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21课 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和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7 道试题
1 . 下列一组图片反映的共同主题为
   
A.五四运动与马克思主义传播B.国共合作与国民革命运动
C.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D.从局部抗战到全面抗战
2020-09-12更新 | 640次组卷 | 17卷引用:北京市海淀区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适应性练习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以为不要城市工人而用农村包围城市可以取得胜利,这无论在理论上与事实上都是不通的。假使没有城市做领导,则任何乡村都是不能“联合起来”的。并且,没有城市工人激烈斗争,则一切‘包围城市’的计划完全是空谈。”(中共中央机关刊物《红旗》,1930年5月24日)这说明当时
A.对中国革命道路认识有分歧B.俄国城市革命的道路符合中国实际
C.农村包围城市道路宣告失败D.中国尚未找到适合国情的革命道路
2020-07-30更新 | 246次组卷 | 72卷引用:2013-2014年江西宜春市上高二中高一下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读如图,图中反映出中国共产党在这一时期所取得的重大成果是
A.党的工作重心开始由城市转移到乡村
B.确定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方针
C.探索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
D.确立毛泽东在党内的核心领导地位
2020-07-14更新 | 73次组卷 | 22卷引用:2014-2015学年安徽淮南市高一上期期末历史试卷
4 . 毛泽东曾说:“大革命失败以后,官逼民反,共产党被‘逼上梁山’,那个时期我们不大讲孙中山,不把孙中山丢开自己就站不起来,如同五四时期打倒孔家店一样。”毛泽东的这段话反映了
A.三民主义的内容存在局限性B.三民主义与中共的革命目标不符
C.国共两党的革命领导权之争D.中共更加重视对革命道路的探索
2020-06-11更新 | 327次组卷 | 46卷引用:人教版历史必修一2017--2018学年课时训练:第15课 国共的十年对峙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共产国际在1930年10月间对中国苏维埃革命的特点做出了一种全新的解辑:“必须在暂时还不是苏区的地方,发展农民运动,发展游击战争,用农民风潮底铁围来包围当地的城市,以及大城市和最大的城市,在军阀军队里组织我们自己的力量,十倍加强我们在这些军队里的工作。”共产国际的这一指示
A.主张中共贯彻俄国城市中心道路
B.说明中共并未找到正确革命道路
C.忽视了苏区的作用和红军的工作
D.有利于纠正中共中央的迷信态度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1930年6月,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通过了李立三提出的《新的革命高潮与一省或几省首先胜利》决议案,指出“争取一省与几省首先胜利,无产阶级的伟大斗争,是决定胜负的力量,没有工人阶级的罢工高潮,没有中心城市的武装暴动,决不能有省与几省的胜利”。这反映当时
A.右倾机会主义思想占统治地位
B.中共领导层犯了“左”倾冒险主义错误
C.中共中央正确分析了革命形势
D.“农村包围城市”道路已被证实行不通
7 . 德国学者特威希曾说过:“我想谈谈我个人对毛泽东的评价。毫无疑问,它的最大功绩在于在一个困难的时代里找到一条路,把中国从封建残余以及帝国主义侵略中解放出来,建立统一的大国。”材料中的“一条路”是指(       
A.坚持城市中心B.井冈山道路
C.坚持持久战D.实行人民民主
2020-01-01更新 | 228次组卷 | 41卷引用:2015-2016年安徽涡阳四中、蒙城六中高一上期末历史卷
8 . 1930年6月中共中央政治局通过决议指出:“没有工人阶级的罢工高潮……决不能有一省与几省的胜利。想以‘乡村包围城市’,‘单凭红军来夺取城市’是一种极错误的观念。所以组织政治罢工,扩大到总同盟罢工,加紧工人武装的组织与训练,以树立武装暴动的中心力量,是准备一省与几省首先胜利的主要策略。”这反映了当时中共中央
A.坚持工农武装割据战略B.进行第五次反“围剿”斗争
C.革命道路探索中的曲折D.力图巩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
9 . 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是近代中国与世界互动交流过程中所发生的重大事件。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国第一代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者,几乎全部是由激进民主主义者转变而来的。是列强的侵略,激发了中国国内急切的民主改革和革命运动;而帝国主义的压迫,又成为辛亥革命后中国社会的祸害——军阀背后的“乱源”。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及战后巴黎和会的列强“分赃”丑剧,促使中国人抛弃了对资本主义国家曾经有过的不切实际的幻想,对他们展开了最激烈的批判——五四运动由此爆发;而俄国十月革命及其政府的反帝立场并宣布放弃沙俄在中国的一切特权,又赢得了中国民主主义知识分子的普遍同情与好感。于是在他们中间走出了年轻的中国共产党人。

材料二   马克思主义与近代中国的关系实际经历了两个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一是作为知识、思想、学说的马克思主义随着“西学东渐”而传入中国并逐步传播发展的学理性阶段;二是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革命的实践指南,中国共产党人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在实践中探索中国革命与建设新路的实践性阶段。在这个过程中,马克思主义对近代中国的发展道路产生了独一无二的影响;而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的创造性运用,又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摘编自马勇等著《近代中国与世界》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概括推动中国激进民主主义者转变为马克思主义者的历史因素,指出这一转变对中国革命的影响。
(2)据材料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经历了哪两个阶段?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的创造性运用的主要思想成果。
(3)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马克思主义与近代中国的“互动”产生的影响。
10 . 毛泽东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中说:“每个农村都必须造成一个短时期的恐怖现象……一切帝国主义、军阀、贪官污吏、土豪劣绅,都将被他们(农民)葬入坟墓。一切革命的党派、革命的同志,都将在他们面前受他们的检验而决定弃取。”基于这种认识,中国共产党
A.联合国民党建立了革命统一战线B.制定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C.开辟了工农武装割据的革命道路D.明确了农民阶级应掌握革命领导权
2019-11-19更新 | 709次组卷 | 17卷引用:山东省济宁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模拟历史试题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