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23课 全民族浴血奋战与抗日战争的胜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1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 . 抗战时期,中国东部沿海工业大规模向西南大后方迁移,华北、华东各著名高校师生带着大量书籍和试验设备长途跋涉,迁到西南、西北大后方。这些举动(     
A.奠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的基础B.有效地牵制日本军队在华的兵力
C.奠定了抗战胜利的物质和精神基础D.配合了敌后抗日根据的游击战争
2 . 据统计到1940年6月沙市、宜昌失守时,沿海沿江迁入四川的民营工厂共计245家,物资总约9万余吨……迁川厂矿主要来自上海(104家)、汉口(90家)、南京( 10家),其余来自南北各省。迁移地址90%以上均在川东重庆、巴县一带,少数在成都和川西各县。这一迁移  (  )
A.为敌后抗战作了非常全面的准备B.为持久抗战奠定了物质基础
C.形成了东西均衡发展的工业布局D.粉碎日军“以战养战”企图
3 . 蒋介石曾经在日记中写道:“本日罗店第四军溃退,但左右各部队未动摇,故未致大害。保定阵线如常,山西平型关幸获大胜,此晋局转危为安之机乎。”该日记记述的是(       
A.淞沪会战B.太原会战C.徐州会战D.武汉会战
2024-01-11更新 | 5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江苏省徐州市沛县汉台高级中学高二上学期学业水平合格性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4 . 1937年10月,国民政府军官赵渭滨家书中写道:“八路军之善战、之努力,真使东北军、晋绥军、陕军愧死!”赵渭滨的真诚赞誉,源于八路军(     
A.完成了战略大转移,打开了中国革命新局面
B.粉碎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企图
C.打破日军“囚笼政策”,牵制了侵华日军主力
D.取得中国军队主动歼敌的首次大捷
2024-01-06更新 | 60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迎考历史abc卷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在抗日战争中针对一次重大战事,国民党、共产党、日军发表了如下评论。该评论中的“重大战事”应为(     
国民党共产党日军
捷电传出,大家心理为之一变,国际上的观感也就焕然一新。给全世界援助中国的友人以满意答复。给一切反对侵略的人们证明中国军队英勇的作战,是可以把侵略军击退的。没有给予重庆军应有的打击,相反地,更加促进了这块土地上全民防御的高潮。
A.淞沪会战B.武汉会战C.百团大战D.第三次长沙会战
2023-11-23更新 | 108次组卷 | 3卷引用:江苏省宿迁市沭阳县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调研测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1941年下半年,国民政府决定全国田赋一律征收实物。下表是1941—1945年度田赋“三征”所得实物折合法币数与各年度税收比较表。据此可知,这一政策的实施(     

年度

谷麦(百万石)

折合法币数(百万元)

占税收的百分比

1941—1942

56.2

5,000

44.1

1942—1943

62.6

14,169

23.9

1943—1944

65.3

49,628

26.9

1944—1945

57.8

100,976

28.1

A.抑制了官僚资本的恶性膨胀B.解决了国民政府的财政危机
C.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D.一定程度利于缓解通货膨胀
2023-10-20更新 | 165次组卷 | 5卷引用:江苏省海安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7 . 平型关大捷后,新闻媒体和社会各界开展系列庆祝活动,全民族形成了关于该事件的社会共识。新中国成立后,通过国家权力,借助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和媒体宣传等方式,再现了这一史事,使之成为中华民族革命精神的文化符号。这充分说明了(     
A.国家权力的介入强化了集体记忆B.共同记忆的构筑有益于价值认同
C.学校教育的实施培育了家国情怀D.大众媒体的宣传提升了英雄形象
2023-07-10更新 | 3854次组卷 | 29卷引用:江苏省连云港市灌南高级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假期检测(二)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由于中国的国情,中国战场实际上分为两个相互独立,同时在战略上相互支撑的战场。这种格局贯穿于战争始终,是中国抗日战场在极其困难情况下得以保持完整的前提条件,也是中国抗日力量,特别是中国共产党努力的结果。正是因为如此,中国战场才能在自身贫弱、外援不足的情况下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战略性的贡献,使反法西斯盟国世界战略能在中国战场的牵制下得以完成。

——摘编自韩永利《浅论中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战略地位》

材料二   历史事实证明,如果没有正面战场多次大规模作战,吸引并杀伤大量日军,敌后战场的开辟将是艰难的;同样,如果没有八路军、新四军和广大人民武装在敌后战场对日、伪军的有力牵制、打击,正面战场所承受的军事压力将更大,有些战役失败得也将更惨。……抗战初期国民党正面战场的主战场作用是明显的,战略相持和战略反攻阶段敌后游击战场的关键作用也是明显的。

——摘编自曲青山《在抗战纪念活动中需把握好的几个重大问题》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二战期间中国战场的特点,并比较说明中国两个战场间的主要不同。
(2)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我们应当以什么样的正确态度评价抗战期间国民政府领导的正面战场的抗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9 . 1941年12月,日军调集10余万兵力,以空军为掩护,对长沙发动第三次进攻,长沙城下,中国军队与日军鏖战肉搏,反复争夺阵地。在中国军队的英勇搏杀下,伤亡惨重,被迫突围北撤。长沙第三次会战中可以感知到(     
A.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精神B.国共两党的紧密合作精神
C.反法西斯国家之间精诚合作D.中国共产党是抗战的中流砥柱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10 . 下图所示为1937年珠三角的顺德及附近县和1946年珠三角地区蚕丝业概况。图中变化(     

   

A.反映出当地民风由奢趋俭B.与政治局势密切相关
C.体现出产业结构优化调整D.说明行业利润率降低
2023-05-27更新 | 248次组卷 | 5卷引用:2024届江苏省宿迁市高三下学期考前信息卷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