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23课 全民族浴血奋战与抗日战争的胜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6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1938年《中国国民党临时全国代表大会宣言》提出,“政府根据民生主义信条,实施计划经济,凡事业之余国营者,由国家筹集资本,从事兴办,务使之趋于生产的合理化”。时任经济部部长的翁文灏(1942年)也指出:“工业化的成功,实赖有计划的建设与重工业之核心……欲求重工业之生产,势非由政府特为设法促进不可。”据此可知(     
A.民族危机影响经济建设模式的选择B.国家干预理论制约民族工业的成长
C.国营经济成为抗战全面胜利的保障D.民生需求助推工业生产技术的提升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2 . 下图是抗日战争时期某次会战的示意图。该会战(     

A.粉碎日本“三个月亡华”的企图B.标志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
C.开始前毛泽东发表《论持久战》D.是敌后战场的重要组成部分
2023-11-08更新 | 338次组卷 | 6卷引用:黄金卷06-【赢在高考·黄金8卷】备战2024年高考历史模拟卷(福建专用)
3 . 严中平在《中国近代经济史统计资料选辑》中指出,国民党统治区的3758家工厂中,有590家在1937年就存在,有3168家是1938——1942年创办的。这些工厂大多数设在四川、湖南、陕西。材料表明(     
A.抗战客观上促进了中国经济迅速发展
B.中部和西部地区成为当时中国经济重心
C.抗战期间列强暂时放松了对华经济侵略
D.抗战客观上促进了中国工业布局的调整
2023-11-01更新 | 59次组卷 | 24卷引用:福建省福建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1941年下半年,国民政府决定全国田赋一律征收实物。下表是1941—1945年度田赋“三征”所得实物折合法币数与各年度税收比较表。据此可知,这一政策的实施(     

年度

谷麦(百万石)

折合法币数(百万元)

占税收的百分比

1941—1942

56.2

5,000

44.1

1942—1943

62.6

14,169

23.9

1943—1944

65.3

49,628

26.9

1944—1945

57.8

100,976

28.1

A.抑制了官僚资本的恶性膨胀B.解决了国民政府的财政危机
C.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D.一定程度利于缓解通货膨胀
2023-10-20更新 | 165次组卷 | 5卷引用:福建省福州金桥学校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伦敦《泰晤士报》(1937年11月28日)载:“此次两军作战,双方伤亡惨重,但十周之英勇抵抗,已造成中国堪称军事国家之荣誉,此前所未闻者…上海一隅之抵抗,对于整个中国均有极大之影响。”这一“作战”(     
A.使抗战进入战略相持阶段
B.粉碎了日军“三个月亡华”的狂妄企图
C.打破了日军的“囚笼政策”
D.标志着全国团结抗战局面的初步形成
6 . 如图为抗日战争初期某次会战的概况,这场会战(     
日军:总兵力约14万人
中国军队:共6个集团军(包括第十八集团军)约28万人
时间:从1937年9月13日大同失守到11月8日太原陷落
A.体现了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合作B.呈现出国共两党合作抗战的特征
C.打破了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D.标志着中国全面抗战的开始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1939年,国民党开始推行新县制,县政府成为有行政、财政、教育、军事、司法、警察等职能的一级行政组织(中央政府直属管辖),使得国民党的组织规模和渗透力达到鼎盛。由此可知,国民政府“新县制”改革的主要目的是(     
A.消除地方分裂割据,实现全中国统一B.动员全国资源进行战略防御
C.准备对沦陷区实施全面有效武装反攻D.打造高度集权化的战时体制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8 . 1941年12月,日军调集10余万兵力,以空军为掩护,对长沙发动第三次进攻,长沙城下,中国军队与日军鏖战肉搏,反复争夺阵地。在中国军队的英勇搏杀下,伤亡惨重,被迫突围北撤。长沙第三次会战中可以感知到(     
A.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精神B.国共两党的紧密合作精神
C.反法西斯国家之间精诚合作D.中国共产党是抗战的中流砥柱
9 . 某次战争的解说词评论,“这些人用他们的生命粉碎了日军三月亡华的狂言,用他们的鲜血改写了中国军人的形象,更重要的是他们扭转了日本的侵华策略”。这次抗战(     
A.树立了两个战场合作的典范B.赢得了长期抗日的时间和空间
C.促成了抗战相持阶段的到来D.彰显了共产党的中流砥柱作用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383月,日军兵分两路,进攻徐州的门户台儿庄。中国军队以优势兵力包围了进攻台儿庄的日军第十师团。同时击溃了由临沂增援的日军第五师团一部,歼灭日军一万余人,史称“台儿庄战役”。又称“台儿庄大捷”或“鲁南会战”。台儿庄战役的胜利,扭转了国民党军队屡战屡败的不利态势,遏制了失败主义思潮的蔓延。坚定了中国军民抗战必胜的信心,使全国出现了生机勃勃的抗日救亡运动新局面,“成为中国抗日战争的重要转折点”。

摘编自于茂生《台儿庄战役在抗战中的历史地位、作用与省思》

材料二   百团大战是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八路军在华北发动的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19408~19411月)的战略性进攻战役,这对于各级指挥机关的组织协调能力是一次严峻考验。百团大战的发动及其进展的重要历史意义,不仅在于军事上取得了重大胜利。也在于政治上产生了重要影响,不仅推进了中国的抗战形势,也有力支持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

摘编自古琳晖《试论百团大战的功绩与影响》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台儿庄战役和百团大战的不同。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原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