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单元综合与测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 道试题
1 . 下图是湘鄂西苏区鄂西农民银行于1931年发行的壹元纸币背面图,左右两旁写有“武装保护苏联,打倒帝国主义;消灭军阀混战,扫除封建势力”等内容,中间写有关于鄂西农民银行信用券条例等内容,这可以用于研究
A.工农武装割据B.国民大革命C.局部抗日战争D.国民党政权的经济困局
2 . 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后,规定县及县以下各级组织均为自治单位。1932年,鄂豫皖《剿匪区内各县编查保甲户口条例》出台,晚清以来扩大地方自治参与的潮流随之中断。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
A.中国社会经济基础没有改变B.国民党缺乏改造地方的经验
C.中共农村革命政权不断发展D.日本侵华中断中国内政改革
3 . 20世纪30年代后期,中国在经济上经历了从为全国的抗日战争作准备向建立战时经济体制的转变。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35年前后,国民政府加强了对四川、云贵等地区的主要工业资源的调查和开发,陆续将东部沿海地区的军工企业西迁,并停办、调整了一些军工企业,改善设备,统一制式,增加生产。政府还进一步整修旧公路,修筑新公路,开辟航空线。1936年通过的1937年度军费预算,在普通军费预算4.12亿元的基础上,增加了国防建设专款2.22亿元,使整个国防预算达到6.34亿元。总之,国民政府的抗战准备,在一定程度上为以后的全国抗战创造了有利条件。

材料二   全国抗战开始后,国民政府开始实行平时经济向战时经济转轨。从1938年起,国民政府对庞杂的经济行政机构进行大规模调整,把所有经济机构都定位于为战争服务,逐步使经济行政机构集中归行政院管辖。各主要经济管理部门出台了一系列经济统制措施。与此同时,政府组织和支持东部沿海地区的一批军工企业和民营企业内迁。截止1938年底,迁到大后方的工厂达304家。这一大规模的内迁被誉为中国实业界的壮举。

——以上材料摘编自支绍曾主编《中国抗日战争史》


据材料一,概括国民政府在经济上为抗战所作的准备。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当时的历史背景。
2020-11-18更新 | 220次组卷 | 3卷引用:十年(2011-2020)高考真题历史分项-中外历史纲要上-第21课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和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中共“一大”代表的职业大多是编辑、记者、教师、学生等。在接受马克思主义之前,从资产阶级改良主义的教育救国、实业救国,到三民主义再到无政府主义倡导的绝对自由,“一大”代表群体都依次深浅不同地崇拜过、学习过、研究过,甚至实践过。这一探索过程体现出的社会发展趋向应是
A.两大社会矛盾正趋于汇流B.革命统一战线的分化加速
C.民主共和观念已深入人心D.从效法欧美转向以俄为师
2020-05-06更新 | 968次组卷 | 16卷引用:2020届山东省聊城市高三模拟(一)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但是这次起义最终还是以失败而告终。导致其失败的最主要的原因是
A.起义部队仍沿用国民革命军的番号
B.在万分危急的形势下仓促进行起义
C.坚持以城市为中心的革命道路
D.起义军过早地撤离了南昌城
6 . 孙中山指出:“想要中国进步,不但是对于政治,主张要革命,就是对于学问,也主张要革命;要把全中国人几千年走错了的路,都来改正,所以主张学问和思想都要经过一番革命……从前主张革命的时候,人人都说是要‘造反’。说到学问思想上,要去推翻他,就是要把思想反过来。”可见,孙中山的革命观(   
A.指的是通过激烈方式改朝换代
B.专门指国家政治制度上的改变
C.指在国家制度上终止君主的垄断
D.包含武力革命、思想文化革命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