和现代化之路。洋务运动的直接成果——清军水师在甲午海战的覆没使洋务运动最终黯然收场,沉重打击了清廷上层,为之后的百日维新埋下伏笔。对后来中日两国的文化思想政治走向以致国运都造成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摘编自《创造民族新文化与文化遗产的继承问题》

材料二   蒋介石1935年4月在贵阳督剿红军时举行的一次记者招待会上,首次提出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1935年12月,国民党五届一中全会通过了《确立国民经济建设实施大纲案》。1936年3月,国民政府资源委员会拟定了《重工业五年建设计划》,计划投资267,100万元,发展汽油、钢铁、发电机、铝、电器等生产,以满足国内需要。当年就按计划筹办茶陵铁矿、高坑煤矿、大冶、阳新、彭县铜矿、中央钢铁厂、江西钨铁厂、中央无线电机制造厂、中央电瓷制造厂。1937年又筹备开发云南锡矿、四川金矿、湘潭天河煤矿、灵乡铁矿、四川油矿、水口山铅锌矿等。

——摘编自《中华民国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两场“自救”运动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析两场“自救运动”的历史影响。并从近代化的角度说明两场运动的结果。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