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23课 全民族浴血奋战与抗日战争的胜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5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下图是著名漫画家丰子恺于台儿庄战役后不久创作的漫画《大树被斩伐,生机并不息。春来怒抽条,气象何蓬勃》。该漫画旨在说明(     

A.日本侵华给中华民族带来灾难B.作者对祖国美丽山河无比热爱
C.国共合作必将促成抗战的胜利D.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精神品质
2024-01-15更新 | 304次组卷 | 9卷引用:海南省海口市2024届高三上学期一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1941年3月,国民政府设立农民节,作为全国性的节日,提出农民节大会的口号为“一、庆祝农民节要尊重农民地位;二、纪念农民节要感谢农民贡献;三、纪念农民节要感谢身手万能的农民”,并于1944年增定感功节,与农民节合并举行,扩大庆祝。农民节的举办(     
A.利于应对根据地的土地革命B.旨在继承新三民主义的革命纲领
C.适应了民族战争的现实需要D.极大增强了敌后战场的武装力量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为推动民营工厂内迁,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于1937年9月27日设立工矿调整委员会。不过自1938年起,工矿调整委员会也直接向工业企业投资……逐渐成为轻工业的一个主要参与者。这一做法(       
A.意在实现持久战的战略意图B.增强了民族企业家投资信心
C.影响了民族工业的成长环境D.形成了合理的国民经济结构
2023-12-06更新 | 246次组卷 | 3卷引用:陕西省安康市高新中学(大联考全国乙卷)2024届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1938年4月初,国民党制定了《抗战建国纲领》,规定战时经济以军事为中心,政府管理进出口货物,实施物品平价制度;通过《非常时期经济方案》,明确供应前方作战物资是当前生产事业的第一任务。1939年1月,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规定抗战时期实施“统制经济”。据此可推知,这一时期(     
A.官僚资本主义日益膨胀B.民族资本主义陷入绝境
C.国民政府坚持持久防御作战D.日本开始推行全面侵华战略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5 . 1937年前,四川无酒精厂。1938年9月,四川省政府在裨木镇创办的四川酒精厂是大后方第一家酒精厂。1943年4月,内江县有13家酒精厂,最多时达21家,占全省四分之一。其发展兴盛源于(     
A.抗战时期特殊能源的需求B.沿海大量民族工业的内迁
C.国家工业布局的合理调整D.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开展
6 . 如图所示是民国二十七年《中国的空军》杂志刊载的著名漫画家丰子恺的作品,画中打油诗写道:“中国空军歼敌机,敌机翻落稻田里。农夫上前捉敌人,缚住两人如缚鸡。”该作品(     
   
A.讴歌了武汉会战中国军队的伟大胜利B.意在鼓舞全国人民的抗争精神
C.反映了国共合作对抗日战争的积极影响D.表明抗战进入了全面反攻阶段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7 . 1938年8月7日,原位于上海的中央银行总行在渝重新挂牌办公。而国有四大行的余下三家——中国银行、交通银行、中国农民银行,则先后将总部或部分管理机构移驻重庆。这可用于说明当时国内(       
A.正面战场会战宣告失败B.国共合作持久抗战
C.官僚资本乘机占领市场D.经济布局发生变化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8 . 平型关大捷后,新闻媒体和社会各界开展系列庆祝活动,全民族形成了关于该事件的社会共识。新中国成立后,通过国家权力,借助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和媒体宣传等方式,再现了这一史事,使之成为中华民族革命精神的文化符号。这充分说明了(     
A.国家权力的介入强化了集体记忆B.共同记忆的构筑有益于价值认同
C.学校教育的实施培育了家国情怀D.大众媒体的宣传提升了英雄形象
2023-07-10更新 | 3855次组卷 | 29卷引用:纲要上第23课-实战高考2024年一轮复习全考点突破
9 . 据日军描述,1939年的国民党军队在一些战斗中注重在“作战地域内外开展游击活动”;在战术上,鼓励“采取夜战,隐避中接近和包围我军据点,善于利用工事和以手榴弹进行近战”。这反映出当时国民党军队(     
A.抛弃了以往的阵地战策略B.作战方式较为灵活
C.提前进入了战略反攻阶段D.实行全面抗战路线
10 . 铁血的岁月。日本侵略者的咄咄攻势激起了中国民众的杭日怒潮,在这铁与血的岁月中,留下了众多可歌可泣的简章。

(1)在梳理抗日战争史时,同学们找到了多张历史照片。请将历史照片与下列主题进行匹配。
①局部抗战   ②日军暴行   ③正面战场   ④敌后战场   ⑤东方主战场

小卢想要以“日军暴行”为主题进行深入研究,她选择了南京大屠杀这一事件搜集了以下材料。

材料一   有关日军入侵南京的日记节选


材料二   毫无疑问,在日军侵略中国的14年中,出现过无数难以付诸笔墨的暴行。我们永远无法巨细无遗地了解,在千千万万个曾经遭受日军铁蹄蹂躏的城市和乡村中,究竟有过多少悲惨事件。但是我们清楚地知道发生在南京的惨案,因为当时的一些外国人亲眼目睹了这场惨绝人寰的大屠杀,并将消息传播给世界;另外,一些亲历大屠杀的中国人侥幸生还,成为目击证人。

——【美】张纯如《南京大屠杀: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被遗忘的大浩劫》

(注:在《南京大屠杀》一书中,张纯如实地采访了多位大屠杀幸存者,并佐以大量历史档案、第三方当事人的日记和书信,多视角回溯了南京大屠杀这一历史事件)

材料三   为了写此书,我专门将《朝日新闻》、《每日新闻》(当时称《东京日日新闻》)、《读卖新闻》三家报纸(注:此三家报纸均为日本刊行报纸)193712月至翌年2月,即发生所谓“南京大屠杀”那个时期的缩印版复制下来,对当时的新闻报道进行了详细查阅……但翻遍这三家报纸的所有版面,却不见有关杀人、强奸的片言只语。

——【日】田中正明《“南京大屠杀”之虚构》


(2)请补全材料一中作者信息。
(3)与前两则材料相比,材料三的观点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不同?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