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22课 从局部抗战到全国抗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4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南昌起义后,为了打破国民党反动派对苏区的反革命“围剿”和严密封锁,中共中央建立了从上海经香港、汕头、大浦、永定到达瑞金的秘密交通线。这一交通线以水路为主,沟通了位于上海的中共中央和位于赣南、闽西根据地的中央苏区之间的信息往来,向苏区输送了大量物资,同时也护送了大量中共领导干部安全进入中央苏区。红色地下交通线成了中共中央和红军联系的“血脉”通道,在革命斗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摘编自席杰《红色地下交通线的建立与使用》

材料二 中国共产党诞生以后,一条秘密的国际红色交通线在中东铁路沿线逐渐建立起来。该线起初目的是保障往来中俄(苏)两国革命者的安全。随着中国革命的发展,东北红色国际交通线也承担了传递信件、情报、指示和输送物资的功能。九一八事变后,东北红色国际交通线逐渐成为东北抗日战争隐蔽战线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中国革命的发展和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巨大贡献。

——摘编自于司酮《东北红色国际交通线研究》


(1)据材料一,概括红色地下交通线的主要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其建立的背景。
(2)据材料二,指出东北红色国际交通线承担的主要任务。
(3)综合上述材料,说明两条交通线沟通对象的不同。
2024-01-23更新 | 20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扬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1932—1934年,中国共产党纪念巴黎公社的主题主要是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建立苏维埃政权。但1937年3月,中共报刊《救国时报》指出:巴黎公社是民族团结,一致御侮的榜样,是法国一切有民族意识优秀分子的结合,呼吁救国御侮必须团结并动员一切力量。这表明,1937年初(     
A.中日民族矛盾开始上升为中国社会主要矛盾
B.国共合作实现,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C.中共已正确认识到巴黎公社民族革命的性质
D.中共逐步实现从国内革命向民族革命的转变
2024-01-20更新 | 288次组卷 | 5卷引用:2024届江苏省泰州中学高三下学期模拟预测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1935年12月,毛泽东批评了党内长期排斥民族资产阶级的狭隘关门主义思想,并指出在今天的时局下,民族资产阶级同地主阶级、买办阶级是有区别的,他们中间的一部分(左翼)是有参加斗争的可能的,即使在地主阶级买办营垒中也不是完全统一的,统治者的营垒是会发生破裂的,这个缺口对于人民革命却是有用的。在此,毛泽东意在(     
A.缓和与民族资产阶级的矛盾B.倡导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C.结束“左”倾错误思想领导D.分化和瓦解统治阶级的营垒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1928年3月5日,中共福建省委认为“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的先导”。1937年3月21日,中共在巴黎发行《救国时报》评论巴黎公社是“为国家民族之独立自由与幸福而斗争的绝顶英勇与绝顶忠诚的模范”。这些评论反映(     
A.革命统一战线的宣传策略B.对巴黎公社认识深化
C.民族民主运动进入了高潮D.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1933年,中华书局出版了《小学地理课本教学法》,在“中华民国”部分, 建议教师课前准备“中华民国地图,割地民族的照片,植物挂图——秋海棠”。此举意在(     
A.强化领土主权观念B.传播近代地理知识
C.抗议日本全面侵华D.完善初等教育体系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6 . 图是《东方杂志》某一期的封面。封面的漫画中,一名面带忧伤的儿童正用消毒液擦拭着盆中地球仪上的中国版图。该漫画意在(       
A.唤醒民众团结抗战的意识B.抨击军阀割据混战的现状
C.揭露日本法西斯的侵略野心D.批评国民政府的不抵抗政策
2023-11-20更新 | 124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镇江市2024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20世纪30年代国耻地理教育

1930历史学家贾逸君编写了《中国国耻地理》一书,对日本在华租借地、割让地以及满洲问题大书特写,希望国人“共谋挽救之策”。
1931教育部通令各级学校每周“专讲”日本侵华历史数小时,重视“本国历史地理”,增强学生救国雪耻的自觉性与主动性。
1933中华书局出版的《小学地理课本教学法》要求儿童制作“割让地图”“租借地表”,鼓励学生拟定“收回割让租借地的计划书”。
1936江苏省立教育学院拍摄国难教育卡通片《五十六痛史》,片中通过地图对国土沦陷后的严峻形势进行了直观形象展示。
1937北平民众教育馆则在明耻楼展示中华国耻地图,同时对“国耻时间、起因及损失”加以略述,强烈的视觉与情感冲击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

——摘编自熊斌《近代中国的国耻地理教育》


(1)根据材料,概括20世纪30年代国耻地理教育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国耻地理教育加强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20世纪30年代国耻地理教育的历史意义。
2023-10-15更新 | 109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决胜新高考2024届高三10月大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在国民党中央某次会议上,孙科、冯玉祥等人主张:自民国十六年北伐以后十年内,历次政变,所有一切政治犯,无论已被逮捕或尚在通缉判决,应由国府明令予以特赦。该会议(     
A.导致国民党内部分裂B.制定“攘外必先安内”政策
C.加剧国共两党的矛盾D.推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9 . 20世纪初期一场经济危机席卷全球,日本国内资源紧张;同时,英美等国家对日本的行径采取让步和妥协的态度。这说明(     
A.经济萧条使日本制定大陆政策B.日本侵华的原因多重
C.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D.全民族抗战迫在眉睫
2023-09-11更新 | 147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扬州市2024届高三上学期开学模拟考历史试题(B卷)
10 . 1933年《东方杂志》发起畅谈“梦想中国”征稿活动,下图是征稿中出现的关键词汇及次数比例,该图信息折射出(       

   

A.一二·九运动促进中华民族新觉醒B.社会主义思潮已经成为主流思想
C.世界大战的爆发加剧了局势紧张D.中国人具有强烈的民族忧患意识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