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22课 从局部抗战到全国抗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日本甲级战犯松井石根的秘书田中正明在20世纪80年代撰文指出:“南京大屠杀完全是政治上制造出来的虚构。”南京大屠杀是虚构的还是日本法西斯确实犯下的滔天罪行?要研究这一问题,我们应该如何使用下面几则史料,它又会告诉我们什么?

材料一   田中正明以未公开的《松井日记》和200人以上的“证词”为依据,发表了《“南京大屠杀”之虚构》一文。随着日本否认侵略,美化战争,南京大屠杀中的幸存者纷纷出来控诉日军的暴行。与此同时,大量的历史档案被发掘出来,其中包括原日军中佐太田寿男所说:“日军在南京大屠杀中,毁尸灭迹的部分就达15万具。”日本也发现了参与血洗南京的第十六师团中将师团长的阵中日记,其中叙述了日军在南京的暴行。

材料二   自此以后直到现在,在差不多十年时间中,证明南京大屠杀的资料又不断被发现,其中主要的有:1990年在德国档案馆波茨坦分馆发现的原德国驻华使馆文书,其中有关南京大屠杀的内容,包括当时留在南京的德国外交官、西门子洋行经理、英国记者、美国牧师目睹的日军暴行,共一百九十余页。1991年,在美国发现了当时留在南京的马吉牧师避开日军耳目摄制的日军暴行纪录片。这部纪录片长达半个多小时,为迄今保存的南京大屠杀唯一的原始动态画面。

——上述材料均摘编自高兴祖《“南京大屠杀”事件研究现状和今后的课题》

(1)材料一出现的两类史料中哪一种更具有说服力?说明你的理由。
(2)材料二中的史料有哪些类型?依据这些史料能得出什么结论?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以战养战”就是运用中国的物质力量来征服中国。据统计,驻华北、华中侵华日军在1939年的自给率分别达到36%和41%,1940年分别达到45%和75%,由此可见(     

A.敌后根据地遭到严重围堵B.国统区的经济遭受打击
C.日军对沦陷区的野蛮掠夺D.日军开始调整侵华政策
3 . 1938年2月至1943年8月,日军对战时陪都重庆进行了长达五年半的战略轰炸和无差别轰炸。下列反映这方面的历史真相的证据中,可信度最高的是
A.日本学校教科书的介绍B.当时新闻报道中的照片
C.当年幸存者的口述材料D.侵华日军老兵的回忆录
4 . 日本帝国主义对沦陷区的农业生产采取所谓“适地适产主义”,在内蒙发展畜牧业,在华北则增产日本所不足的棉花,在华中则发展不与日本农产品相竞争的农作物。这意味着
A.“以华制华”方针得到贯彻B.沦陷区经济进一步殖民地化
C.沦陷区经济实现了优势互补D.经济掠夺满足了战争的需要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上个世纪,华裔女作家张纯如在耶鲁大学神学院图书馆进行调研,让封存已久的拉贝日记公之于世。拉贝曾写道:“1937年12月16日,我开车到下关去勘查电厂,中山北路上都是尸首……城门前面,尸首堆得像小山一样……到处都在杀人,有些就在国防部面前的军营里进行。机枪声响个不停。”该日记
A.反映了淞沪会战的惨烈B.描述了国统区的反动统治
C.揭露了侵华日军的暴行D.属于作家夸大其词的创作
6 . 近年来.加拿大学者卜正民的《秩序的沦陷》一书.揭示了抗战初期嘉定、镇江、南京、上海和崇明五地民间乡绅、商人.面对日伪占领者的“合作”意向与生存状况。美国学者傅葆石的《灰色上海》,考察了上海文人面对战初的留与走选择时的复杂心态及言行。两部著作
A.揭露了沦陷区的日军暴行B.揭开了沦陷区民众的精神创伤
C.宣传了全国抗战局面形成D.争取各国对中国的国情和帮助
7 . 20世纪30年代以前,大连港以进口砂糖、面粉、纤维制品等物资为主,出口豆制品、煤炭、生铁等物资。从30年代中后期开始,五金机械类(包括石油)等生产器材的进口急剧上升,针对英美等国的物资出口出现明显萎缩。其主要原因是
A.英美等国奉行贸易保护主义政策B.国民政府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C.东北成为日本战争物资供给基地D.洋货受到东北传统农业经济抵制
2021-05-22更新 | 1087次组卷 | 15卷引用:河南省济源市济源高级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8 . 1937年12月南京陷落后,日本侵略军制造了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以下可作为佐证“南京大屠杀”的最有力的证据是
A.当年受害者的控诉材料
B.历史研究者的专著中对该惨案的描述
C.侵华日军老兵的回忆录
D.屠杀现场遗迹与当时拍摄的新闻照片
9 . 从2014年开始,我国有了两个新的法定纪念日一9月3日和12月13日。这两个纪念日
A.与上个世纪的十四年抗战有关
B.与国际工运和社会主义运动有关
C.与建党、建军、建国有关
D.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关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