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21课 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和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73 道试题
1 . 1928年,井冈山茅坪八角楼的油灯下,毛泽东同志写下《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他分析指出:“不但小块红色区域的长期存在没有疑义,而且这些红色区域将继续发展,日渐接近于全国政权的取得。”该文章(       
A.总结了大革命失败教训B.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C.驳斥了中国革命速胜论D.指明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的道路
2024-03-27更新 | 18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铜仁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一国之内,在四围白色政权的包围中,有一小块或若干小块红色政权的区域长期地存在。这是世界各国从来没有的事。……必然是在帝国主义间接统治的经济落后的半殖民地的中国。……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有两种,即地方的农业经济(不是统一的资本主义经济)和帝国主义划分势力范围的分裂剥削政策。因为有了白色政权间的长期的分裂和战争,便创造了一种条件,使一小块或若干小块的共产党领导的红色区域,能够在四围白色政权包围的中间发生和坚持下来。……我们只需知道中国白色政权的分裂和战争是继续不断的,则红色政权的发生、存在并且日益发展,便是无疑的了。

—摘编自毛泽东《政治问题和边界党的任务》(1928年10月5日)


根据材料信息,结合中国近代史相关史实,围绕毛泽东关于中国革命的观点拟定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论题鲜明,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3 . 主题鲜明的口号往往能体现鲜明的时代烙印。在下列口号中,发生在土地革命时期的是(     
A.“打倒列强,除军阀”B.拥护“德先生、赛先生”
C.“星星之火,可以燎原”D.“誓死力争,还我青岛”
2024-02-09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毕节市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孙中山平均地权的思想,主要有两大来源,一是中国历史上的各种土地制度和学说,比如“三代之井田、王莽之王田(土地国有制)与禁奴,王安石之青苗,洪秀全之公仓(圣库制度)”。二是美国亨利·乔治的“单税社会主义”理论。亨利·乔治认为土地私有是社会贫富不均的主要根源,主张土地国有,征收地价税归公共所有,废除一切其他税收,使社会财富趋于平均。

——摘编自冯自由《革命逸史》、夏良才《亨利乔治的单税论在中国》

材料二   井冈山斗争时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信“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忠诚于中国革命事业,在斗争中总结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以极大的理论勇气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这是中国红色政权理论的核心。

——摘编自兰秀辉、周利生主编《信仰:跨越时空的井冈山精神》

(1)根据材料一、归纳孙中山平均地权思想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三民主义的时代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毛泽东“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内涵,并简析“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提出对中国革命的积极作用。
2024-02-05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毕节市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1928年4月,毛泽东总结经验,规定部队必须执行三条纪律:行动听指挥、不拿工人农民一点东西、打土豪要归公;执行六项注意:上门板、捆铺草、说话和气、买卖公平、借东西要还、损坏东西要赔。这些规定(     
A.推动国民革命运动的蓬勃发展B.巩固了中央革命根据地
C.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原则D.体现了人民军队的本质
2024-02-03更新 | 16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贵阳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1928年8月,中国国民党二届五中全会决定按照孙中山的建国程序结束“军政”,进入“训政”,明确由国民党承担“训政”全责,培养训练人民行使政权的能力。这表明国民党意在(     
A.捍卫资产阶级民主政权B.发扬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C.扩大人民行使政权权力D.营造一党专政的合法性
2024-01-27更新 | 23次组卷 | 57卷引用:贵州省黔东南州镇远县文德民族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7 . 1931年7月1日,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决定实行新的赋税政策:对工人、雇农、贫民和烈士家属免税;遇意外灾害的纳税群众也予以免收或减收;对中农只征产值税,对地主富农按照政策征收。这一政策(       
A.缓和地主与农民的矛盾B.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
C.为反“围剿”提供支撑D.促进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
8 .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他(毛泽东)无视莫斯科的第三国际,制定出新的革命策略。他拒绝了只能依靠城市无产阶级进行革命这一传统的马克思主义原则。他根据对农村的直接考察断定,占人口70%的贫农是“革命的先锋……没有贫农便没有革命。”由此可见,毛泽东的这一革命策略(       
A.借鉴了俄国十月革命经验B.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学说
C.纠正了党内的“左倾”错误D.指明了正确的革命道路
2024-01-02更新 | 264次组卷 | 4卷引用:贵州省遵义市2023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9 . 土地可以给中国人特别是中国农民带来特殊的安全感,正如20世纪30年代江苏地区的农民所说:“地就在那里摆着,你可以天天见到它。强盗不能把它抢走,窃贼不能把它偷走。人死了,地还在”“传给儿子最好的东西就是地,地是活的家产……是用不完的”。中国农民对于土地的这种特殊情感(       
A.影响近代中国革命道路的选择B.根源于动荡不安的政治局势
C.加剧了土地兼并和农民的贫困D.导致近代工业发展举步维艰
2023-12-29更新 | 68次组卷 | 1卷引用: 贵州省“3+3+3”高考备考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诊断性联考(一)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0 . 《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对20世纪30年代的某次会议作出如下评价:“(它)集中全力纠正了当时具有决定意义的军事上和组织上的错误,是完全正确的。这次会议开始了以毛泽东同志为首的中央的新的领导,是中国共产党内最有历史意义的转变。”下列描述最能体现该会议的是(   )
A.开天辟地,焕然一新B.武装反抗,创建军队
C.星星之火,可以燎原D.生死攸关,伟大转折
2023-12-29更新 | 98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三新”改革联盟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联考(三)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