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22课 从局部抗战到全国抗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5 道试题
1 . 【历史一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聂耳(1912-1935),中国杰出的音乐家。他从小就显露出对音乐的爱好,先后向其家人及邻居学习民族乐器的吹奏并接触当地民间音乐。在求学时代,他不仅刻苦努力,成绩名列前茅,而且热情投入课余音乐活动。促使聂耳党醒并在政治上转向激进的关键事件是“九一八事变”和“一·二八事变”。中华民族的危机促使聂耳产生了心理上的危机,他开始思索新的艺术形式。在此背景下,聂耳与同时代音乐家们努力地创造新型的民族音乐。聂耳的“新兴音乐”受到苏依以及左翼作家联盟倡导的批评理论的影响,其音乐的核心内容在于关注现实以及全身心投入社会。聂耳的创作,无论是题材还是风格都代表中国革命音乐的巅峰,并为其后的几代歌曲作家充当样本。

——据何稼书(聂耳的“新兴音乐”创作与30年代的中国革命》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聂耳在音乐事业上取得成就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聂耳的历史贡献。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321月,关于九一八事变的国联调查团成立。10月,《国联调查团报告书》发表,以报告书为基础,国联制定了旨在促成中日和解的决议草案,主要内容包括: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的计划性和占领中国东北的非法性以及东北伪政权的傀儡性;承认中国在东北的主权,同时又承认日本在中国东北的“特殊”地位和权益;主张“国际共管”中国东北地区。19332月,国联大会以42票赞成、1票弃权、1票反对的投票结果,通过了决议。3月,日本宣布退出国联,中日和解失败。

——摘编自马海天《国际联盟促使中日和解的尝试》等


从国际法的角度,就国联对九一八事变的处理进行合理的解释。
2024-01-25更新 | 18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宁德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南昌起义后,为了打破国民党反动派对苏区的反革命“围剿”和严密封锁,中共中央建立了从上海经香港、汕头、大浦、永定到达瑞金的秘密交通线。这一交通线以水路为主,沟通了位于上海的中共中央和位于赣南、闽西根据地的中央苏区之间的信息往来,向苏区输送了大量物资,同时也护送了大量中共领导干部安全进入中央苏区。红色地下交通线成了中共中央和红军联系的“血脉”通道,在革命斗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摘编自席杰《红色地下交通线的建立与使用》

材料二 中国共产党诞生以后,一条秘密的国际红色交通线在中东铁路沿线逐渐建立起来。该线起初目的是保障往来中俄(苏)两国革命者的安全。随着中国革命的发展,东北红色国际交通线也承担了传递信件、情报、指示和输送物资的功能。九一八事变后,东北红色国际交通线逐渐成为东北抗日战争隐蔽战线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中国革命的发展和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巨大贡献。

——摘编自于司酮《东北红色国际交通线研究》


(1)据材料一,概括红色地下交通线的主要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其建立的背景。
(2)据材料二,指出东北红色国际交通线承担的主要任务。
(3)综合上述材料,说明两条交通线沟通对象的不同。
2024-01-23更新 | 20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扬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共产党在东北三省积极组织并领导抗日武装斗争。中共满洲省委指示各地党组织,加强与抗日义勇军的联系,并组织党领导下的抗日武装。从1932年起,先后组织了由汉、满、朝鲜、蒙古、回等民族的爱国志士参加的十多支抗日游击队。1933126日,中共中央发出《给满洲各级党部及全体党员的信》,首次提出在东北组织全民族的抗日统一战线策略。19362月,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决定统一全东北抗日军队的名称,建立东北抗日联军总司令部,并以杨靖宇等人名义,宣布东北人民革命军和各抗日游击队改编为东北抗日联军。从1936年初到1937年秋,东北抗日联军在南起长白山,北抵小兴安岭,东起乌苏里江,西至辽河东岸的广大地区内,开展游击战争,同日、伪军进行大小数千次战斗,粉碎了敌人多次“讨伐”。抗日战争战略相持阶段,日军在东北对抗日联军进行持续残酷的军事“讨伐”。193810月,冷云等东北抗联8名女战士陷入敌人包围后,舍身投入冰冷的乌斯浑河,英勇殉国。她们中最大的23岁,最小的只有13岁。19402月,东北抗联第一路军总司令兼政治委员杨靖宇在濛江县境内陷入日军“讨伐”队重围,最后只身一人坚持战斗,直至壮烈牺牲。1940年冬起,抗日联军相继转移到苏联远东地区进行野营整训,并不时以小部队越境回国,继续给日、伪军以打击。

——摘编自李颖《文献中的百年党史》

(1)根据材料,概括20世纪30年代中国共产党在东北领导和组织抗日的措施。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共产党建立东北抗日联军的背景和作用。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20世纪30年代国耻地理教育

1930历史学家贾逸君编写了《中国国耻地理》一书,对日本在华租借地、割让地以及满洲问题大书特写,希望国人“共谋挽救之策”。
1931教育部通令各级学校每周“专讲”日本侵华历史数小时,重视“本国历史地理”,增强学生救国雪耻的自觉性与主动性。
1933中华书局出版的《小学地理课本教学法》要求儿童制作“割让地图”“租借地表”,鼓励学生拟定“收回割让租借地的计划书”。
1936江苏省立教育学院拍摄国难教育卡通片《五十六痛史》,片中通过地图对国土沦陷后的严峻形势进行了直观形象展示。
1937北平民众教育馆则在明耻楼展示中华国耻地图,同时对“国耻时间、起因及损失”加以略述,强烈的视觉与情感冲击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

——摘编自熊斌《近代中国的国耻地理教育》


(1)根据材料,概括20世纪30年代国耻地理教育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国耻地理教育加强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20世纪30年代国耻地理教育的历史意义。
2023-10-15更新 | 109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决胜新高考2024届高三10月大联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阅读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材料   事变与应变

·政府现时既以此次案件诉之于国联行政会,以待公理之解决,故已严格命令全国军队,对日军避免冲突,对于国民亦一致告诫,务必维持严肃镇静之态度。

——据《告全国国民书》(1931年9月23日)

·只有广大群众的革命铁拳,才能制止帝国主义的暴行,驱逐帝国主义滚出中国!……反对日本帝国主义强占东三省!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为日本帝国主义强暴占领东三省事件宣言》(1931年9月20日)

·只要略有知觉的人就都知道:这回学生的请愿,是因为日本占据了辽吉,南京政府束手无策,单会去哀求国联,而国联却正和日本是一伙。读书呀,读书呀,不错,学生是应该读书的,但一面也要大人老爷们不至于葬送土地,这才能够安心读书。

——据鲁迅《“友邦惊诧”论》(1931年12月25日)

·当一个国家受到外国侵略时,首要的是他自己起来抗战,然后才有希望得到他国的援助,如果自己不去抗战,像你们国家这样,而希望别人替你们火中取栗,这是史无前例的。

——据国联秘书长艾文诺对中国驻国联代表吴秀峰的谈话(1933年)


(1)作为历史的观察者,结合所学,对九一八事变后国内各方的“应变”分别作出简要的历史阐释。
(2)你是否赞同艾文诺的观点,说明你的理由。
2023-10-15更新 | 92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保定市唐县第一中学2024届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秦朝、汉朝、明朝北方长城示意图


纲要上16页,秦朝形势图


纲要上22页,西汉形势图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64页,明朝长城与九边重镇示意图

材料二   1935年5月24日,影片《风云儿女》在被誉为“国片之宫”的金城大戏院(今黄浦剧场)首映,主题歌《义勇军进行曲》从此响彻长城内外、大江南北。这部影片是由许幸之执导,田汉、夏衍编剧的一部抗战故事片。影片讲述了在抗战时期,青年诗人辛白华最终因为挚友梁质夫的牺牲,精神受到巨大鼓舞,思想觉醒,进而投身抗战,保家卫国的故事。该片的主题歌《义勇军进行曲》的歌词是作者田汉在被国民党逮捕后于监狱中创作,1935年4月18日由聂耳完成作曲。建国后,《义勇军进行曲》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融入中国人民的血液,化为中华民族的灵魂。不论在任何历史时期,国歌永远是凝聚人心的纽带、鼓舞士气的力量。

——根据网络资料整理


(1)观察材料一地图,说明历代长城有何变化?试解释其原因。
(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电影《风云儿女》创作和上映的时代背景。
(3)依据上述材料谈谈你对长城的认识。
2023-10-05更新 | 76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邢台市第一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事件时间起因结果
九一八事变19311931918日晚10时许,日本关东军炸毁南满铁路一段路轨。反诬中国军队破坏。并以此为借口进攻中国东北军驻地北大营张学良奉行不抵抗政策,致使日军侵占沈阳,又陆续侵占了东北三省。19322月,东北全境沦陷。
长城抗战193319331123时,日军山海关守备队长落合甚九郎派人在营院内投掷手榴弹并鸣枪数次,却反诬中国军队所为,即以此为借口,强占南关车站,并将中国警察缴械。参谋部作战厅长熊斌与日本代表冈村宁次签订《塘沽停战协定》,划定冀东二十二县为非武装区,军队不得进入,而日军退回长城以北。
华北事变“张北事件”(为例)19351935530日,4名没有护照的日本特务机关人员潜入察哈尔省境内绘制地图,行至张北县,被当地驻军扣留,察哈尔省主席宋哲元为避免引起事端,即令释放。日方借口提出了蛮横要求。察哈尔省民政厅长秦德纯和日军特务头子土肥原贤二达成《秦土协定》,中国国在冀、察二省主权大部丧失。
七七事变1937193777日夜,卢沟桥的日本驻军诡称有一名日军士兵失踪,要求进入宛平县城搜查,被中国驻军拒绝,日军随即向宛平城和卢沟桥发动进攻中国驻军第2937219团奋起还击,进行了顽强的抵抗,揭开全国抗日战争的序幕。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百度百科》


(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1937年之前日本侵华过程中中日互动模式。
(2)根据材料,指出七七事变后,中日互动模式发生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变化的原因。
2023-09-18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海南省海口嘉勋高级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22年7月16日至23日,中共二大通过了《关于“民主的联合战线”的议决案》。该文件指出:无产阶级加入了民主革命的运动,并不是投降于代表资产阶级的民主派来做他们的附属品,也不是妄想民主派胜利可以完全解放无产阶级;乃因为在事实上必须暂时联合民主派才能够打倒公共的敌人——本国的封建军阀及国际帝国主义——之压迫……所以在民主的战争期间,无产阶级一方面固然应该联合民主派,援助民主派,然亦只是联合与援助,决不是投降附属与合并,因为民主派不是代表无产阶级为无产阶级利益而奋斗的政党;一方面应该集合在无产阶级的政党——共产党旗帜之下,独立做自己阶级的运动。

——摘编自王欣媛《从排斥到联合:“二大”前后中共对国民党态度的转变》

材料二   1937年4月15日,中共中央发表的《告全党同志书》号召全党“为巩固国内和平,争取民主权利,实现对日抗战而斗争”,指出“全国人民与中国共产党‘停止内战’的目的,已经实现了……在目前新阶段内,我党工作中心的一环,应该是抗日的民主运动的发展”。“七七”事变后,国民党守军进行了顽强抵抗,蒋介石在庐山谈话举出了解决卢沟桥事件的四个条件,并声明:“政府对于卢沟桥事件,已确定始终一贯的方针和立场……只有牺牲到底,无丝毫侥幸求免之理。”

——摘编自《告全党同志书》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关于“民主的联合战线”的议决案》的实质,并指出其提出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37年前后中国共产党对国民党政策的变化,并分析两次国共合作的不同点。
2023-09-03更新 | 79次组卷 | 1卷引用:高考历史非选择题分类练2024版全国通用-第三部分新考法专练2五史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冯仲云(19081968年)东北抗联著名将领,他在清华大学就读时,受大革命的影响,开始接受共产主义思想,并加入中共。1930年到哈尔滨从事秘密的地下党组织工作。九一八事变后,第一时间到木兰等地进行反日宣传,促进了当地的抗日救亡运动。他始终秉承党对东北抗联的指导,宣传党抗日救国的主张,坚持党中央为东北抗联制定的路线政策。在东北抗战期间,组建了汤原反日游击队、领导了哈东地区和北满地区的抗日斗争等。他还总结东北抗日游击战的经验,向党组织提交了《关于中共汤原中心县委半年来工作报告》等。抗战胜利后冯仲云写成第一部记述东北抗日联军艰苦抗战历史的书籍——《东北抗日联军十四年苦斗简史》,首次提出14年抗战的概念,这为研究东北抗联历史和弘扬东北抗联精神作出了巨大贡献。

——摘编自张宇琪《抗日战争时期的冯仲云研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冯仲云参加东北抗日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冯仲云的历史贡献。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