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22课 从局部抗战到全国抗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9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中国的一日”

陈子展从沪江大学授课回家,午睡醒后读报,有感时局作《长城谣》一首。一个巡捕一觉醒来,离上班应卯只差15分钟,来不及梳洗,赶紧离开亭子间,皮鞋在后门口与红漆马桶发生冲突。

苏州河畔,一个圈子里传出一位卖艺人老练流利的急白:“嗳,来格哉,来是一个大老板,䑢空奖券中头彩;坐汽车,吃大菜,洋行星厢做买办,政府里厢做大官。”黄包车夫用不纯熟的英语向外国水兵拉生意;卖晚报的小孩喊着:“Evening Times!”

某校礼堂,训导主任训话:“为准备会考电灯现在每天迟一小时关,可以多看些书”。

午后两点,包天笑在参观他儿子创办的新生化学工艺厂——第一家生产国货医用橡皮囊的工厂。华商纱厂工人方根宝一天工作16小时,到了睡觉时耳朵里还响着轰轰的机器声。

——摘编自施康强《一九三六年五月二十一日,上海》


结合材料,概括“中国一日”中上海的众生相并作出合理解读。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2 . 某一“事变”后,国民政府采取的应对措施包括:改善与苏联关系,谋求与中共接触,政治解决中共问题;政府实施改组,将主张对日节节妥协者逐渐排除出政府。次年的年度国防计划把对日抵抗列为最急迫问题。这一“事变”应是(       
A.九一八事变B.华北事变C.七七事变D.皖南事变
2024-02-02更新 | 64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宁波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下表所示是我国局部抗战时期涌现的部分以抗日为题材的作品。这些作品(     

作品

作家

简介

《咆哮的许家屯》

艾芜

歌颂东北地区人们的抗日斗争,表现民众反抗帝国主义侵略。

《死线上》

阳翰笙

反映淞沪抗战的短篇小说。

《兄弟》

王余杞

表现守旧家庭与反叛逆子之间的对立冲突,展现青年学生突破家庭束缚、涌入革命浪潮的人生轨迹。
A.以敌后根据地的抗战为主要题材
B.反映出抗日救亡运动遍及全国
C.真实描述了民众抗日历程的艰难
D.表现了知识分子的时代责任感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下表西安事变发生后各方势力的表态。据表可知(     

苏联

“用和平方法解决这一冲突”

美国

“蒋介石是整个东亚最有权力的人”,他的生死将“危及中国在过去十年所取得的进步”

日本

“相机将防共协定的范围扩大到(华北)五省”

国民党亲日派

“武装扫荡”,使“领导即刻恢复自由”
A.各方政治诉求基本一致B.事变走向影响国家命运
C.全国统一抗战局面形成D.国民政府主导事态发展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1935年12月,毛泽东批评了党内长期排斥民族资产阶级的狭隘关门主义思想,并指出在今天的时局下,民族资产阶级同地主阶级、买办阶级是有区别的,他们中间的一部分(左翼)是有参加斗争的可能的,即使在地主阶级买办营垒中也不是完全统一的,统治者的营垒是会发生破裂的,这个缺口对于人民革命却是有用的。在此,毛泽东意在(     
A.缓和与民族资产阶级的矛盾B.倡导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C.结束“左”倾错误思想领导D.分化和瓦解统治阶级的营垒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九一八事变后,东北成为全国瞩目之地。知识分子和政界精英在以《松花江上》为代表的抗战歌曲中,借助“白山黑水”“大豆”“高粱”“森林”“煤矿”等符号,将其中景观的象征意义深入地传达给普通大众。这一构建(     
A.表明抗日救亡运动掀起高潮B.意在筑牢民族共同体意识
C.讽刺了国民政府的对外政策D.践行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思想
7 . _____年,北平学生发起_____,抗日救亡运动掀起高潮。
2023-09-15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高中历史纲要上新课同步-第22课学习讲义
8 . 近代国共关系发展演变的影响因素
(1)两党的阶级性质不同。国民党代表____的利益,中国共产党代表____的利益。____不同是国共关系矛盾斗争直至分裂的根本原因。
(2)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当____上升为主要矛盾时,两党就有结束对抗走向合作的可能;当____上升时,两党合作关系就有可能破裂,走向对抗。
(3)国际政治势力的态度与有利的国际环境的影响。____的国际政治势力的态度与有利的国际环境促成两党之间的合作;反之,____的国际政治势力插手,就会加速两党关系的破裂。
2023-09-14更新 | 12次组卷 | 1卷引用:高中历史纲要上新课同步-第八单元单元整合
9 . 1932年,翦伯赞指出,日本帝国主义“不满意于旧有世界殖民地之划分”,其侵华恶行“是世界资本主义最高度的发展的情形之下一个必然的炸裂,乃是整个现阶段的世界的经济政治诸关系之复杂错综的交叉中所必然得到了的一焦点”。翦伯赞的这一论断(     
A.揭示了世界经济危机的影响B.说明列强之间矛盾重重
C.指出了日本侵华的深层原因D.强调了持久抗战重要性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0 . 1936年7月,季米特洛夫在共产国际会议上指出:“我们对南京政府、蒋介石和国民党的政治方针有些不正确的地方”,现在应该采取行动,“让蒋介石率同南京军队的其他将领加入共同的抗日统一战线”,这实际上对中共正酝酿的“逼蒋抗日”方针给予了明确支持。中共对这一精神的贯彻(     
A.标志着国共合作的实现B.直接推动了西安事变爆发
C.适应了形势发展的需要D.违背了中共民主革命纲领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