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22课 从局部抗战到全国抗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9 道试题
1 . 1934年7月《纽约时报》称:“在蒋介石总司令的授意之下,中国的关税政策发生了引人瞩目的变化,……新的关税政策将极大地提高美国、英国和苏联向中国出口的主要商品的关税税率,同时降低日本向中国的主要出口商品的关税税率。”这反映了(        )
A.“大萧条”对中国的影响
B.国民政府以妥协换取中日和平
C.改订新约运动取得大进展
D.国民政府的亲日倾向明显加强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1932年国民政府成立国防设计委员会,调查全国的资源和工业情况,在此基础上,1934年9月到1935年4月制定了《重工业建设计划》《战时燃料及石油统制计划》《四川水力建设计划》《运输动员与统制初步计划》《粮食存储与统制计划》等。这表明当时国民政府( )
A.加紧动员全国物力围剿工农红军
B.自主强力推进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C.着手应对世界性经济危机的来袭
D.积极因应日本帝国主义步步侵逼
3 . 1935年起,蒋介石在国内外通过三条渠道寻找共产党进行秘密接触:一是由曾养甫、谌小岑出面,通过翦伯赞、吕振羽与中国共产党北方局以及长江局代表谈判。二是通过宋庆龄、宋子文派以牧师身份活动的中国共产党党员董健吾秘密到达陕北,向中共中央转达国民党要求谈判的信息。三是令驻苏武官邓文仪找中国共产党驻共产国际代表谈判。对此理解正确的是,当时
A.国民党已放弃攘外必先安内政策
B.共产国际要求国共两党结束内战
C.国共关系正处于转折时期
D.中国共产党呼吁结束内战一致抗日
4 . 1935年12月6日,中共中央《关于改变富农策略的决定》指出,加紧反对富农是不适当的,对于富农只取消其封建式剥削的部分,不没收其经营的土地、商业和财产,并应保障其扩大生产和发展工商业的自由。这一改变的主要目的是
A.粉碎国民党对根据地的围剿
B.扩大全民族抗战的群众基础
C.巩固新生的中华苏维埃政权
D.纠正农村工作中的左倾错误
6 . 下表源自杨天石的《蒋介石在抗日故争中的作用)。据此可知.当时的国民政府
时间事件
1936年9月17日致电军政部长何应钦“准备万一,以与倭战”
1936年9月24日致电军政部长何应钦“据昨今形势,日方已具一决心,务今京.沪.汉各地,立即准备一切,严密警戒,俾随时抗战为要”
1936年10月8日决定中央政府各部门做迁徙准备

A.做好了对日全面作战的准备
B.力图拖延抗战爆发的时间
C.构想了防御作战的战略赚图
D.认为对日作战的时机己到
7 . 1935年,中国共产党人认为必须“使我们的政策,具有明确的人民性质和深刻的民族性质”,必须使苏维埃本身适应目前策略变动的各种需要。中国共产党人这一认识
A.强调了土地革命的重要性
B.指引红军战略转移的胜利
C.为国共双方和解创造条件
D.为持久抗战奠定思想基础
2016-08-24更新 | 250次组卷 | 43卷引用:江西省吉安市遂川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15-16高二上·广西柳州·阶段练习
名校
8 . 《蒋介石年谱》记载,1933年3月,蒋电张学良,“明日恐不能起飞,而热(河)战紧急,兄须速往承德督战,不必待弟到平,免误战机”,这一电文发出的背景可能是
A.九一八事变
B.西安事变
C.备战日寇
D.“围剿”红军
9 . 1937年2月,中国共产党致电国民党,提出“召集各党、各派、各界、各军的代表会议,集中全国人才,共同救国”“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农政府改名为中华民国特区政府,红军改名为国民革命军,接受南京中央政府与军事委员会之指导”等主张。这一主张提出的主要背景是
A.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B.中共党内右倾投降主义错误抬头
C.中共制定了全面抗战路线D.中共积极推动全民族抗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