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22课 从局部抗战到全国抗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1938年2月,伪中国联合准备银行在北平成立并在沦陷区发行伪币。日伪通过宣扬战场形势、强调兑换截止日期,以及制造紧迫感和恐慌情绪,加快民众旧币兑换速度。这表明日伪(       
A.加紧掠夺中国的财富和物资B.扰乱国统区与边区经济秩序
C.维护华北地区金融稳定安全D.破坏国共两党团结合作抗日
2023-09-02更新 | 300次组卷 | 4卷引用:安徽省江淮十校2024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2 . 华北沦陷后,日伪政权在沦陷区开设“交易场”,规定所有农产品按其所定价格及等级进行场内交易。1942年后,农产品由日伪行政机关、新民会、军警宪特以暴力与武力手段强行收缴。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华北人民反抗激烈B.百团大战沉重打击日军
C.日本物资危机加剧D.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建立
2023-06-21更新 | 2043次组卷 | 13卷引用:2022年新高考河北卷历史真题
3 . 教科书是课程的承载,不同时期的教科书体现出不同的时代特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光绪二十四年(1898)京师同文馆所译书目


——摘自《同文馆题名录》

材料二   19311945年教科书部分章目

教科书部分章目
《复兴历史教科书》国耻和民族复兴运动
《新修正标准初中本国史》日军的暴行
《初级小学补充教材》战时儿童应有的态度与责任、抗日的民族团结、汉奸的下场
《战时补充教材》战时常识、国防算术、国民防空必读

——摘编自《民国历史教科书研究》等


(1)根据材料一,概括1898年京师同文馆所译书目的特点。这反映了怎样的时代需求?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这类教科书的时代意义。
(3)综合以上二则材料,谈谈你对教科书的认识。
2022-11-11更新 | 59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潮州市饶平县第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4 . 1941年夏秋,四川农村租佃纠纷频发,已成为民间积怨的主要内容。《新华日报》报道称:“四川为租佃而涉讼的纠纷,在今天的农村,成了一种最普遍的现象。”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国统区物价暴涨B.政府的税收政策
C.长期战争的进行D.国民政府的内迁
2022-09-22更新 | 150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卓越县中联盟2023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抗日战争爆发以后,日军摧毁了沦陷区原有的学校和教育机构、宣传抗日和中华民族意识的新闻媒体,禁止爱国书刊和电影传播,对文化教育事业实行统制,大肆鼓吹日本民族优秀论,竭力开展亲日、反共和卖国教育,灌输“中日满亲善”思想。这些措施的目的是(     
A.改造中华传统文化B.扶植中国傀儡政权
C.大肆掠夺中国财富D.泯灭中华民族意识
2022-07-06更新 | 375次组卷 | 7卷引用:重庆市长寿区七校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日本侵华期间.勒令沦陷区各学校一律采用日伪当局统编的教科书,各级学校教材由日伪教育部编订。这些教材删去了带有民族意识的内容,并流露出浓重的“复兴礼教、振兴东洋道德”的思想,日本的这一举措旨在
A.对中国民众进行奴化教育B.恢复和弘扬儒家的传统思想
C.促进中日两国间友好交流D.消除中国文化中的封建因素
2022-03-02更新 | 287次组卷 | 8卷引用:山西省吕梁市孝义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2015109日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官方网站上公布了2015年最新入选“世界记忆名录”的项目名单,中国申报的《南京大屠杀档案)榜上有名。19371112日,上海被日本占领后,日军趁势分三路急向南京进犯,中国方面就此开始准备在上海以西仅300余公里的首都南京的保卫战,由于下达撤退命令过于仓促,后方国防工事交接发生失误,使北路日军主力一路顺利到达南京。1213日展,日军攻入南京城,开始了长达四十多天的南京大屠杀。中国提交的“南京大屠杀”档案共分三部分,分别包括1937年至1938年,日本侵略军占领南京期间大肆杀戮中国军民的档案;1945年至1947年,对日本战犯调查和审判的档案;1952年至195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机构提供的文件。对此,日本外务省10日凌晨发表新闻官谈话,对“南京大屠杀”史料成功申遗表示“遗憾",并认为联合国相关机构缺乏公平性。

——摘编自朱晓颖杨颜慈《《南京大屠杀档案)列入世界记忆名录》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南京大屠杀"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南京大屠杀档案)申遗成功的意义。
8 . 日本帝国主义对沦陷区的农业生产采取所谓“适地适产主义”,在内蒙发展畜牧业,在华北则增产日本所不足的棉花,在华中则发展不与日本农产品相竞争的农作物。这意味着
A.“以华制华”方针得到贯彻B.沦陷区经济进一步殖民地化
C.沦陷区经济实现了优势互补D.经济掠夺满足了战争的需要
9 . 上个世纪,华裔女作家张纯如在耶鲁大学神学院图书馆进行调研,让封存已久的拉贝日记公之于世。拉贝曾写道:“1937年12月16日,我开车到下关去勘查电厂,中山北路上都是尸首……城门前面,尸首堆得像小山一样……到处都在杀人,有些就在国防部面前的军营里进行。机枪声响个不停。”该日记
A.反映了淞沪会战的惨烈B.描述了国统区的反动统治
C.揭露了侵华日军的暴行D.属于作家夸大其词的创作
10 . 近年来.加拿大学者卜正民的《秩序的沦陷》一书.揭示了抗战初期嘉定、镇江、南京、上海和崇明五地民间乡绅、商人.面对日伪占领者的“合作”意向与生存状况。美国学者傅葆石的《灰色上海》,考察了上海文人面对战初的留与走选择时的复杂心态及言行。两部著作
A.揭露了沦陷区的日军暴行B.揭开了沦陷区民众的精神创伤
C.宣传了全国抗战局面形成D.争取各国对中国的国情和帮助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