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22课 从局部抗战到全国抗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9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1 . 1936年11月,在上海大新公司举行的中国漫画史上“第一届全国漫画展览会”展品中,高龙生的《国破山河在?》和蔡若虹的《学生救亡运动的一幕》等漫画引起了强烈的社会反应。据此可知,该漫画展旨在(     
A.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B.增强抗战胜利的信心
C.呼吁国共成立联合政府D.提高民众的救亡意识
2024-03-17更新 | 101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名校协作体2024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2 . 某历史兴趣小组在学习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时,收集了以下图片。他们研究的主题可能是(     
A.青年学生的家国情怀B.工人运动的发展
C.国民政府的黑暗统治D.国共合作的形成
2024-03-01更新 | 69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贵阳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长城的意义在最后一个王朝发生重大转变。康熙帝的名言“在德不在险”“众志成城”对长城进行了功能上和道德上的双重否定。其实,长城意义的骤降并非由于人们道德上的觉醒,满族上层和蒙古族上层的政治同盟,清政府在草原社会实行的政策是其本质原因。取代长城的不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德”,而是那个实实在在的理藩院。弱化草原社会的军事属性,利益不再来自战争,而由贵族政治、宗教组织决定分配。

——摘编自唐晓峰《长城内外是故乡》

材料二   20世纪二十年代末,国内著名报刊《良友》写道:“在现代物质竞争中,西方每占优势。……虽然中国建造长城时,美洲还没被发现,可惜今日长城老而无用了。”三十年代初长城抗战爆发后,在各大新闻媒体的报道下长城被赋予了新的“身体”,出现了人的长城、铁血的长城等观念。1935年田汉在《义勇军进行曲》中写道:“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意在重新唤起民众对于长城抗战的记忆。长城由此升华为一座更具精神意味的、新的长城。

——摘编自吴雪杉《长城:一部抗战时期的视觉文化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史实,简析康熙时期“长城意义的骤降”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20世纪二三十年代国人对长城态度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产生这种变化的原因。
2024-03-01更新 | 121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贵阳市第一中学2024届高三下学期一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4 . 1935年,平津学联组织了“平津学生南下扩大宣传团”沿平汉铁路南下,走向农村,每到一地就深入到农民中访贫问苦, 宣传抗日救国。这(       )
A.促进了中华民族的新觉醒B.成为扭转抗战时局的关键
C.宣传了共产党的抗战路线D.巩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2024-02-07更新 | 19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安顺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5 . 1936年,红军某先锋军发表布告:“一切爱国志士,革命仁人,不分新旧,不分派别,不分出身,凡属同情于反抗日本帝国主义者,本军均愿与之联合。”这反映出了(     
A.“团结抗日”的要求B.“打倒军阀”的愿望
C.“自强”“求富”的目标D.“扶清灭洋”的口号
2024-01-27更新 | 11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毕节市金沙县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6 . 如图是徐悲鸿于1934年创作的《雄狮图》,并题词“新生命活跃起来”。该画作意在(     
   
A.声讨国民政府的不抵抗政策B.激发民众的救亡热情
C.应对华北事变后的民族危机D.宣传中共的抗日主张
2023-12-02更新 | 46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名校协作体2024届高三上学期联考(一)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1919年爆发了五四运动,1935年爆发了一二·九运动。两者的共同点是(     
A.都以北平学生为主力首先掀起B.都宣传了中国共产党的主张
C.都促进了中华民族意识新觉醒D.都反对国民政府的妥协政策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如图所示为创作于1936年的一幅漫画《再会罢!北平!》(为北平某著名学校设分校于川湘所作)。该作品揭示了(  )
   
A.女性成为抗战的重要依靠力量B.北平在日军占领中遭受重创
C.日军侵华使中国高等院校内迁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不断壮大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31年,日本加紧了对台湾的殖民统治,迫害爱国人士,迫使一些进步人士离开台湾,回到祖国大陆参加抗日斗争。1932年,一批在国民党统治区遭受摧残与迫害的台湾同胞辗转进入中央苏区,受到当地苏维埃政府和各革命群众团体的热烈欢迎。在欢迎仪式上,台湾同胞施月娥说:“我们定要在苏区学习革命的理论与工作,将帝国主义推翻,完成台湾的革命。”通过参观学习,台湾同胞被苏区民主、自由尤其是革命武装斗争的新鲜空气所吸引,“均一致热烈的要求留此参加革命工作”,并如愿以偿。

1934年6月,中央苏区台湾代表蔡乾接受《红色中华》记者采访时,严厉批评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的卖国言论,他指出“日本强盗四十年来在台湾的暴行,真是残虐到极点”,并号召“中国工农兄弟在共产党苏维埃正确领导之下,实行共产党提出的反帝统一战线的纲领,共同进行神圣的民族革命”。

——摘编自庹平《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台湾同胞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色中国”》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20世纪三十年代台湾同胞奔向“红色中国”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20世纪三十年代台湾同胞奔向“红色中国”的积极作用。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日本发动侵华战争后,坚持抗战的中国共产党派干部到东北地区组织抗日游击队;派周恩来到西安参与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在洛川会议上制定全面抗战路线,此后开辟敌后战场。这些事件表明(     
A.中日民族矛盾已成为主要矛盾B.中国共产党发挥了中流砥柱作用
C.中国共产党革命重心发生转移D.国共两党合作抗战取得明显成效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