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21课 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和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1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陈云是第一位向世界口述红军长征者。19351015日—22日,他在莫斯科召开的共产国际执委会书记处会议上,详细报告中央红军长征经过和遵义会议情况。19366月,毛泽东等在陕北向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讲述长征,后被整理为《红星照耀中国》并出.版。在1936年的“长征亲历记"征稿中,征集到200多篇文稿,作者多是亲历长征的红军中高级将领。新中国成立后,系统汇集红军将士回顾长征的文章,出版《星火燎原》等丛书。

——摘编自徐羿《长征著作概览》

材料二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毛泽东《忆秦娥·娄山关》

注:该词为1935228日毛泽东在娄山关战役取得胜利后所作。

材料三   下图为红军长征途中建立的中共川陕省苍溪县委的旧址。门口对联“斧头劈开新世界,镰刀割断旧乾坤”,是当时红军镌刻的标语。



(1)结合材料一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口述史料对研究红军长征的必要性和意义。
(2)材料二、三对研究红军长征有何史料价值?除上述材料外,研究红军长征还可补充哪些类型的史料,请至少列出两种。
(3)综合上述材料,指出红军长征留下的精神财富。
2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红军、游击队和红色区域的建立和发展,是半殖民地中国在无产阶级领导之下的农民斗争的最高形式,和半殖民地农民斗争发展的必然结果,并且无疑义地是促进全国革命高潮的最重要因素。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材料二   以为不要城市工人而用农村包围城市可以取得胜利,这无论在理论上还是事实上都是不通的。假使没有城市做领导,则任何乡村都是不能“联合起来”的,并且,没有城市工人激烈斗争,则一切“包围城市”的计划完全是空谈。

——《红旗》

材料三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民主革命,经历了两次大的反复,两次历史性的伟大转折,一次是由国民大革命的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的兴起,一次是由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到抗日战争的兴起。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指出关于中国革命道路的不同观点,分析其分歧的实质。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回答在第二次反复中,使中国民主革命转折的历史史实。综合上述材料你从中得到了什么启示?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3 . (I)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红军长征历尽艰辛最终取得胜利。以下是国统区对长征的部分报道。

在湘江战役中,报道称,“匪实力被歼所剩无多”。
红军四渡赤水转战川黔滇边时,报道称,“黔北之匪,自被击溃后,成股逃窜者不足万人,余均小部”。
红军强渡大渡河时,报道称,“匪前临大河,后有追军,势将被歼”。
193510月的报道称,“残匪入陕,北三边及保安一带,与陕北赤匪合股”。
国民党机关报《中央日报》报道
该文从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写起,介绍了红军决定实行战略转移的决策过程,叙述了红一方面军长征中经历的主要战斗、事件以及行军路线。随文还附有红一方面军长征路线图、红军第一军团“西引”中经过地点及里程一览表以及“毛泽东像”和“红军在江西所发建设公债券”图片。这篇文章的发表,使得红军长征胜利的全过程大白于天下,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传奇般的英雄事迹传播开来。董健吾受宋庆龄派遣前往陕北,在聆听王稼祥等人有关长征见闻和事迹的介绍并得到珍贵资料后,在国统区发表了《红军二万五千里西引记》一文

——摘编自黎余《国统区对红军长征的报道》


(1)依据材料,指出国统区对于红军长征报道的不同并简析其原因。
(2)依据材料,评析关于红军长征不同报道的史料价值。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路线示意图
(1)观察上图,红军在图中A地召开了一次会议,A地的名称是什么?这次会议被称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请说明原因。

材料二:我们说,长征是历史纪录上的第一次……长征又是宣言书……长征宣告了帝国主义和蒋介石围追堵截的破产。长征又是宣传队,它向十一个省内大约两万万人民宣布,只有红军的道路,才是解放他们的道路……长征又是播种机,它散布了许多种子在十一个省内,发芽、长叶、开花、结果,将来是会有收获的。

——毛泽东《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述长征的历史意义。
2022-05-01更新 | 47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宜春市奉新县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
名校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蒋介石集中了一百万军队向各地红军进攻,经济上实行严密封锁,军事上采取“堡垒主义”步步推进。……战局日益恶化,红军被迫实行战略转移,先后纵横福建、江西、广东、湖南、广西、贵州、云南、四川、西康、甘肃、宁夏、陕西等十多个省份。……几乎没有人能够想到,这一转移的成功,竟奠定了中国共产党人此后走向成功的最主要的物质基础。

——据《中国近代通史》等整理


(1)阅读材料一,结合所学,指出国共两党为深入推进革命所发动的重大军事行动。请就歌词中“国民革命成功”谈谈你的认识。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指出“战略转移”的历史事件并简述其历史意义。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战争不是单纯的军事行动,而是国共双方整体实力的较量…由于连续作战,苏维埃政府的日常开支加上战争费用,早已入不敷出。中央苏区连续发行公债来弥补财政经费空缺此时中央苏区人口已下降到两百万人,人力资源也到了无兵可征的地步。这一切预示着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面临更严峻的困难,这促使临时中央匆忙做出战略转移的决策。

——摘编自刘统《长征:历尽艰辛的求生之路》

材料二 它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行军”,也不是战役。它是一曲人类求生存的凯歌,是为避开蒋介石的魔爪而进行的一次生死攸关、征途漫漫的撤退,是一场险象丛生、危在旦夕的战斗……长征却使包括毛泽东在内的共产党人赢得了中国革命的胜利。本世纪(20世纪)再没有什么比长征更令人神往和更为深远地影响世界前途的事件了。

——摘编自哈里森·索尔兹伯里《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

材料三 长征的伟大历史意义,不仅表现在它实现了中国革命大本营从南方到北方的战略大转移,而且表现在它为实现中国革命由国内战争到抗日民族战争的伟大转变奠定了重要的前提和基础。

——摘编自田克勤《红军长征与中国革命从国内战争到抗日民族战争的伟大转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红军长征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红军长征的意义。
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
名校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观察上图,红军在图中A地召开了一次会议,A地的名称是什么?这次会议被称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请说明原因。

材料二   我们说,长征是历史纪录上的第一次……长征又是宣言书……长征宣告了帝国主义和蒋介石围追堵截的破产。长征又是宣传队。它向十一个省内大约两万万人民宣布,只有红军的道路,才是解放他们的道路……长征又是播种机。它散布了许多种子在十一个省内,发芽、长叶、开花、结果,将来是会有收获的。

——毛泽东《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

材料三   伟大长征精神,就是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就是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就是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就是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就是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

——习近平《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2)根据材料2~3,并结合所学,概述长征的历史意义。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8 . 问题探究

长征这一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壮举,留给我们最可宝贵的精神财富,就是中国共产党人和红军将士用生命和热血铸就的伟大长征精神。

伟大长征精神,就是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就是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就是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就是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就是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

伟大长征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及其领导的人民军队革命风范的生动反映,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民族品格的集中展示,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最高体现。

——习近平《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2016年10月21日)


学习以上材料,结合史实,说说长征精神的内涵和意义。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近代史上,中国共产党不仅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而且留下了许多宝贵的精神财富,如长征精神、井冈山精神、西柏坡精神、延安精神、红船精神等。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按照上述“精神”孕育的先后顺序,补全下列示意图。

井冈山精神

延安精神
西柏坡精神

(2)选择上述一种“精神”,指出其基本内涵,并谈谈其现实意义。
10 . 遵义会议

材料一   遵义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反对敌人五次“围剿”的总结决议》。决议根据党和红军当时所处的战争环境,集中解决了最有决定意义的军事路线问题。鉴于当时党内大多数同志对王明“左”倾冒险主义在政治上的错误尚未清醒认识,决议上写了“党中央的政治路线无疑义的是正确的”。

——《中国红军长征记》

材料二   中国共产党自19227月决定参加共产国际后……对于共产国际的决议及共产国际派来的代表的意见,往往照抄照搬……在长征开始前不久,因上海中央局被破坏,党中央失去了与共产国际的无线电联系……而共产国际派来的李德因在军事指挥上犯了错误,在会议上处于被批判的地位,他再也不能对我们发号施令了。

——《中国红军长征记》


(1)根据材料一分析,遵义会议解决的主要问题是什么?决议指出“党中央的政治路线无疑义的是正确的”目的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说明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走向成熟的标志。
2021-09-02更新 | 87次组卷 | 1卷引用:【新教材】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中外历史纲要同步优质课件和导学案(统编版)-专题21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和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导学案)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